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03-23 06:10韩凯
今日财富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信社信用社产权

韩凯

虽然自2003年深化改革以来,在政府的带领下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近百家金融服务中心,使得得到信用社援助的农民和小型企业日益增多。但是,一方面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金融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也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在如今金融大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各大商业银行无论是服务、产品还是在制度上都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再加上目前农村信用社自身固有的局限性,发展的阻力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多,急需改革且刻不容缓。

一、当前贵州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制度不明晰。在金融制度中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其实就是产权制度了,选择怎样的产权模式直接决定了金融机构在组织体制上采取何种模式。农信社产权方面的问题自我国农村信用社建立之初界定就一直不明晰。由全体社员共同出资组建的信用合作社仅仅是名义上的产权归属关系,而真正的实际上的产权所有者是国家或者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相对含混的集体,从而使得作为农村信用社产权主体地位的全体社员的权利事实上被虚置,这在根本上就不符合合作制的基本特征。

(二)股本存款化、贷款化问题严重。目前农信社的股权结构随着近几年的改革以及投资主体的日趋多样化,正变得越来越合理和完善,但由于在农信社改革初期,许多农村信用社吸收股金相当困难,无法吸引战略投资者入股,所以一些地方先是不得不以高息代替分红方式吸引储户入股,后又通过员工和外部关系人贷款入股的方式进行增资扩股。这种依靠类似高息揽储等方式累积而来的股金实质其实是存款和贷款,根本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投资。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股金使得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不合理,同时由于农信社的入股股民数量庞杂并且大部分都是小额入股,所以股民的股权不集中,这样就很难真正参与信用社的经营和管理,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三)企业资金规模较小,农村存款外流严重。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当初入社社员的股本以及企业的公积金还有吸收农村地区居民的存款筹集而来。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效率低下,以致资金规模比较小,这就有可能会出现高额贷款无法办理的情况,从而使得借款人出现资金无法周转的情况。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应留在农村为社员服务的资金,绝大部分都流向了城市,流向了利润丰厚的城市经济建设当中,这其中还有一部分资金则进入了股市以及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农信社的资金本是为农民服务而形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却由于信用社追逐城市的高利润而外流,使得本来就资金稀缺的农村资金更加短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而且这种现象伴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四)高端人才缺乏,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目前农村信用社虽然有数量庞大的员工队伍,但是员工无论在文化程度、专业技术水平还是在业务能力上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总体仍然较差,其中大部分员工的知识比较陈旧、观念比较落后,既熟悉金融业务和操作又了解相关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即便是高级管理人员很多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不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缺乏管理上的民主意识等使得农村信用社无法形成行之有效的人才监管机制,其因循守旧的习惯性经验作法导致了大部分地方农村信用社运营率低下,缺乏创新,农信社的发展空间被严重制约。

二、对策建议

(一)明确产权关系,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产权关系的明确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农村信用社存在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不管采取何种形式组织,都难以真正改变其法人治理结构的扭曲的现状,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经营困难的局面。所以,明晰产权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首要环节。要使农村信用社产权明晰,改革产权制度,必须做到:理顺股权结构。对农村信用社长期遗留下来的股金按照法人运作的标准重新明确并落实出资者的权利和义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农村信用社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出资者的所有权得到明确,股东权利得到全面保证,防止经营者滥用权力,并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责、权、利相一致,通过改革,使农村信用社真正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二)优化股权结构。股东依其出资数量来确定的比例关系即为股权结构。对股权设置的进一步完善,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确定合理的入股起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放宽对单个社员或股东持股上限的限制,还要大力吸引和鼓励那些既有愿望又有能力参与农村信用社管理的投资人来入股。各地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吸引那些种养殖大户、私营业主、企业法人等参与到农村信用社管理当中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决策和管理能力。既要防止大股东因为股权过于集中而有实际控制权,又要避免由于股权过于分散形成内部人实际控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

(三)制定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指引农村信用社资金的投放。以目前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而言,政府真正应该做的是创造一个信贷环境良好、竞争机制公正公平的营运环境,加强农村整体信用环境的建设,培养农民诚信还贷的信用意识,增强农民的信用观念。信用社既要充分利用和借鉴人民银行新发展的征信管理系统,把农户的借贷信息录入征信系统,同时出台各项保障制度,使得奖惩机制健全;又要积极进行相关征信政策的宣传教育,从而使得诚信还贷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宣传的同时,还要通过对农户贷款进行商业化管理,从而逐步培养农户的信用意识。无论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还是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都应当适当的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倾斜与扶持,还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引导。

(四)引进高端金融人才,优化人员结构,建立科学的激励模式。农村信用社的员工素质是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水平能否提高,业务经营能否改善,金融风险能否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的关键。所以农村信用社必须注重对人才资源的把握及培养,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对于员工的培训力度,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健全人才竞争机制。农村信用社在某种意义上作为一种企业而言最终的竞争力来自员工,只有不断开发出新的激励模式,才能够带动农村信用社员工在经营中不断创新。让经营者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权利,在工作中赋予他们一定的决策权,用工作本身来激励经营者,通过参与工作目标的制定,自主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方案等,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为农村信用社打造一支业务精、知识博、素质高的员工队伍。(作者单位:贵州財经大学商务学院)

猜你喜欢
农信社信用社产权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作品获最佳创意奖银奖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与德宏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营改增”视角下的农村信用社管理发展
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产权
河南省濮阳县联社:着力打遣“指尖上”的农信
新时期创新信用社经济管理的方法与手段探索
“小产权”为什么“小”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农信社放下“背包”农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