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明代语言文字规范实践的局限性

2020-03-23 05:56袁森林
青年文学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明代局限性

摘  要:本文对明代语言文字规范实践的局限性从基础文本、语言认识和开放发展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语言文字规划工作中存在的对语言文字发展时代性、深入性、开放性的实际影响,对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健康发展提出借鉴。

关键词:明代;语言文字规范;局限性;洪武正韵

作者简介:袁森林,男,1976年出生,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汉语规划史及汉语国际教育。唐山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中文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5--01

明代各朝都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本文仅就其历史局限性做一初步梳理。

一、基础文本的局限

语言规范必有其本,有明一代,韵书蜂出,基本指归始终都是明代建国后编纂的《洪武正韵》。“礼部议,覆南京给事中戴铣所奏,请令官府、学校文字及次长韵语、板刻经书,悉遵《洪武正韵》。及内阁查录未备书籍,谴官购求,类送收藏,以备考验。从之。”[1]到了武宗,把这个要求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具有了法律的效力。

其实,在编纂《洪武正韵》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到尽量尊重当时的语言现实,“太祖亦心知其未善矣。其书本不足录,……虽其法极为不善亦必录朱史册,固不能泯灭其迹,使后世无考耳。”[2]

有关正韵音系的研究已经足够深入,绝大部分专家认为其是杂糅了古今、南北之作。对于这一问题,张世禄先生说:“(洪武正韵)虽然说是‘一以中原雅音为定,可是内容上并非纯粹属于北音系统,……不像《中原音韵》那样纯粹地属于北音系统。”[3]这就注定了文本脱离现实、不适用的问题。文本的局限性在于其真实性不足,决定了语言文字规范实践的基础不牢,带来的后果就是语言文字规范的时代性受到了伤害。

二、语言认识的局限性

中国古代的小学是儒学的附庸,明代语言文字规范实践都是基于这个原则。

洪武六年二月,明政府正式下诏强调:“科举德行第一,文艺次之。”[4]科举是严肃的政治制度,都将德行作為选拔官员的第一标准,而将基础学识作为次要因素,就不用说其他方面了。

永乐十二年,春正月戊戌,乌撒军民府经历钟存礼上书进言,“府故蛮夷地,久沾圣化,语言渐通,请设学校、置教官,教民子弟,变其夷俗。从之。”[5]钟存礼强烈建议,在边远地区设立学校,以教化当地人民,这种积极推进大中华文化均衡发展的态度很值得肯定,但是在语言文字方面却很值得商榷。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这种“蛮夷地”设立学校的行为和“语言渐通”之间的先后逻辑关系问题,语言教育是在“久沾圣化”之后,而且,也是在设立学校之前要做的事情。

把语言文字政策放在儒家经典附庸的位置,阻碍了语言文字规范健康、独立发展的进程,而这种不具备独立性的发展,最终伤害的是语言文字工作的深入性和彻底性。

三、开放发展的局限性

明代是我国作为农业文明社会的历史上,小农经济发展的典型阶段,很明显地表现出了其封闭性,政府对于外交的管理极其严苛,尤其在明代的后期,中华大陆闭关锁国的程度愈加严重。不光是在经济、政治方面,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同样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在1489年11月,“壬子,五府六部等衙门英国公张懋等应诏言三十四事,其一曰禁通事。……止照日本国事例,差行人一员伴送,不必其遣通事,其通事原习某国夷语。不许更改他国。”[6]我们注意这里最后一句话,“不许更改他国”,为了防止不必要的外在危险,明朝政府采取了限制人员学习外语的一系列措施,造成了后来在人员上短缺,临时有任务了多是紧急各方抽调,时常有人手不足的问题,这种刻意限制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对外交流的效率。同样,到了明正德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516年的6月,“礼科右给事中王江言,四夷朝见,旧有定规,……至于朝见之日,令诸禁兵隔部伍,无或哗纵,仍禁约外人,勿与交通言语。”[7]这项提议简单来讲,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信息:明政府明文规定,严禁和外邦有过于亲密的个人交往。

就在以上事件发生之前的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二月,李东阳等人进言:“教师多缺,宜令本馆提督官从公考试,优等送内阁复试,照缺委用。仍乞敕陕西、云南镇巡等官,通晓鞑靼、西番、百夷言语文字,兼通汉字文义之人照例起送赴部。奏请量授官职,与本馆教师相兼教习,务使译学有传,不致临期误事。诏可。”[8]因为明朝政府当时专业教师短缺,估计是发生了“临期误事”的现象,而且不在少数,李东阳等人权衡利弊,才提出发展译学的建议,有幸的是,建议得到了采纳。

明代语言文字规划的封闭性来源于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封闭性,根本是来源于整个社会思维的思维僵化导致的制度僵化,同时也伤害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开放性。

四、结语

明代语言文字规范实践是产生在特定年代的历史问题,但也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发展的部分历史面貌。深刻认识汉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规律,科学规划语言文字健康发展,必须鉴往知来。要坚持人民性,避免僵化不前,充分尊重语言发展的实际和时代性特点,实事求是地制定语言规划措施;深入推行规范汉字和普通话,从全民角度,在充分尊重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抓好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推广工作;坚持语言的开放性发展,科学吸收外来语言合理要素,助力汉语长足发展,并有力增强汉语和汉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随着汉语走向世界,必将进一步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1]《明实录·武宗实录》卷5.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洪武正韵”条.

[3]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中国文化史丛书版,1984年,上海书店.

[4]《明实录·太祖实录》卷79.

[5]《明实录·太宗实录》卷147.

[6]《明实录·孝宗实录》卷143.

[7]《明实录·武宗实录》卷138.

[8]《明实录·武宗实录》卷47.

参考文献:

[1]《明实录》,中华书局 2016年1月.

[2]《洪武正韵研究》,宁继福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6月.

[3]《明清官话音系》,叶宝奎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4]《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2004年3月第二版.

[5]《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著,上海书店,1984年.

猜你喜欢
明代局限性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论明代宾礼制度下的礼乐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明代延绥镇列女研究初探
基于反身性理论对公共行政学实践教学局限性的解读与探析
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