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苔藓植物与微景观的结合与应用

2020-03-18 01:17王国栋易洪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苔藓自然

王国栋 易洪

摘    要: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微景观成了室内装饰的热销产品。微景观形态多样,有小水景、多肉、生态瓶、生态缸等各种样式,但无论哪种微景观产品,都离不开苔藓类植物参与造景。从制作微景观的技术手法出发,就苔藓类的植物本身适宜生长环境的特点加以探讨,将两者更完美地结合,使之呈现更好的景观效果。

关键词:苔藓;微景观;自然

1   苔藓植物的概念与特征

苔藓类植物是一种体型很小的绿色植物,结构十分简单,仅仅生长茎、叶2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根与维管束。苔藓植物特别喜欢阴暗、含水量大的环境,不耐阳光曝晒,在阴暗湿润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沼泽地都有它们的踪迹。

现实生活中所见的苔藓植物多数是白发藓、葫芦藓、大羽藓等,生长在树荫下近根部地表,背阴处墙壁台阶,水源附近石块,甚至盆栽的土壤表面,它们都具备以下的特征:①生长的环境比较潮湿阴暗,无阳光长期照射;②体量十分细小,薄薄的一层不会超过3cm;③繁殖的速度十分快,无论是条件适宜的自然环境下还是人工孢子繁殖。

2   微景观的制作技法

微景观是在一定大小的范围内,通过水草、苔藓、蕨等各类植物,搭配小动物、玩偶摆件和山石土壤,根据美学原理和园林造景技法,营造出一个模仿大自然山水,具有良好室内装饰效果的微型景观,从而达到美化室内环境,抚慰人们的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

2.1  制作原则

2.1.1  美观性。微景观主体模拟自然创作,而微景观造景的目标则是创作人预构好的美学理念的体现,从而达到一个巧夺天工的景观效果。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就要求创作人在制作过程要精巧细致,不着痕迹,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感。

2.1.2 实用性。一个好的微景观,每一块石头每一株植物都在其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它们彼此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搭配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好的景观效果。选用植株、石材、玩偶摆件等材料也不是基于单一名贵,或是单体景观效果好而选用,应当考虑是否契合微景观的整体主题风格,与其他材料是否搭配,再决定是否采用。尤其在选用植物和动物时,还需考虑植株的生活习性,是否耐水耐阴、耐热等,能否安然度过本地区冬季,多年生还是一年生。动物则需考虑体形、食物来源、生长寿命、生存条件等一系列因素。总体来说,在制作一个微景观,要考虑到实用性,要以长期保持良好且稳定的景观效果为主。

2.1.3  创新性。一个优秀的微景观作品,在作品上一定能看到大自然的影子,换句话说,设计制作一个微景观,其灵感来源于自然,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自然则永远不可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市场上良莠不齐、数不胜数的同类作品不断涌现,使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同时会对作品提出更高要求,这时就需要制作者不拘一格,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发现各种素材,将想法创意融入其中。这种创新可以是制作材料的挑选,主体景观造景的样式等方面给消费者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切记在创新的同时,不能天马行空地违背微景观造景原则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例如有制作者别出新意地在微景观中加入木质建筑模型部分,乍一看给人别开生面的感觉,时间一长就出现模型褪色、木质腐朽等问题,这就是只顾创新而忽略了客观实用性的原则问题。

综上所述,微景观从选材、立意、制作过程中应遵循实用、美观、创新等基本原则。

2.2  造景材料

2.2.1  土壤基底。土壤基底由疏水部分和土壤部分组成,疏水部分选用陶粒、河沙、珊瑚骨、火山石、水苔等疏水材料用于隔离土壤和水,既能让土壤吸水又能防止土壤溶于水中。土壤选用多肉园土、赤玉土等具有营养的土壤即可。

2.2.2  骨架。石材和沉木为微景观的骨架,常见景观效果良好的石材有松皮石、青龙石等,而沉木造景效果较好的有杜鹃根,耐水侵蚀的树根、枝干等。

2.2.3  植物。微景观适用的植物大多以耐水、耐阴湿的品种为主,可在考虑气候、微景观制作主题、实用性美观性原则下自由选用喜好的植物,如鸟巢蕨、凤尾蕨、狼尾蕨等蕨类、积水凤梨类、各色网纹草、袖珍椰子、生石草、花叶冷水花。

2.2.4  摆件。摆件形式多样,在缸中起点缀作用。如人偶、袖珍建筑、迷你动物玩偶等。

2.2.5  动物。由于空间条件限制,微景观能够放养的动物不宜太大,要能生活于水体中。大多为恶魔蟹、月光鱼、淡水螺及小型水龟类。

2.2.6  辅助材料。辅助材料有潜水泵,保持水体环境稳定;植物光谱灯,满足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能量;雾化器,营造良好水雾景观效果;生化棉,保护潜水泵。发泡胶,构造空间结构;结构胶,粘结石头与石头之间缝隙;还有镊子、网兜等小工具。

2.3   制作步骤

一个优秀的作品需要一个优秀的构思,在制作微景观的过程中,以常见微景观产品生态缸为例,首先要按照构思搭建主体骨架,确定山石摆放位置。这个过程可以用胶水粘合纯山石构造成型,如景观效果不好,也可山石与发泡胶搭配使用,辅以沉木搭建出一个良好框架;其次联通水泵,将潜水泵装入水泵室,用生化棉包裹防止泥沙进入水泵导致水泵受损,再用生化棉隔离水泵室与缸内主体以隔绝泥沙,通水通電验证水流效果如何;效果良好则进入下一步,用陶粒、沙砾填充缸底,再平铺水苔,隔离泥土再铺入土壤,铺土壤时,注意高低起伏,有凹有凸,为下一步栽种植物做铺垫;其次则是栽种植物和摆放景观摆件,栽种植物时应注意高低错落,有空间层次感,区分主次景,前中后景,切忌堆砌植物的手法来营造景观。同时还应考虑植物生态习性,如矮小、不耐湿热的植株应栽种在外,栽种在里面,容易腐烂死亡。最后,在缸底平铺好化妆砂,适当撒播水草种子,根据植株分布适当点缀摆件,营造乡野院落、小桥流水等各式风格景观。

2.4   后期保养

倘如要长时效地保持良好且稳定的景观效果,后期维护工序必不可少。由于微景观不是封闭式的,所以后期维护起来较简单。首先植物需要每天适当光照,合理浇水,并及时给缸内补充水,防止水分过少,植物死亡;水生小动物则需每天适量投食,切忌投食过多,造成食物变质污染水体。其次动植物死亡时需及时处理更换,防止破坏整个生态缸环境稳定性。还有经过长时间养护,缸内植物、水苔、水草等生长旺盛,过多的部分可以适当修剪,保持整个缸内景观效果良好。

3   苔藓植物在微景观中的运用

苔藓植物在微景观中主要用于配景点缀,常见微景观载体形式是瓶钵、水族箱、生态缸等。根据不同材质特点,模拟大自然的环境。但在有限的空间下,只能尽量选择体积小、适应性强的植物,苔藓植物在此类条件能很好地生存。在种类繁多的苔蘚植物中,白发藓、曲尾藓、大羽藓等藓类植物景观效果良好、材料简单易得,非常适合制作成微景观,在微景观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覆盖绿植。在制作水陆缸、多肉小品中,会经常将一些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搭配做最后的覆土绿植,这样能有效避免土壤基质暴露流失,同时使得微景观内色彩景象和谐统一。同样在盆景制作过程中,在土层表层覆盖青苔,既可以使盆景显得古朴雅致,绿意盎然,又能减少盆景中水分流失率,还能合理利用“林下空间”,显得不空旷单调,一举多得。深受水族爱好者青睐的水族箱中,苔藓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提供良好的景观效果,还可以为观赏鱼提供呼吸所需要的氧气,繁殖藏身觅食等功能。此外,苔藓植物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所需生存的土壤基质需求比较少,是良好的绿化覆盖植物,在墙面、路边、岩石、屋顶等土壤较少的环境非常适宜。

4   结语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将大自然搬回家,是现代都市人的渴望。而介于盆栽与盆景之间的微景观顺应了这种趋势,它能在小空间内表现大自然,在瓶缸罐钵之中营造梦想中的花园,咫尺方寸间体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体量“庞大”的盆景相比,微景观具有取材容易,成型时间短、制作简单自由等特点,是一种表现自然、较为亲民的艺术小品,非常容易受到大众和爱好者的喜爱,所以微景观类产品前景可期,苔藓类植物也会越来越被更多人所了解熟知,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绿色生活中。

(收稿:2019-08-31)

参考文献:

[1]孔凡芹,张洁.浅析苔藓植物的研究及其在校园园林景观中的运用[J].花卉,2018.

[2]刘雪涵,戚朝辉.苔藓微景观生态空间设计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7,47(05):101-104.

[3]牟晓林.造微入妙——微景观设计美学观探析[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8(01):6-11.

[4]康敏,陈宇.浅议微水景生态缸景观设计营建[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09):90-93.

[5]叶慧芳.《盆艺小品》出版[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8(06):61.

[6]韩国营.苔藓:植物世界中的“开路先锋”[J].生命世界,2019(07):26-27.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湘教通〔2017〕205号)。

通信作者:易洪(1990-),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园林教师,研究方向园林植物应用与造景。

猜你喜欢
苔藓自然
“小矮人”苔藓的大用途
苔藓有足够的耐心复活
苔藓有足够的耐心复活
苔藓能“对付”空气污染吗?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