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野蛮的冲突

2020-03-23 05:56赵春喜
青年文学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蝇王戈尔丁生态批评

摘  要:本论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蝇王》,分析荒岛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本论文旨在讨论小说中所反映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本文试图探讨戈尔丁的生态思想,希望能为研究戈尔丁和他的作品提供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生态批评;蝇王;戈尔丁

作者简介:赵春喜(1979.5-),男,河南鹤壁人,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5--02

一、引入

这部小说出现在二战后紧接而来的单调的紧缩时期,尽管当时统治阶层中仍混杂着沾沾自喜的优越感和沾沾自喜的庸俗气息,但它是在某种巨大创伤的间接存在下写成的,比如冷战的直接存在。这本小说出版于1954年,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了对男子气概和他们的攻击性行为或社会生物学的检查。在所有的批评家中,E.M.福斯特对《蝇王》的介绍对戈尔丁早期作为一个过时的寓言作家的声誉产生了影响。事实上,福斯特把它选为年度杰出小说。当时相当多的评论家声称《蝇王》与基督教的《自辩书》有关。许多文章认为,戈尔丁写的宗教寓言,其中之一是弗雷德里克·卡尔在《当代英国小说读者指南》中的讨论。然后一些评论者忽略了虚构的场景,专注于对其社会、政治和心理意义的解释,而不是叙述本身的性质。之后,一些批评家开始关注小说对传统岛屿小说的偏离,关注讽刺的意义。后来的批评家把他们的批判转向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特别的批评家甚至指责Lord of the Flies是“对殖民主义的辩护”,这是对“旧帝国对白人启蒙运动和黑人野蛮行为的歪曲”的复辟。

二、理性与野蛮的冲突在《蝇王》中的体现

孩子们踏足岛上,搭起小屋,生火,象征着文明的延续。科学的产物——猪崽子的眼镜点燃了烽火,是文化的结果和象征。男孩们可以召唤过往的船只,然后得到机会通过火回到人类社会。因此,生烽火意味着男孩子们不愿放弃,向往文明,表现出他们回归文化社会的愿望。另一方面,在海滩上建立小屋是保持文明的另一个反映。小屋能让孩子们挡风遮雨,在他们心中建立起家的概念,产生家庭的温暖,给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当孩子们在岛上有了恐惧的感觉,小屋扮演着家的角色。在棚屋里,孩子们可以轻松自然地保持过去的生活习俗。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的邪恶本性逐渐显露,用于狩猎和杀戮的野性之火取代了用于获救的烽火,堡垒变成了居住的地方。这些变化是人类在强制性规则失去影响力的情况下,容易堕落并显露出其本来的恶性的例证。

众所周知,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外界的自然或环境的影响,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的行为。《蝇王》中故事发生的地方是一个荒岛,对小男孩来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没有成人和社会的联系,孤岛。这种环境必然影响小说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岸边长满了棕榈树。这些鸟或站或斜倚在阳光下,绿色的羽毛在一百英尺高的空中……在一英里外,白色的海浪拍打着珊瑚礁,在那之外,大海是深蓝色的。在珊瑚不规则的弧形内,泻湖仍然是一片山湖——深浅不一的蓝色,朦胧的绿色和紫色。

三、孩子们在冲突中失去了自我

1.主要的损失:孤立和恐惧

刚到这个岛上时,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惧和孤立。《蝇王》中的人物是一群长期接受现代学校教育的小学生。他们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活价值观是学校教育强加给他们的,他们的行为是学校教育指导的,导致了男孩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崇拜。来自学校或社会的约束确实控制着儿童真实欲望的自由发展。老师在场时,孩子们表现得很好,但老师不在时,孩子们很快就调皮捣蛋了。由于长期受到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束缚,岛上的男孩们没有空间来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一旦他们从束缚中解脱出来,他们的真实本质和欲望就会很快显现出来。“总的来说,社会是好的。它使我们能够利用我们光明的一面。当我们堕落的时候,我们就堕落到黑暗的一面。”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的内在本我很容易被自我所淹没,最终不可避免地失去自我。不久,杰克、罗杰和大多数男孩对这些约束失去了尊重;暴力和谋杀随着野蛮行为的逐渐出现。最后,当《蝇王》对西蒙说话时,它是以一个教师的声音说话的。在这个时候,学校的形象似乎是可怕的和邪恶的。学校权威不再有权力,自由的欲望支配着男孩们,而本我获得了优势。

一旦男孩们到了岛上,他们就是一群有社会价值观和家庭观念的英国人。他们曾经选择了一个领袖拉尔夫,曾经一起在山顶上燃起了一堆烽火,曾经肩并肩地搭起了他们的避难所,曾经知道用眼镜去放火。而一旦内在的黑暗升起,所有文明的象征都被摧毁。他们脱下校服,戴上另一种象征——面具,狩猎时的面部彩绘,而不是文明的象征。他们回到了野蛮人的祖先那里,因此他们建立的前社会制度逐渐消失。在这里,作者想通过展现小说中文明符号的毁灭来说明社会制度的崩溃,其中包含了海螺、烽火、小猪的眼镜、面具等新符号的毁灭。

2.彻底的丧失:从暴力到歇斯底里

我们可以理解像这样的冲动的即时满足的驱动力:人们避免疼痛并尽可能地实现即时的紧张缓解。与此同时,这种对即时满足的追求导致了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释放脉冲的方式因个体和周期的不同而不同。《蝇王》中的男孩们总是试图通过游泳、玩耍,有时还会一起在庇护所和信号火堆上工作来寻求快乐。后来他们逐渐沉迷于狩猎。随着他们与生俱来的好斗性逐渐显露出来,狩猎变成了杀戮,杀戮成了男孩们的主要游戏和乐趣。像世界上的其他人类一样,这些孩子们以寻求快乐的原则生活在这个岛上。对孩子们来说,岛上的生活就像一场游戏。现在他们有机会以自己的方式建设自己的社会,创造一个新的天堂。像伊甸园一样,这个岛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大量的游泳机会和“乐趣”。经过一段时间的焦虑,他们适应了岛上的环境。他们有自己的“乐趣”。他们一起游泳,一起搭帐篷,一起在海滩上玩游戏。即使是在这一小群男孩中,寻欢作乐的意识也已经出现了。他们把清晨的欢乐、明媚的阳光、令人难忘的大海和甜美的空气都看作是玩耍的好时光和生活的美好时光。孩子们专注于岛上最有趣的事情,比如打猎、玩耍、吃饭、搭帐篷。有一段时间,生活对男孩子来说是一种乐趣,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凭直觉获得乐趣。然而,“他们现在已经习惯了胃痛和一种慢性腹泻”,与此同时,“他们在黑暗中忍受着说不出的恐怖,挤在一起寻求安慰”。他们的内在本能和焦虑让游戏变得越来越有野心。似乎雄鹿和狩猎对他们来说比堆沙堡和猎杀更有趣。“孩子们在这个岛上的可怕經历其实是一种幼稚的游戏,尽管毕竟是一种特别恶毒的游戏。火对人类很重要。它驱散寒冷和黑暗。它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然而,如果管理不善,这也可能是危险的。孩子们亲眼目睹了大火的威力,感到震惊和敬畏。小猪抱怨他们幼稚的行为,认为他们就像孩子一样。他认为他们犯错误的原因是不够细心。但他没有意识到毁灭性的火灾不是一个偶然事件。火只是人类内心邪恶的一个出口。它会不断地发生。他们在岛上定居后,男孩们对古老的森林产生了恐惧。森林是岛上唯一没有被他们彻底搜查过的地方。它充满了阳光似乎无法穿透的黑暗角落。森林象征着生命。同时,它与黑暗有关。在孩子们的眼里,森林里的阴影似乎掩盖了一些丑陋和危险的东西。

3.杀戮在孩子们的歇斯底里中发生

本能是人格的基本要素,是驱动行为并决定其方向的动力,是本能促使人以满足需要的方式行事。生命本能是指向成长和发展的,生命所表现的精神能量是性欲,与生命本能相反,佛洛伊德假设生命本能是毁灭或死亡的本能。回到它们原来的无生命状态。他提出人们有一个无意识的死亡愿望。死亡驱使人“恢复事物的早期阶段”,或者回到生命循环的起点。死亡本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侵略性的驱力,它迫使我们去毁灭。并杀死。当侵略性发展成一种歇斯底里的状态,岛上唯一剩下的就是死亡。通过这一悲剧结局,戈尔丁向我们讲述了人类生活中的悲剧元素,并试图探究其根源。戈尔丁曾经说过,人珍惜自己的罪恶、恐惧和禁忌;如果有哪个社会圣人或救世主愿意讲真话来减轻自己的负担,他就会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人的心是黑暗的,在阳光下是没有纯真的;否则,它将不可避免地遭受苦难,像小猪和西蒙一样死去,他们的智慧和美德被摧毁。

四、结论

以上对《蝇王》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它的主题——人性的恶,让读者深思。在本文中,这些章节讨论了一件事,那就是邪恶的本质。这篇论文描述了杰克、罗杰和拉尔夫。杰克和罗杰没有从文明社会得到什么,所以他们的行为像野兽一样。但是知识和文明对拉尔夫的影响更深,他是半文明的。从这三个男孩身上,邪惡的本性显露出来。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人性恶。同样的动作(狩猎)性质的变化和邪恶的深入发展是触及主题的绝佳情节。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蝇王》、威廉·戈尔丁和人性。现代人从中吸取教训,珍惜文化,认真对待未来,这是最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Abrams, M.H.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2]Babe, H.S. The Novels of William Golding. 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71.

[3]Baker, J. (Ed.). Critical Essays on William Golding. Boston: MA: G.K. Hall.1988.

[4]Baker, J. (Ed.). Introduction: Lord of the Flies: A Casebook. New York: G. P. Puttamans Son.1964.

[5]Biles, Jack I. Talk: Conversation with William Golding.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0.

[6] Booz, E.A Brief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nglish Literatur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984.

[7]Capey, A. C. “Questioning the Literary Merit of Lord of the Flies”in Clarice Swisher(ed.), Reading on Lord of the Flies, San Diego, Greenhaven Press, 1997

[8]Golding,William.1954.Lord of the Flies[M].London: Fayer & Fayer Ltd.

[9]Dickson,L.L.1990.The Modern Allegories of William Golding[M].Tampa: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Press.

[10]Hod-son,Leigh-ton.1969.William Golding[M].New York: Capricorn Books.

[11]James R Baker.1964.William Golding[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2]何立强.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文学与自然[D].2007年4月.

[13]时贵仁.客观环境对人性转变的影响—评戈尔丁小说《蝇王》[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6期.P101-104.

[14]赵青.自然和文明交织下的人性探索—评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J].文学界·

[15]文学评论.2010 年 9 月. P47-49李辉,曹志蕊. 论象征主义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J].作家杂志,2010(1).

[16]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 新增订本)[M].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蝇王戈尔丁生态批评
威廉·戈尔丁作品在中国译介中的问题分析
浅析《蝇王》人性命题的哲学意义
从“牯岭街”到《蝇王》:儿童之恶的文化思考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恶童日记》与《蝇王》比较研究
《平庸的星期三》中的生态意蕴
少年的回声
性依存叙事曲
捕捉爱的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