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于教 立心立行

2020-03-23 06:00彭莎
考试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中课程

摘 要:高中美术课程是通过各种创造性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和尊重美术文化的态度,同时磨炼学生感受美的意识。审美教育不只是简单的道德标准的图解,而在于使学生从情感中体验道德行为的崇高,以德育美,以美育人。

关键词:高中课程;寓美于德;寓德于教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中这样强调。美术是社会存在的产物,美术教育是形象而直观的教育,它更多的是与审美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发展有机组成部分。美育教育能带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影响,完善学生尚未成形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故美育与德育可以对学生形成思想上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可以培养学生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锐意进取。先哲有云:“学以治之,思以精之,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美好而积极的艺术形象作品,能使学生感受到纯洁而高尚的道德情怀,引出学生关于美与德的人生价值思考,并获得美育的感化和触动,学生德育品德修养成长轨迹和道德情操的形成便可循循善诱,因而我们的美育中应当对学生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因势利导,将两者相承相融、互济互利,从而更好推进美育中德育的渗透教育。我认为,美育中德育之重,重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融情达理,方可立心,后导之以行,最终可以将收获良好的美育教育成果。

《礼记》言:“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在新课标理念的大力倡导下,美术教育除了承担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教育、美术知识和技能授教之外,我想作为美术教师更应将培养学生的品德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如何以美育人之品德行?以德育人之真、善、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樣把德育渗透并传达到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去?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美和感受美?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是作为美术教育一线工作者所要上下而求索的任务。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早在百年之前就曾大力提倡美育,并试图以美感教育来完成道德教育的艰巨任务,跨越世纪时至今日,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更深刻认识到美育和德育教育在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是其他学科所难以替代的。在我看来,寓德于教可以从以下几个基本教学实践途径进行。

一、 必修模块美术鉴赏:鉴美以育德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国家教委对高中美术教育课程做出的指导中也说到“美术教育教学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意指教师通过对中外古今的各种优秀艺术作品的甄别、赏析、归类、判断,使学生逐步获得审美的愉悦享受,感受到艺术的教益和启迪。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美术鉴赏课对学生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对于艺术美会有不同见解,他们伊始倾向于接受具象的美术作品,对抽象艺术与意象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表示质疑,通过逐步的讲解归类分析后才明白东西方艺术在造型、明暗、空间等语言手段表现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形象思维理解判断就有了独立思考的成果,从感性渐认识逐渐升华到理性认识,从生活中林林总总的具象艺术中体悟出人生的哲理和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会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正确态度,树立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理想,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真、善、美的把握能力与假、恶、丑的分辨能力。如我们欣赏清代大画家郑板桥的《兰竹图》 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身形多姿鲜活的兰,笔墨崛俊洒脱的竹新颖独特的艺术造型外,同时需要了解郑板桥为人一生的品格德行,他以竹之一枝一节一叶,遥寄不畏摧折的清傲气节;又如品析晚明画家朱耷的《鹌鹑图》,初识他的作品会惊奇疑问为何画面形象如此怪异?他笔下的鱼、鸟,体貌神情奇特,不拘成法的章法布局,从而造成一种生僻苦涩的艺术美感,反映出画家本人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墨点不多泪点多”的艺术作品背后的人生际遇和家国情怀。“人民画家”齐白石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苍劲有力的笔法和干湿淡浓总相宜的墨色变化中浸润了自然生活的美感;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惨烈和无情,还有人性的扭曲,画家以立体主义夸张变形的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渲染了作品的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尽灾难,此外我们还能从不同时期的毕加索的作品中欣赏到他天纵之才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学生了解蒙克的身世后,才能说自己真正看懂了《呐喊》,看懂了那张色调奇异恐怖的面庞;还有达·芬奇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和谐比例严谨之美,拉斐尔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秀美温和典雅的意境之美,米开朗基罗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雄伟宏大的力量之美,以及文艺复兴的人文气息带给学生们深远的思想共鸣和心灵震撼。美术鉴赏课堂上,从多角度引导学生领略赏析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们懂得欣赏与品味,学会交流与沟通,收获理解与宽容,所谓历览古今历史人生百态,尽阅中外社会浮世千姿。

二、 选修模块美术实践:践行以育德

美术选修教学中有绘画、书法、篆刻、工艺设计、雕塑等模块,其中绘画模块包含了较多的内容,有中国画、油画、素描、水粉画、水彩画等。中国画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它内涵深刻,意境悠远,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民族情感的表达,在世界艺苑殿堂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画从材料、技法、内容到审美的情趣意蕴上都与西方世界的绘画形式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而具有独特而鲜明的风格。它所用所需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都是带有浓厚文化特色和悠久历史色彩的物品;中国画题材中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笔墨情趣和艺术家托物言志的情怀,中国画艺术语言上的高远、沉雄和典雅及千年不变色的原料等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极好材料。教师要以此切入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尝试,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塑造,鼓励学生通过创作活动获得对中国画艺术魅力的体验和感悟。

书法模块教学中,从了解书法的产生与中国汉字的密切关系入手引导,因为中国书法艺术是符号化与具象性的统一,体现在点画结构、章法的无穷变化和多样形式之中,在符号和造型之间以自然之变化状天地之奇美。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提按使转、墨浓墨淡、运笔或疾或缓,千变万化,姿态各异,墨迹中就蕴含无穷的“意味”。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书法艺术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篆书的劲健稚拙,古雅天真;隶书的宽博朴厚,开张雍容;楷书的工厚精到,端严方正;行书的清丽流便,洒脱自然;草书的笔奇意纵,气逸神飞等都体现了东方古老传统艺术特征和审美趣味,浩浩乎似有一股天地正气。因此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美的元素进入学生的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热爱祖国文化遗产思想和感情,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加民族自豪感,强化文化认同感,于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效果就显而易见。

工艺设计模块教学中,学生们主要以构思、创意思維、制作能力一系列过程完成体验实践学习,可以通过各种讨论和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互动,在情境体验中获得新的发现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每个学生都会有强烈的参与感与巨大的成就感,学生们找到了自信,切身感受到了完成一项带有艺术感的学习的乐趣,由被动地完成诸多要求的作业,到主动地掌控手中的素材,凭借自己的想象,根据所学所想而化为所用,把想象变成现实,完成的作品中就饱含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在感知体验认识的牢固基础之上,进而去调动脑海中思维和情感的交互,逐步使他们获得对美术选修课堂中美育、德育与实践交汇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设计实践操作,完善和升华认知思维,从而获得创造与成功的学习成果体验。

三、 育德而为育美:立心以立行

高中美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以美育人,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美育和德育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德育教育更是彰显了特殊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美学上最终目的,与伦理学上最终之目的合。”美的本质是美育追求的最高境界,这其实同样也是德育追求的最高道德理想。美育使学生感受高尚、健康、积极的艺术熏陶,在接受潜移默化的教导中并过滤掉情感上的杂质,使之日趋纯正,并在点点滴滴中不断接受指引,最后将其内化为自己能所拥有的优良品质。

美的指引和美的教导是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感化,让学生在欣赏美、感悟美、体会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先持识美敬美之心而后践以融德融情之行,是谓立心以立行。教育学生使之理性看待世界,理性认识生活,进而教之学生完善其社会属性,使之成为拥有良好道德品行并具有责任与担当的社会人的教育目标于我而言更为重要。在寓德于教的从师之路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力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改革要点.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范曾. 范曾谈艺录.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彭莎,贵州省铜仁市,铜仁市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课程
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
新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浅谈高中物理解题如何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思考
日本高中课程改革新动向—理数探究课程
变革中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调查研究——以浙江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例
普通高中教育
骈散写作与高中课程的结合举隅
五分钟搞懂国际高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