探析板式高层住宅户型的可变性设计要点

2020-03-18 04:42杨艳丽
建材与装饰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户型户型高层住宅

杨艳丽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81)

0 引言

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使用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发展趋势,这就增加了户型空间合理性设计的难度。为此,相关建设者应以板式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为例,通过分析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与建设要求,并在实际设计过程遵循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标准来提高可变性设计控制效果。如,隔断设计,成功利用了屏风等特色家居,不仅提升了移动的便捷性,还对家居空间起到美化与装饰作用。从设计角度来看,不仅实现了空间界定的模糊处理,还实现了隔而不断的户型设计效果。故而,可变性设计人员应结合高层住宅工程的建设情况,来对原有不合理户型进行调整,进而提升住宅用户居住的舒适度与灵活性。

1 工程概况

贵州地区某高层住宅小区兴建于2015年,为满足住房需求,多以小户型为主。建筑面积设置为:38m2、59m2和88m2。其中地上结构层数为31层,地下结构为2层,是具有典型特点的高层板式住宅。然而,开发商为容纳更多用户,将多数住宅户型设计为中小户型,这就导致住户实际入住后的舒适度体验不佳。如38m2的户型,无法满足当前1+2+4的家庭结构需求。59m2户型,无法着手空间功能分配等设计控制。88m2户型,虽建筑面积较大,但现有空间功能分配缺乏合理性。总体来说,就是空间功能布局分配缺乏合理性,使得住户无法对功能空间进行重新分配,进而提高居住舒适度。为此,工程建设者应加大可变性设计方法的研究力度,以为优化内部空间提供环境条件,进而提升高层住户的使用体验。

2 住宅户型的可变性设计策略

2.1 支撑体与填充体的协调设计

板式高层住宅的填充体设计,应将提升住宅户型可变性作为目标,即在实际设计过程,通过控制支撑体与填充体的设计来强化协调效果。首先,户型设计过程,应尽可能保证模数协调性。具体的模数控制过程,就是在选定尺寸单位的情况下,使各部门对尺寸进行协调。这里的建模模数协调是保证住宅空间中所有构配件安装的一致性,也是互换性目标达成的重要前提条件。故而,板式高层住宅户型可变性的设计,应遵循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标准来进行质量与可靠性控制[1]。

其次,设计人员应尽可能为填充体构建合理化控制,即将住宅设计所需的部件,在工程加工制作成半成品。而后,再直接运用现场的装配控制。

最后,上述可变性特点能够作用于后期的更新与维护,具有拆装便捷特点。具体设计体现为整体式厨房、整体式卫生间的设计控制。由此,不仅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还节省了空间且不会对支撑体造成破坏影响[2]。

2.2 填充体设计控制

2.2.1 空间包容性控制

板式高层住宅设计可通过填充体来划分空间,并采用多种设计手段来提升空间包容性,进而进一步强化住宅户型整体的可变性效果。实际设计过程,应将隔断设计作为重点控制对象。此设计在现代家居空间设计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板式高层住宅的小户型结构,能够获得很大改善,即可对面积问题带来的空间设计限制进行控制解决。如,屏风等特色家居,不仅能够便于移动,还可对家居空间起到美化与装饰作用。此外,灵活的家居还有书架、矮柜、鞋柜以及吧台等家具。上述设计理念的运用,不仅实现了空间界定的模糊处理,还实现了隔而不断的户型设计效果。与此同时,还优化了室内装饰。除了较为灵活的隔断方式,还可采用推拉门、不到顶柜子、半固定隔断、墙体以及玻璃等固定隔断,来提高装修材料设计使用的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装修材料与先进设计手段的运用,能够在简化空间结构过程中提升不同功能空间的私密性,进而从综合角度来达到空间整体的使用价值[3]。

2.2.2 模糊空间设置

在设计高层住宅户型的过程中,模糊空间设置,就是通过功能交接区来完成更为自然的转换。从作用原理角度来看,是一种无法对空间进行明确定义的设计概念。从实践角度分析,最常采用的一种模糊空间设置方式,是在卧室与起居室等功能空间,采用易于拆除、移动的分隔体来强化维护效果。对于模糊空间的设计,应保证面积方便、适中、灵活以及方便的前提下达到预期。如,采用半间房的模糊空间手法为例,需在与主功能区相邻的位置进行设置,即利用隔墙分隔出一个6m2的小房间,以将其归类为主功能区域的一部分,如衣帽间、婴儿房等。又或者,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空间,如书房与画室等。

2.2.3 复合式厨房设计

在对住宅户型进行设计过程,需将厨房作为重要功能区域,设计人员应切实考量不同家庭对厨房使用功能的差异性需求,来提升厨房布置的个性化色彩。此外,由于厨房中布置有众多设备,且管道井多为固定,因此,使得厨房内部设备的结构位置无法进行变动。为此,设计人员应将其设计成复合式厨房。换句话说,就是细化厨房功能区域,如备餐区、烹饪区、就餐区以及家务区等,以提高区域位置布置的合理性。如此,设计就可实现洁污分离、功能实用以及流线合理等布置目标。此过程,设计人员应根据套型面积与家庭生活习惯的差异,将厨房设计为封闭式、半封闭式以开放式处理,以提高厨房空间设计的可变性效果。

2.2.4 双卫生间设计

在对板式高层住宅结构进行设计控制过程,还可采用双卫生间设计。但其作为一种常用的户型布置方式,无法在小户型板式住宅中进行设置。就是因为,此设计方法无法在卫生间布置更多地的设备,或是大尺寸的设备,降低了住户对双卫生间功能使用的预期效果。为此,设计人员应采用集中布置方式,并在交付住宅后根据住户的实际需求,对双卫进行分割处理与合并使用,进而使单卫生间与双卫生间进行灵活转换。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设计即为可变性设计方式。设计控制要点为,充分考量设备与管道的安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接口与空间的预留操作,如图1所示,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双卫生间设计示意图。

图1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双卫生间设计

由此可以看出,板式高层住宅户型的可变性设计,应将控制工作开展目标集中在满足当前行业发展背景下住户对住宅户型与功能的多样化需求。为此,设计人员应通过细致化的分析,将住宅空间形态作为基础,以将填充体结构进行空间变化的重新设置,进而满足住宅用户对区域功能的个性化分配需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板式高层住宅的小户型设计局限,可变性设计人员应对支撑体与填充体进行协调设计,即尽可能保证模数协调性,来强化设计控制效果。而填充体的设计控制,则应通过空间包容性控制、模糊空间设置、复合式厨房设计以及双卫生间设计控制,来达到预期的工程建设目标。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将最具效用的可变性设计技术作用于板式高层住宅工程的建设使用,进而推动所处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故而,相关建设者应将上述分析内容与科研结果更多地作用于不同建设要求与规范标准的高层建筑,以强化高层小户型住宅建筑物设计控制的质量与可靠性。

猜你喜欢
小户型户型高层住宅
长城脚下坐望山——C1户型&D3户型
一起高层住宅火灾的调查及其启示
侨城一号A&E户型
超高层住宅的给排水设计研究
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思考
格局已变!最新数据揭示,广州楼市七成多户型超100m2!
高层住宅立面设计与细节
小户型室内设计中低调奢华的空间氛围营造
小户型居室家具设计的策略研究
老年住宅户型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