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分类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启示
——基于2000—2019年期刊论文的计量分析

2020-03-20 11:57翁小美饶丽娟
关键词:发文民办高校论文

翁小美 饶丽娟

(广东白云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过渡,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有普通高校2 663所,在学总规模达3 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48.1%(1)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07-24,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907/t20190725_392195.html。。但是“大发展”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高校同质化问题,造成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发挥不足、质量提升缓慢。究其原因,有定位不明、趋同办学的因素,亟须引导各校合理定位、分类办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了“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的指导方针,要求“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自此,关于高校分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有助于学者准确把握研究热点、高校理性确定发展目标、政府合理引导高校发展,使高等教育的有限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营造良好的高校竞争环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专业检索中,检索篇名包含“大学分类”或“高校分类”或“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或“高等教育机构”且关键词包括“分类”或“分类研究”或“分类管理”或“分类发展”的文献,依据我国最早的一份关于引导高校分类发展的政府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出台时间(1993年),同时为防止文献遗漏,将检索时间相应前置,设为1990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5日,共检索到264篇期刊论文,保存其所有的题录信息。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主题文献作统计与分析,从而获得研究需要的直观数据及图表。邱均平(2007)认为,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研究文献和文献工作系统的数量关系与规律的学科(2)转引自李江、刘源浩、黄萃等:《用文献计量研究重塑政策文本数据分析——政策文献计量的起源、迁移与方法创新》,《公共管理学报》2015年第2期,第138-144页。。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法中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 3.2、数据分析工具Excel,得到我国高校分类研究的年度分布、文献来源分布、作者分布、发文机构分布、基金分布和关键词,并使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对关键词的内在关系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全面、直观地展现我国高校分类研究的历史脉络、热点与发展趋势,以期对开展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我国高校分类研究现状分析

(一)年度分布:2015年后增长势头明显

统计已发表的期刊论文年度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客观地反映和揭示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可对研究前景及趋势作初步预测。将264篇样本论文进行年度统计后,得出我国高校分类研究的文献年度分布图(见图1)。

图1 我国高校分类研究期刊论文年度分布

我国第一篇关于高校分类研究的论文发表于2000年,至2006年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07—2009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明显减少,最典型的是2009年(仅6篇)。2010—2015年文献数量有所增加,这与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两个文件的出台息息相关。尤其是2015年以来,该主题的研究升温,每年发文量都超过20篇,这主要包括三个原因:一是政策的驱动,如我国相继推出“双一流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等政策;二是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使然,我国高等教育即将从大众化阶段迈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丰富的理论作支撑;三是社会对于高等教育高质量的诉求,要求避免同质化发展,引导高校注重特色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会出现更多的研究成果,高校分类研究也将更为深入。

(二)期刊分布:核心期刊给予较高关注

运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 3.2,对264篇样本论文进行期刊来源统计。统计发现,这些论文分布在123种期刊中,其中发文量排在前10名的期刊如表1 所示。

由表1可见,《中国高教研究》发文量最多,占总数的6.3%。排名前10的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是73篇,占该研究发文总数的27.7%。其中,核心期刊有6种,分别为《中国高教研究》《复旦教育论坛》《教育发展研究》《江苏高教》《现代教育管理》及《中国高等教育》,发文量达45篇,占61.6%。可见,我国高校分类研究相关论文质量较高,也间接表明核心期刊对高校分类研究有较高的关注。

表1 我国高校分类研究来源期刊分布统计(前10名)

(三)作者分布: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核心作者群是指由多位在某一研究领域发表了较多研究成果、作出了较大贡献、形成了较大影响力的作者集合。核心作者群是该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起到把握和引领研究方向的特殊作用,不断地将研究推向更深的层次和更高的水平。

统计发现,264篇样本论文共有作者121人,其中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有55人,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有14人(见图2)。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陈厚丰(7篇),其次是潘懋元(6篇)。根据普赖斯定律,在同一主题中,半数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作者所撰,这一作者集合的数量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3)邱均平编:《信息计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195页。。本研究所有论文的作者总数为121,其平方根为11,而发文量排名前11的发文总数是43篇,占样本论文的16.2%,未达到50%,因此,关于高校分类研究的作者并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图2 我国高校分类研究期刊论文作者统计(前14名)

(四)发文机构分布:高水平大学是研究的重要力量

将264篇样本论文导入SATI 3.2,统计得出,这些论文来自于117家研究机构,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的发文机构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高校分类研究期刊论文发文机构统计(前10名)

发文量排名前10的发文机构共发文72篇,占27.3%,其中9家是高校,1家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这9家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都较高,除济南大学为省部级重点大学、湖南大学具有“双一流学科”外,其他7所高校均为“双一流高校”,表明高水平大学对我国高校分类研究贡献较突出。在这10家研究机构中,厦门大学发文量最多(17篇),占机构发文总量的23.6%,可见该校对高校分类研究关注度较高,研究成果丰硕。

(五)基金分布:所获基金资助种类较少,但层次较高

利用计量可视化分析法统计得出,264篇样本论文共受到10类基金的资助(见表3)。受国家级基金资助的有22篇,占基金资助论文总数的73.3%,占检索文献总数的8.3%。其中,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资助最多(16篇)。除了国家层面的基金支持外,受省级基金资助的有8篇,占基金资助论文总数的26.7%。总体而言,该领域研究的资助基金较少,但资助基金的层次较高,尤其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对该主题的研究颇为关注,可见高校分类问题是国家教育科学规划的一大热点。

表3 我国高校分类研究文献所获基金分布

(六)高被引论文:具有重大的参考及借鉴价值

高被引论文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该篇文献的质量水平及影响力,代表着该领域的研究深度与高度,对其他作者具有重大的参考及借鉴价值。在264篇样本论文中,被引频次在20及以上的论文有18篇(见表4)。其中由潘懋元等(2003)撰写的《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一文的被引频次最高(834),下载频次也排名第一(6 721)。此外,潘懋元所撰写的5篇该主题论文被引频次均进入前10名。可见,潘懋元关于我国高校分类的研究为其他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高校分类研究作出了贡献。

表4 我国高校分类研究文献被引频次及下载频次统计(前18名)

(七)关键词:以“分类管理”为核心形成多个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对论文核心内容与中心思想的精确提炼、高度概括和浓缩,通过对该主题所有文献关键词频次的统计分析,可以确定我国高校分类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将264篇样本论文导出为 Endnote 格式参考文献,并导入STAI 3.2 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得到431个不同的关键词,使用频率总计为959次,其中有30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是3次及以上(见表5)。其中,“民办高校”在关键词中排名第四,说明学者对于民办高校分类管理问题给予较多关注,将民办高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与2016年底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分类管理有直接关系。

设定频次大于等于4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即至少有4篇论文都出现这个关键词。为直观地看出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借助CiteSpace生成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图谱(见图3)。图中每一个连接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连接点的结点越大,表示该关键词越重要,与其连线的其他关键词越多;而连线的粗细则代表两个关键词同时被同一篇论文研究次数的多少和关联的紧密程度。我国高校分类研究中心度最高的是分类管理,且其与民办高校的联系最粗,表明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是学者研究的热点;然后是高等教育分类和高校分类,说明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也较多,但不论是分类抑或是分类管理,与政策研究的连线都非常细,共现频次仅5次,表示相关研究仍较缺乏。

表5 我国高校分类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前30个)

图3 我国高校分类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

三、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1.研究现状与趋势。我国高校分类研究始于200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可以预测,受政策驱动、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期待等因素的推动,未来学界对高校分类的研究会日益扩大,且关注该主题研究成果的高水平期刊也会相应增加,其深度与广度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2.研究热点与难点。“分类管理”“分类”“高等教育”“民办高校”“高等学校”五个关键词频次靠前,且“分类管理”与“民办高校”之间连线最粗,表明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已成为我国高校分类研究中最热门的话题。研读264篇样本论文的文本内容后发现,我国高校分类标准更多的是一种演绎而非归纳,其科学性值得商榷。因此,如何通过归纳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高校实情的分类标准,是高校分类研究的一个难点。

3.研究团队与力量。从高校分类研究的发文机构和作者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分类研究的重要力量是以厦门大学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且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根据最新的高校分类政策,预计会有更多的地方本科高校明确办学定位、积极转型,加入高校分类发展的研究队伍,为高校的转型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二)研究启示

坚持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是高校实现内涵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更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路径。高校分类问题关乎党和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走向,关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进度(4)杜彬恒、王潇晨:《回顾与展望:中国高校分类问题研究20年——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高等建筑教育》2019年第1期,第1-10页。,具有重要意义。上述分析给出了以下三点启示。

1.以高水平大学为主要研究力量,与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形成合力。高水平大学因资源集聚,在研究高校分类问题并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分类面向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内所有的高校,仅高水平大学的研究团队与学者进行研究,难免会出现不全面、不系统和推广不足等问题。因此,各省教育研究院和地方高校可以为研究提供详细的素材,形成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政策驱动我国高校分类的研究有待加强。当前,把高校分类与政策研究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成果少之又少。实际上,高校分类问题研究易受教育政策的影响,从我国教育政策颁布的时间与发文量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密切联系。不过,关于两者的研究不能仅限于简单的政策阐述或梳理,需进一步深化政策的引导作用、落实情况和其带来的影响及效应等内容的研究。

3.强化实践审视。高校分类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两者紧密相连。在研究我国高校分类问题时,既要有问题意识,也要加强实践导向,在实践中不断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检验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发文民办高校论文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