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分析

2020-03-23 06:00王天英
考试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演示实验初中化学

摘 要:初中化學实验课在教学中占据重要部分,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利用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含义和概念,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化学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重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针对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进行如下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实践分析

在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下,演示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充分认识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主导性和重要地位,并且要理解和熟悉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因此,化学教学必须要抓住演示实验教学的方式,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教学方式来进行观察和分析问题,并能从演示实验中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的化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加强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使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验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是尽量让学生自己亲身参与的过程。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中,既能使化学课堂氛围活跃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并且能扎实地记住实验内容。例如,教师在讲“氧气”这一课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之间密切关系。如果教师直接用语言向学生讲授氧气的话,这样学生就只能肤浅地了解氧气的性质,没有深入地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和与人类之间密切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根本就达不到效果,还会使学生厌倦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所以通过“氧气”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必须要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授课,并且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演示实验的过程,教师在讲“氧气”时通过让学生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借助高锰酸钾加热后产生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实验原理来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欲望。

(二)给学生开设有趣的实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初中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对初中化学产生兴趣,那么教师就要在课前准备好教案,利用优越教学环境来开设有趣的实验教学,并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来进行授课,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来向学生传授初中化学知识。例如,老师在讲授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跟指示剂反应时,可以通过“建造一座水中花园”的有趣实验,还有“魔棒点灯、鸡蛋跳舞”等有趣的实验。这些有趣的演示实验不仅能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 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在演示实验教学的新课程中,教师要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索的能力。

(一)通过做好演示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指初中化学的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确定观察目标,快速地对实验材料和装置进行全面观察,让学生学会分清楚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和探索实验的过程。还要让学生通过认真细致观察实验的科学性来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过程,实验前:“提问学生酸、碱各自具有的化学性质和酸、碱之间会发生的反应变化”;实验中:“让学生观察和讨论玻璃容器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实验后:“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实验的这一现象是什么?”学生们就会回答是酸碱中和反应。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提问,学生不仅获取了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还能从中联想到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改变土壤的酸碱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二)通过演示实验分析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演示实验不仅能提供学生生动的直观意识,还能通过直观的意识进一步为思维发展服务,使学生在认知的知性思维上升为理性思维上来;再通过分辨思维阶段使学生认识从抽象的思维延伸到具体的思维,多方面地掌握事物所在。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们已经对氧气实验的制取经验和基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氧气制取的装置为起点,提出下面几个问题:“能否用制取氧气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如果不能,我们能不能对制取氧气的装置进行改装?如果能改装的情况下,该怎么进行改装?”使学生们通过分析探究的方式来比较反应物的情况和反应条件来明确氧气制取的思路,从实验中了解和明白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是由反应物的情况和反应条件所决定的。从实验中还能让学生们理清“固液常温型和固固加热型”两套气体发生装置仪器的构成。通过对演示实验的分析,还能从中概括出气体的向上排气法、向下排气法、排水法是由气体有关联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不断地提升和发展。

(三)通过利用演示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演示实验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和研究的主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重要目标。实验能力包含了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操纵能力、概括总结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其他能力,这些综合性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仅仅采用理论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可能实现的,必须通过多次的实验和实践积累才能实现。例如,在进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针对蜡烛被熄灭后去用火柴点白烟时蜡烛能否重新燃烧,让同学们进行探讨和研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得出结论就是“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通过演示实验的探讨与研究,学生们能快速地理解蜡烛是溶于水的物质,在蜡烛燃烧吹灭后的白烟是可燃物这一化学原理,从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实验研究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让演示实验成为传授知识的手段,还要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 加强演示实验教学、突破化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会遇到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化学知识。我们了解到,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很难表现在抽象思维能力上,大多都会表现在形象思维能力上面来,因此,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一大难关。如果能解决化学知识的抽象性思维问题,这样不仅能把抽象的化学知识更加形象地展示出来,还能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它们。例如,“氧气和制取氧气”的教学中,单纯地让学生记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是并不困难的,但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肯定会不够牢固。为了让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氧气和制取氧气”的简单演示实验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简单的小实验,可以把原本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改变成直观的知识点,这样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去领略和掌握化学知识。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加大重视演示教学的教学方法,并采用演示实验教学的技巧去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体系,尽量以最高标准的演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全方面地了解初中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韦海梅.浅谈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12):139.

[2]陈丽娟.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分析[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10).

[3]崔波.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J].魅力中国,2014(9):149.

[4]鱼泳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分析[J].中华少年,2015(26):133-134.

作者简介:

王天英,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上川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演示实验初中化学
加强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的尝试
探究“蓝瓶子”实验最佳的课堂演示反应条件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