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明代壁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绘制方法与材料的异同

2020-03-20 03:46王桂芸
书画世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壁画材料

王桂芸

内容提要:中国明代壁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的不同点体现了不同的视觉审美。了解二者在材料与绘制方法上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取长补短,为壁画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壁画;绘制方法;材料

一、绘制方法的不同

中国明代壁画一般为干壁画,意大利所谓的湿壁画和蛋彩画在中国十分罕见。中国明代壁画主要是寺庙壁画,在没有绘画之前的准备工作中,需要首先把墙壁表面做好。虽然说是干壁画,但也不是直接或随意在墙面上涂画的。在做墙壁的时候主要分为四个步骤。一、用粗泥涂抹墙面,粗泥里面含有麦秸和稻草,这是为了防止开裂。二、在粗泥上面涂抹细泥,这样能使整个画面更加光滑一点,一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在粗泥层上加水,因为这样可以让粗泥和细泥更加黏合。三、在细泥层完成之后,需要在细泥层上涂抹沙泥,沙泥会让墙壁更加坚固,细泥层在真正绘画时不易上色,所以需要沙泥层。不过沙泥层要不断打磨,整个墙壁要非常光滑。有些对壁画要求严格的大师,他们会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打磨沙泥。四、打磨完了,一般还会在上面涂上胶水,在胶水上还会刷黄土层,要求刷得极其平整。在没有绘制之前就有这么多的工作要做,而且这既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这么重要的环节,在研究壁画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壁画可能是艺术家表现自己的最快方式。“乔托将学自契马布埃的技法传授给许多弟子,其中最有才华之一的卡潘纳从艰辛的摸索中体会到,非有过人毅力者,不适合投身湿壁画这门技艺。”[1]在意大利流行的是湿壁画,他们觉得湿壁画才是真正的壁画。而且湿壁画才能显示画家的水平。什么是湿壁画?首先我们要对湿壁画有所了解。“湿壁画原文fresco,意为‘未干的,源于画家总在未干的(湿的)灰泥上作画。这种作画方式需要完善的事前准备和精准的时间拿捏。作画前用镘刀在已干的灰泥壁上再涂上一层约0.5英寸(1.27cm)厚的灰泥。这层新涂的灰泥名为‘因托纳可,系用石灰和沙制成的平滑灰泥......这层灰泥会吸收颜料,灰泥干后,颜料随之固结在砖石结构中。”[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湿壁画是让颜料渗进灰泥而形成画面。从湿壁画的制作中,我们可以知道之前说西斯廷礼拜堂里的壁画都是米开朗琪罗一人完成。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可能的。在沒干之前就需要画上,米开朗琪罗必然有帮手,而且这个灰泥的制作也是需要技术的。所以,米开朗琪罗不仅有帮手,而且还是有技术的帮手。湿壁画技法看似简单,细想一下,实则很麻烦。需要的已不仅仅是高超的绘画技法,还有很好的体力。在没干之前就需要画上,实则是对时间的要求,每天需要估计画面的面积大小。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壁画画面的拓印上有两种方法:一是针刺誊绘法,就是如中国的方法一样,在绘好的草图上用针顺着造型扎小孔,然后将草图固定在墙壁上,用粉包在草图上拍打,使它在墙壁上留下痕迹;二是将草图固定在墙壁上,直接用笔尖顺着草图的造型描下去,在墙壁上留下刻痕。在意大利,这一方法尤为重要,因为在没干之前就画好,留给大师们的时间太少,没有太多机会和时间放在造型的重塑上。

二、材料的不同

中国明代壁画的材料都是天然的。明代壁画主要是以寺庙壁画为主,既然是寺庙壁画,可想而知是宗教神话人物居多。这些人物的绘制材料都是矿物颜料。为了使人们对这些人物充满膜拜感,使用的都是鲜艳的颜色。鲜艳的色彩更加醒目,更加突出。众所周知,壁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之一。明代寺庙壁画如国画一般,用得更多的是线描,如兰叶描和铁线描等的大量使用,给人的感觉都是平面化的。这可以参考明代法海寺里的壁画。大量红色、赭石和石绿的使用是明代壁画用色的特征之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大量使用金色、群青、青色、朱红等,看起来金碧辉煌。在颜料的配制上,有的颜料需要粗磨,有的需要细磨,这主要看作画者具体需要什么样的颜色。当时的艺术家们都是全能的,绘画的材料都是自己准备的,有了这些可能更能形成自身的风格。

在材料上,壁画所做的底子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明代所做的底子里添加了大量的秸秆等,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都是用灰泥。这和制作方法应该是有关系的。意大利的壁画大都是湿壁画,添加其他东西画面没有光滑的效果。除了这些,还有用的笔不同。明代的壁画用毛笔勾勒,完全是中国画的表现。而意大利的壁画,是用油画笔来绘制的,更偏油画,在技法上也更重素描关系。

三、绘制方法与材料上的相同点

在绘制的技法上,明代壁画的绘制方法跟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绘制方法如出一辙。“画师在创作完画稿后,把画稿转印在韧性好的藏纸上,然后用针沿着墨线扎出紧密的小孔,使用时用纱布包裹香灰和有色颜料混合成的粉包(如是黑底或红底壁画,可用香灰加少量白垩土制作粉包)沿扎出的小孔扑粉,扑粉时须将画稿固定,这样形象的轮廓就印在墙壁上了。”[2]此方法就如同我们拓印,这样避免了在巨大的墙面控制不了造型的情况。不过应该也有大师可以直接在墙壁上完成。因为有的人物并不是很大,这样拓印反而影响进度。如山西晋祠关帝庙中的壁画都是连环画式,那里面的人物就较小。如果是这样的壁画,可能就直接往上绘制了。但是大部分壁画还是较大的(一般寺庙壁画的人物都较大),人物等都是用这种扎孔式绘制方法来造型的。造型结束之后,就是顺着香粉或有色颜料混合成的粉包留下的痕迹进行白描。材料上有些颜料也都是天然的,底子的材料都是用泥做的,虽然添加的东西不同,但是都是用灰泥来做底。中国明代壁画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既有不同也有相似的地方,这是必然的。

四、总结

如今,我们已不像过去那样做传统壁画了。综合运用材料与表现技法,体现自我个性与风格已成为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事情。中国明代壁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的不同点体现了不同的视觉审美。了解二者在材料与绘制方法上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取长补短,为壁画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罗斯·金.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M].黄中宪,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47.

[2]王小维.浅析西藏传统壁画的制作技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12.

猜你喜欢
壁画材料
三观壁画
Marvelous mural 神奇的壁画
“反美”壁画
可爱的小乌龟
可爱的小瓢虫
“飞蛾”修复壁画忙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天涯海角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