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澳大利亚的林火为什么失控了

2020-03-23 13:33孙守琴
消防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林火新南威尔士州桉树

孙守琴

一 火情概览

2019年9月初,澳大利亚东海岸和北部地区发生森林火灾,7日已有50多处着火,有500多名消防员参与灭火,此时澳大利亚正处于春季的第一周。

9月16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北部森林大火面积超过6万公顷,很多火势失去控制,森林大火升级为紧急警戒级别。

9月17日,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火势变缓,警戒级别降低。

10月8日,四起森林大火再次席卷新南威尔士州北部,一夜之间两处相距近100百公里的森林大火连成了一片,造成30多栋房屋被毁,烧毁森林9万多公顷。

10月29日,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大火向悉尼边界蔓延,再次发出警戒警报,30日火情缓和,警报级别降低。

11月初,新南威尔士州的森林大火爆发更加剧烈,烧毁了100多万公顷的森林,数百只考拉被活活烧死。

11月10日,新南威尔士州还有72处森林大火在燃烧,11处失控,另外昆士兰州的森林大火进入紧急状态。

11月22日,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的烟雾飘到了南美洲,此时新南威尔士州东南部的森林大火还在持续,烧毁了考拉80%的自然栖息地,数千只考拉被烧死。

12月11日,悉尼爆发了两万人大游行。

12月12日,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緊急拨款1100万澳元。

12月18日,总理莫里森被爆去夏威夷度假。

12月19日,烧了数月的新南威尔士州,宣布进入7天的紧急状态,此时大约有1700多名消防员在灭火,国防军也参与救援工作。澳大利亚此时多地出现连续多天40℃以上的高温天气,新南威尔士州甚至接近50℃。

12月20日,莫里森回应称,由于下月要出访印度和日本,他与家人的假期因此提前。21日晚,莫里森从夏威夷飞回悉尼;22日上午听取火灾情况简报并召开新闻发布会道歉。

2020年1月4日,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宣布将增派3000人国防后备军参与灭火工作,军用飞机将提供协助疏散工作,并开放阿德莱德、布里斯班等地的国防军事基地,以向疏散人员提供紧急短期住宿。

1月5日,莫里森再次表示,澳大利亚国防军已在协助火灾地区人员疏散。海军舰艇在过去24小时内已从维多利亚州小镇马拉库塔撤离了1100人,军方直升机承担疏散边远乡村居民和运送消防员的工作。

1月6日,澳大利亚政府承诺将拨款20亿澳元(约合96.85亿元人民币)给一家新成立的灾后重建机构,该机构主要任务是来帮助重建在大火中被毁的房屋和重要基础设施。

1月10日,成千上万的澳大利亚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指责政府应对丛林大火不力,甚至要求罢免总理斯科特·莫里森。

1月11日,新南威尔士州有将近150处火场仍在燃烧,超过60处火势没有得到控制,但没有“紧急”等级的火情,全州大约2000座房屋遭烧毁。维多利亚州共有20处火场在燃烧,一处火场11日火情达到“紧急”等级。

1月16日,澳洲东岸包括悉尼、墨尔本与布里斯班等地开始降雨,倾盆大雨浇熄多处丛林大火。

1月18日,暴雨侵袭昆士兰州东南部地区,致当地出现洪涝灾害。

1月31日,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南部一处国家公园着火,澳大利亚首都地区首席部长安德鲁巴尔31日宣布,澳大利亚首都地区进入紧急状态。首都南部的山谷大火目前已经燃烧了超过18500公顷的土地。

……

二 为何烧了这么久?

澳大利亚多桉树树种,桉树遇高温极易自燃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国土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但是中部约70%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极度缺水、荒凉,沿海地带则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拥有很多独特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桉树是其中的优势树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桉树树种在澳洲,桉树占澳大利亚森林面积的70%。桉树叶是考拉和一些袋鼠的主要食物,但桉树树皮树叶在40℃以上的高温时非常容易自燃。澳大利亚著名生物学家、作家杰里米·格里菲斯表示,澳大利亚的林火如此严重,都是因为桉树造成的。格里菲斯解释说,桉树是一种“易燃物”,树叶富含蜡质和油脂,容易造成森林火灾。而桉树树皮下隐藏的胚芽也能抵御火焰,在大火后能迅速发芽,使桉树能在火灾中生存下来。但火灾之后,桉树少了其他树种的竞争,就更容易“鼓励”火灾的发生。

长期与林火的对抗让澳大利亚人习以为常

与地震、海啸、泥石流、沙尘暴等一样,林火也属于自然灾害,也拥有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巨大威力。在澳大利亚,林火是位“熟客”,澳大利亚人习以为常。

每年11、12月至次年1月为澳大利亚的夏季,也是森林火灾的多发季节。这一时期,由于天气炎热干燥,会有大量的干雷暴(只打雷,不下雨)。干雷暴是一种短暂的强对流天气,当上层空气的云层遇到冷空气,形成降雨,但由于下层地表的高温,雨还没落到地面就被蒸发成潮湿的热空气再次上升,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趋于饱和时,干雷暴就产生了,强大时会发生100次接触地面的雷击,使得森林往往会发生大规模的林火。由于澳大利亚森林面积广阔,燃烧区域扩展时,尤其火头向下风口燃烧旺盛处汇合之时,极易产生火风暴。强烈的火风暴中心温度可达2000℃以上,时速可达30km/s,影响平均半径为1500km的地域,所到之处一片灰烬。灼热的空气在地表蔓延开来时,还会波及没有烧到的地方,使其自燃。

这种周期性的自然灾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次自我调节。火可以控制或减少病虫种群的消长,也能促进种子散播,加快土壤营养繁殖。有关研究表明,低强度的林火干扰能较好促进森林更新恢复,中强度林火干扰最有利于森林生长恢复。在澳大利亚林火到来时,如果林火没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明显伤害,人们的普遍做法是等待高温褪去,大雨降临,扑灭火灾。就连来势汹汹的火风暴,也会由于上升气流无法继续支撑积云上的水气,短期内便会在降下的大雨中消退,至今没有造成十分严重的人员伤亡。所以在经年累月的林火的往复中,澳大利亚人在对抗中默认了林火的存在,双方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互不干涉”的状态。就连2009年维多利亚州发生的“黑色星期六”大型林火,造成173人死亡,1万多人无家可归,人们也依然把林火结束的时间交给了自然。

气候变暖让此次林火不同以往

最近几年逐渐变暖的气候打破了澳大利亚人与森林生态间的这种“默契”。

“每个人都会说这些森林烧不起来,没有足够的材料,而且很潮湿。但它们做到了。”西悉尼大学的森林恢复专家塞巴斯蒂安·普弗特施说,“气候变化正在发生,我们正在目睹它的后果。”

12月17日,澳大利亚全国平均气温破纪录,达到40.9℃。澳大利亚气象局说,这一气温超过2013年1月7日40.3℃的纪录,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其中,昆士兰州伯兹维尔气温蹿升至47.7℃,西澳大利亚州曼多拉温度达到46.9℃。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19年澳大利亚降雨量只有277mm,是自1900年有降雨记录以来的最低值。澳大利亚气象局1月发布报告称,2019年是澳大利亚100多年来年平均气温最高、降雨量最少的一年。对于2019年林火季降雨为何没能如期而至,澳气象局指出,因为没有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导致澳大利亚炎热干旱的最常见的气候驱动因素,2019年西部印度洋海域海水温度较高,导致季风延迟,澳大利亚因此气温升高、降雨减少。

11、12月间,在林火持续燃烧的当下,多场莫名的强风也不断席卷着澳大利亚。强风横穿澳大利亚東南海岸,刮起巨大沙尘暴助长了森林火灾的蔓延规模。

截至2月,澳大利亚林火过火面积达到至少1000万公顷以上,绵延超过1400多公里的海岸线,导致了大约10亿只野生动物死亡,最大城市悉尼一度面临“灾难”级最高级别火警。

澳大利亚这场空前的林火灾难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伤害是触目惊心的,从生态系统本身看,此次被火灾肆虐的森林,能否恢复如初也是一个问题。昆士兰州格里菲斯大学的生态学家罗杰·基钦对此指出:“正常恢复过程的效率将大幅降低,恢复需要更长时间,可能需要一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这些假设都基于我们短时间内不会遭遇另一场这么大的林火。”

在林火的持续蔓延中,科学家一致表示,高温、干旱和更频繁的林火都与气候变化有关。

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杨明博士分析指出,今年澳大利亚各地高温屡创纪录,全球变暖是最大的诱因。杨明指出,气候变化导致印度洋和南大洋的温度升高,反过来又导致2019年夏天整个澳大利亚的天气更加干燥炎热。气候变化带来了持续更长时间、更频繁的极端高温,使得各种条件恶化,令植被更加干燥易燃,更容易发生最危险的火灾。

简言之,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是密切相关且双向作用的,一旦一方的天平被打破,势必给另一方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这些反应又会综合作用到对方身上。艾伯塔大学地球与大气科学部主席斯蒂芬·约翰斯顿曾发表过相关见解:“气候变化确实使极端气候事件变得更加普遍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极端气候事件比人们预计的还要频繁。”我们知道,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强度和频率增加,会相应增加森林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危及森林的安全,使森林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同时也会增加陆地温室气体排放。这时,灾难中的人们心中普遍盘旋着一个疑问:如果不采取人为干预,气候持续变暖,这样的林火灾难会不会成为常态?

莫里森政府反应迟缓,应对不力

澳大利亚林火持续数月,总理莫里森灾难当头被曝去夏威夷度假,无异于给这场大火和民众心头的怒火都浇了桶油。

莫里森政府1月4日开始颁布对林火的一些具体应对措施,而此时林火已经在这个国家烧了4个月。

事实上,澳大利亚森林分属各州所有,按其权属又分为州有林和私有林两部分。权属划分决定了澳大利亚没有全国统一的林业或森林消防管理机构。根据澳大利亚法律法规,州和地方政府对灾难管理负主要责任。此次大火,新南威尔士州两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都未要求联邦政府提供额外帮助。

但这依然不能掩盖政府对此次林火的反应迟缓和应对不力。“我们以前也见过烟,我们经历过林火。”“澳大利亚总是在遭遇林火,这只不过是又一个林火季。”澳政府一些官员和提前结束假期回国的总理莫里森面对一系列质疑,这样进行解释。如果在此次林火季时间没这么长,后果没有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这些辩驳的话语还有些说服力,但他们显然没有认识到此次林火的非同寻常。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这次林火来势凶猛,所有为普通林火到来而打造的应对措施显然无法应付。而莫里森政府对这一点缺乏警醒和认知。

在林火肆虐的新南威尔士州,该州农村消防局专员沙恩·菲茨西蒙斯表示,自己竟然是看媒体报道才知道预备役军人将参与救灾。“这太让人失望了。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同官方联络人员沟通,试图了解执行细节。”

墨尔本大学教授罗德·基南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指出,应对林火主要有三方面工作:防灾、救灾与灾后重建。澳政府主要做的工作是后两方面,而在防范林火问题上准备不足。

在消防设备投入方面,澳政府也表现出不支持甚至反对的态度。据报道,澳应急部门从2016年起就一直要求获得更多资源,空中消防中心也曾要求组建一个大型灭火飞机队伍,但这些请求都被拒绝。有些地方的消防员甚至要靠众筹来购买基本消防设备。

生活环境持续收到林火侵扰,而政府此前默不作声,直到事态超出控制,才采取了一系列姗姗来迟的救助措施后,民众显然不怎么买账。《澳大利亚人》最新民调显示,总理莫里森的支持率下降了8%,从45%降至37%,而不满意总理表现的选民则增加了11%,从48%飙升至59%。相比之下,反对党工党领袖阿尔巴尼斯的支持率则有所上升,从40%升到46%,成功超越莫里森。

1月12日,莫里森迫于舆论压力,首次公开承认政府应对林火及气候变化不力,并表示计划向内阁建议成立皇家委员会,彻查此次林火危机,并采取减排措施,避免再受林火威胁。

澳大利亚的气候政策较为脆弱

也是1月12日,莫里森首次暗示,澳大利亚的气候政策可能改变。这是莫里森政府首次直面气候变化与此次林火之间的关系。去年12月22日,莫里森批评说,反对派试图把气候变化、干旱和林火联系起来,利用这个问题挣政治分。政府不会更改自己的气候政策。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莫里森一直非常支持发展传统能源产业,并不断呼吁“为煤松绑”。2017年2月,莫里森曾举着一块煤炭在众议院发表演讲:“这是煤,别害怕,也别惊慌,它伤害不了你的。在我看来,那些担忧煤炭行业带来环境污染的人,对煤炭保持着‘病态般的恐惧。”莫里森成功连任后,《澳洲人报》指出,莫里森未来3年任务颇重,尤其承担着振兴经济、提高就业的压力。莫里森在选举中以“成本过大”打压气候变化政策,他引入一项经济模型称,工党提出的减少45%碳排放量政策,将使澳大利亚16.7万个工作机会“消失”,这将导致2640亿澳元的经济损失。尽管工党一再强调该模型“不可靠”,但莫里森仍强调“经济负担过重”,应减缓现有的减排行动,这在昆士兰州获得了强烈回响。

去年,澳大利亚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澳大利亚工党气候变化事务发言人马克·巴特勒称,联邦政府对气候问题一向漠不关心,因此莫里森不参加气候大会实属正常。巴特勒向澳大利亚当地媒体表示,多份报告显示澳大利亚将难以达到巴黎协议的碳排放指标,表现更是排在G20经济体的末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气候专家Joelle Gergis则强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我们的政策是发达国家中‘最脆弱的。”

在青山绿水和面包之间,莫里森政府更倾向于面包。面包在短期内解决饥饿问题的效果是显著的,但一味忽视青山绿水的后果也显而易见。当前,惨痛的教训正摆在莫里森政府和澳大利亚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面前:如果不重视青山绿水的建设,一再忽视节能减排,那么面包带来的富足或许哪天就被大火一掠而尽,而这一后果将由全世界人民埋单。

澳大利亚的消防灭火机制存在弊端

面对持续了如此之久的林火,不少人对澳大利亚的消防灭火机制提出疑问。

澳大利亚消防力量构成主要由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人员构成,其中志愿消防人员是灭火主体。据澳方有关资料,全国约有20%的公民参加过各种志愿工作,新南威尔士州消防局只有911人是在编带薪的正式消防员,有74162名志愿消防员。

灭火志愿者来自于社会各界,年龄从16岁到70、80岁不等。在经过恰当的培训,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后,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准备随时被召唤,奔赴灾害现场。

澳大利亚采取的这种消防制度非常少见,但结合其国境内实际情况,这种制度又自有其道理。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是全球第六,但是人口却只有2500万,地广人稀。让消防站和专业消防人员遍布全境,显然很难,所以政府聘用了大量的志愿者消防员。志愿消防员定期接受防火训练,以便在居住地点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并且采取一定的扑灭手段。

澳大利亚有着长时间与林火抗争的经历,这种消防制度也经过了时间的检验,相对合理且行之有效,但前提是火灾的强度和规模可控。此次空前严重的林火让很多志愿消防员持续几个礼拜投入到林火扑救工作之中。他们必须暂时放下全职工作,集中精力去灭火,不仅没有收入,而且还面临着极大的生命危险。直到12月底,澳大利亚政府才承诺要给这些志愿消防员提供经济支持和补助。

除消防力量严重不足、后续保障不到位外,此次林火还暴露出澳大利亚消防制度的一些弊端。

林区一般来说远离城市,而現代社会,不喜欢留在乡村是绝大部分年轻人的共性,或为生计,或为梦想,他们选择到城市里生活,这就造成志愿消防人员严重老龄化。在消防人员到场扑救的过程中,还发生了消防车供水不足的情况,充分反映出地区消防设备设施落后,缺乏调度, 准备不充分等问题。

面对这种种难题,有人提出要将志愿者专业化,或者实行轮换制。对此,澳总理莫里森予以明确拒绝。他认为,澳大利亚志愿消防员一直是澳自然灾害应急反应的一部分,将其专业化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三 这场灾难告诉我们什么?

截至1月11日,就此次林火造成的损失,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估算,共计大约34亿美元,高于2009年维多利亚州林火造成的损失,低于2010年11月昆士兰洪水灾难的损失。预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减少0.2%至0.5%。

欧洲联盟哥白尼监测项目说,澳大利亚林火已经排放大约4亿吨二氧化碳,并产生有害污染物。

世界气象组织说,烟雾飘过太平洋,影响南美洲部分城市,也许已经到达南极洲。

……

同样在2019年,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持续时间超过3周。多国示威者抗议巴西政府不作为,德国、法国、英国等多国首脑都对大火作出表态,称这是“国际危机”。目前,已经有15%—17%的雨林被毁。

在当前全球命运共同体的作用下,一个国家的灾难并不只是由本国人民来承受,影响和牵动的是世界人民。这次澳大利亚灾难性的林火将气候与生态问题直观地摆在了案头,燃烧的澳洲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后果不仅拷问着执政者愿意为此付出多少代价,也在变相告诉人们,如果对气候问题依然漠视,这样的灾难还会再来。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国际社会正在努力控制向大气的温室气体排放。但是科学表明,即使在采取有效的减限排措施后, 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还会继续上升, 约需100~300年才能稳定下来。同时, 由于全球气候系统对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存在百年尺度的滞后效应, 全球气候仍将持续变暖, 温度约需几世纪才能达到稳定。

破坏很快,但恢复很难。一场灾难照出了一个国家的弊政,也让我们对天灾人祸有了更深的认识。澳大利亚林火只是缩影,但这场灾难却跟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在自然面前失了敬畏,有一天,即使我们居住在灯火辉煌的城市,也一定会与自然灾难迎面相撞。

猜你喜欢
林火新南威尔士州桉树
森林里的纵火犯
半边天
Teacher Assessment Literacy:How do We Know What We Need to Improve?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澳大利亚一州“脱衣搜查”激增引抵制
“占领”
桉树会引发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