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普惠贸易背景下知识产权生态体系构建

2020-03-18 01:18吴忠齐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知识产权

吴忠齐

摘要:普惠贸易趋势助推品牌出海,为义乌打造知识产权生态最优市增加了新的维度。通过对普惠贸与知识产权关系、知识产权生态的内涵进行分析,梳理义乌构建知识产权生态体系的基础,提出以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各知识产权主体要素参与,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治理、维权、投融资、营销于一体的线上线下融合体系的知识产权生态模型。

关键词:知识产权;生态系统;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

基金项目:2019年度金华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编号:YB2019116)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义乌在知识产权领域创造了不少“义乌经验”,例如“三合一”审判方式改革试点(2007)、“三权一体”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监管新体系(2014)、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2015)、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2018)。普惠贸易趋势助推品牌出海,为义乌打造知识产权生态最优市增加了新的维度。在普惠贸易背景下构建义乌知识产权生态体系,引导、支持知识产权与义乌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创设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义乌创新发展的重大命题。

一、普惠贸易与知识产权

普惠贸易(inclusive trade)指所有参与全球贸易的主体都能够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到全球贸易中,并都能够从中获利的一种贸易方式。(王健、巨程晖,2016)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多频次、小单化、移动化的特征,标志着普惠贸易趋势的显现。区别于传统外贸大单批量交易形式,多频次、小单化的贸易形式多指跨境零售或小额跨境贸易。从产业层面来说,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推动了中国制造产品及品牌出海,同时,也推动了它国优质的产品与品牌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入我国市场。这既拉动了当地产业升级,又拉动了我国消费市场持续扩容升级。

普惠贸易知识产权的独特性在于以信息为载体的知识产权产品易复制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征和跨境电商无界性引发的冲突等等。谌远知(2016)以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例,就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知识产权风险进行分析,认为跨境电商知识产权存在诸如无相关电子商务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立法缺位、法制空白、标准不统一、“第三方商品与服务交易平台”的责任规制问题无明确规定等方面问题,提出了探索构建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保护平台/系统的设想。胡炜等(2019)从根源性、现实性以及理念性三方面分析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治理困境的成因,从政府层面、跨境电商平台层面、知识产权权利人层面、民间集体力量层面、治理主体的多元相互合作,分析化解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治理困境的路径,为未来的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治理奠定良好基础。

二、知识产权生态体系的内涵

知识产权生态(Intellectual Property Ecosystem)一词最早出现在2006全球IC设计供货商大展上。国外对知识产权从生态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印度奥斯马尼亚大学法学院G.B.Reddy教授。他在2016年11月题为“政府在为产业创造知识产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Role of Government in Creating an IP Ecosystem for Industries)的报告中,将知识产权主体分为研究者/研发部分、学术机构、生产者/行业、用户及政府和国际机构,并把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执法、知识产权商业化、知识产权管理及保护纳入生态构成要素。

近年来,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深入,各方对知识产权的关注点已经从知识产权的保护、注册、审查等向知识产权商业化运用方向拓展。尽管“知识产权生态”频现媒体报刊,但其界定并不明确。金明浩、袁伟(2009) 着眼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 认为知识产权文化氛围缺失严重,并绘制了以知识产权物态成果、正式制度、行为模式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系统。从宏观视角研究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始于秦尘(2011),他以“百度文库侵权”为研究对象提出“知识产权新生态平衡”,权利人、权利人中介组织、消费者、平台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等构成了一个知识产权生态链,并认为“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生态链应该是各方的定位和角色鲜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分明、彼此得到尊重和保护的”。李春梅(2012)考察了新加坡知识产权现状,认为其“已形成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管理体系和生态环境”。薛华等(2017)提出了知识产权生态理论构想,并尝试对知识产权生态进行界定,但未给出系统模型及各要素间运行机制的详细描述。戴希兵(2018)立足安徽省知识产权产业现状,引入系统科学理论、生态学理论对知识产权产业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产业生态系统模型,并对其功能和形成过程进行阐释。刘庆新(2018)则提出发展“互联网+”新思维,应用大数据、区块链新技术,搭建政府、企业服务新平台,提供金融综合服务,最终构建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转化、投资、营销为一体的“互联网 + 知识产权”生态新模式。冉从敬,宋凯等(2019)提出知识产权生态链包括知识产权供给链、需求链、驱动链和融合链四个维度。

基于此,我们将知识产权生态视为以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各知识产权主体参与,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治理、维权、投融资、营销于一体的线上线下融合体系。

三、义乌构建知识产权生态体系的基础

(一)義乌知识产权现状

近年来,义乌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创造了不少“义乌经验”,如“三权一体”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监管新体系(2014)、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2015)、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2018)。2015年起,义乌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持续增长,全市专利申请量19240件,专利授权量达13236件。目前,义乌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了136209件之多,有效商标量、境内商标申请量及注册量多年皆位居全国县域第一,共有行政认定驰名商标22件,省著名商标114件,浙江省名牌产品46个,浙江省级商标品牌基地5个(衬衫、袜业、拉链、饰品、无缝内衣制造)。义乌商标品牌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县域前列。

(二)义乌线上线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

线下,成立于2018年12月的国家级小商品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实现了在知识产权领域“三位一体”。具体而言,服务事项上专利、商标、著作权全类别覆盖,服务环节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打通,服务区域上国内外一体化协同,实现一个渠道全球商标业务全覆盖。(刘磊,南平,2018)义乌市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承接了数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局的知识产权服务职能,“一揽子”解决了个人及企业国内商标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著作权登记及小商品外观设计专利快速审查、确权和维权等30个事项。将众多上级部门的知识产权行政资源延伸到义乌,义乌企业在“家门口”“跑一次”就能享受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才能享受到便捷的知识产权注册、登记等改革红利。

线上,义乌市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于2019年12月上线试运行,该平台拥有新闻动态、政策法规、专利检索、知识产权实务、教育培训、专利交易、专题数据库等7个频道,为义乌企业和经营户提供全面且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

(三)义乌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义乌电商卖家账户31万多家,外贸网商密度位居全国第二。2018年8月,義乌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也是全国唯一获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县级市。按照综试区建设蓝图,义乌市将建设成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力争五年内实现跨境电商年交易额2000亿元,推出20个以上国际知名的跨境电商品牌。

近年来,跨境电商呈现跨境出口B2B品牌化、跨境电商自建站上升、助推品牌出海三大趋势。义乌商标受理窗口扩大业务范围试点工作,正好推动了“义乌制造”更好地“走出去”。同时,义乌也在多方联动开展知识产权维权,强化海关执法监管力量,打击跨境电商中出现的各种侵权违法行为,加大对知识产权的跨国保护力度。随着出口量不断上升,如何保证出口商品的品质和市场话语权,是义乌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亟待建立海外维权体系,为跨境企业用户提供风险预警和保护。

四、义乌知识产权生态体系模型

(一)圈层

知识产权生态包括数据层、用户层、服务层。数据层主要指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外知识产权数据平台。服务层指为用户提供知识产权相关服务的平台。用户层主要包括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中介、学术机构、个人等,用户通过综合服务平台得到优质、高效、专业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在普惠贸易背景下,义乌知识产权生态增加了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维度,具体来说,它由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线上线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保护平台、用户构成。其中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保护平台下设海外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对接知识产权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海外风险预警和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提供必要的技术、人才支持。

(二)功能

知识产权生态系统功能指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及与外部环境之间信息交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整体性功能。它主要具有三大功能:资源配置、规模效应、信息共享。就义乌目前知识产权发展情况来看,国内知识产权链条完整、功能完善,但跨境相关知识产权数据库、服务、维权等平台有待健全。

义乌作为新丝路的起点、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将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治理置于良性的知识产权生态系统之中,推动包括政府、权利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等在内的各主体共享治理信息和技术,以协同共治,化解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治理困境,实现互利共赢,创设良好的营商环境。

参考文献:

[1]G.B.Reddy.Role of Government in Creating an IP Ecosystem,2016.

[2]戴希兵.安徽省知识产权产业生态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3]胡炜,马晓.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治理的困境与解决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9(01):141-144.

[4]金明浩,袁伟.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环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06):53-56.

[5]刘磊,南平.义乌实践:着力打“知识产权生态最优市”[J].中华商标,2018(12):9-13.

[6]刘庆新.“互联网+知识产权”生态新模式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74-77.

[7]秦尘.从百度文库侵权门看网络知识产权新生态平衡[J].软件工程师,2011:41-43.

[8]冉从敬,宋凯等.知识产权生态链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构建[J].图书馆论坛,2020.

[9]王健,巨程晖.互联网时代的全球贸易新格局:普惠贸易趋势[J].国际贸易,2016(07):4-11.

[10]薛华,李继广.知识产权研究和实践的生态逻辑[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91.

[11]谌远知.跨境电商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与应对——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背景[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01):91-96.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知识产权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知识产权为“互联网+”护航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