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低频电子线路”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0-03-24 01:53高明亮
山西电子技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课前预习界面

高明亮

(沈阳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0 引言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简称为“低频”)是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这门课程以“电子元器件识别”、“大学物理”和“电路”等几门课程为前修课程,同时本课程也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和“电子测量”等课程提供理论基础。本课程概念抽象、原理比较复杂、理论性与实践性强,使得很多同学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学习效果都不理想[1-3]。随着IT技术飞速发展,无论从“低频”的广度和深度,都对当代大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4]。

传统的“低频”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上都采用“填鸭式”教学,将书本上的知识以讲述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并且知识局限于书本理论,这造成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缺乏创新能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授课的盛行,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逐渐发生改变。教师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采用任务式、解答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创新性,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利用互联网平台,教师就能更好地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教师只是引路人,扮演着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的角色[5-7]。

以前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很少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在课后也很少有学生把知识带到实验室,带到实践中去。现代社会已迈入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学生都有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一些移动设备,他们在学校里随时可以通过QQ、微信、BBS等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学习经验的交流[8]。互联网技术的介入,课堂学习和互联网平台相结合,使得课堂不仅实现知识的灌输,更成为“解惑”和“答疑”的场所。

因此本课题要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将“低频”学习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构建网络化的辅助教学手段,营造一个网络化学习的新环境。这种模式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通过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力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1 教学研究内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发达,本团队研发了“低频学习易”APP,利用此APP和网络技术构建了网络信息平台。本校学生可以登陆“低频学习易”网络平台,完成课前预习课程、知识线上解答和课后拓展等学习。本课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改革方案: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网络信息平台,以本团队研发的“低频学习易”APP为在线辅助教学工具,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合作为依托,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为向导,通过教师主导的课前预习和开展学生自主的线上学习、讨论以及项目演练等活动实现学生个体与群体的知识融合,形成师生互动的课程学习与沟通共享的良好氛围,力争在课程学习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方案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包括线上课前预习、知识讲授、课后拓展、线上提问与答疑、线上考研学习和线上资料等模块。“低频学习易”APP界面如图2所示。

图1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低频电子线路”教学研究内容

图2 “低频学习易”APP界面

1) 线上课前预习:利用本团队研发的“低频学习易”APP登录事先构建好的网上信息平台辅助教学。在线上,每个学生登录自己账号可查看每次课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和预习作业,每个学生按照课前预习任务完成课前预习,最后完成预习作业。教师也能够及时了解每名学生的预习情况。这个模块中还可以做一些微视频供学生下载,采用了碎片化的模式,每个知识点录制一小段视频。课前预习界面如图3所示,点击子菜单是每一次课的预习任务和预习作业。

图3 课前预习界面

2) 课堂讲授:通过“低频学习易”APP,教师登录网上信息平台,可在课后很短时间内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同时根据提问与答疑模块及测试和作业模块中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制定比较完善的课上教学计划,提高授课效率。

3) 课后拓展:在每次授课之后,学生需要完成很多任务,以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同时还可将课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此模块包括的在线测试和理论作业,都可以通过“低频学习易”APP在线完成。学生也可以通过APP在线查阅产品研发文档与视频,来学习实践的内容。在学习过后学生可以通过APP的网上预约功能,来预约进入创新实验室的时间。课后实践是以项目驱动的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应用训练,一方面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和具体应用新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图4为课后拓展模块的界面。

图4 课后拓展界面

4) 线上提问与答疑:“低频学习易”APP提供在线提问与答疑功能,学生可以在线提出学习上的问题,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在线解答与讨论,同时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可以随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根据实际问题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从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提问与答疑界面如图5所示。

图5 提问与答疑界面

5) 线上考研学习及学习资料:由于“低频”课程内容特点,其内容多学时少,教师在课上大多使用PPT授课,使得理论知识讲解较快,学生在课上都忙于记笔记,很少能够集中精力去听老师讲课,这使得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为此,本课程团队将理论知识的视频、教案、课件、习题详解分析、电路分析上传到“低频学习易”网络信息平台上,学生课后只要用手机到“低频学习易”网络信息平台上,便可下载相关资料,这样就可以解决相应问题。

根据学生学习目标不同,有些学生致力于考研,这些同学可以登录“低频”APP在线下载相关考研学习资料,这里包含各大名校的低频电子线路考研复习资料,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图6是此模块界面。这样使这个辅助教学软件内容更加丰富,不同需求的同学都能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得到相应的学习内容。

图6 线上考研学习及学习资料界面

6) 平时成绩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来源于三大方面:课堂的表现、课后项目实践表现和线上学习情况。其中前两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表现情况自定分数;“低频学习易”APP有学习积分模块,根据积分规则,每个同学通过长期的线上辅助学习都会得到相应积分,教师可根据此积分来量化这部分的分数,把这部分分数加到平时成绩中。

2 教学研究的实践

基于本课题研发的“低频学习易”APP,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了网络信息平台,整个系统作为这门课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实现了“低频电子线路”多元化教学,教师需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完成教学研究内容的实践。

在课前,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师可以把每次课预习内容和预习作业上传到网上,学生通过“低频学习易”APP可随时随地查看相应内容。这个模块中,教师还可制作一些微视频,分专题讲解每个知识点,采用碎片化模式,每个知识点录制不超过10 min。这些视频同样共享到网上,学生登录APP可在线观看。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介入,学生更加主动地去进行预习、阅读教材、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观看教学视频、尝试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在课前也需要登陆“低频学习易”APP,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及时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调整授课计划,重点解决学生薄弱环节。

在课中,通过“低频学习易”APP,教师登录网上信息平台,可在课后很短时间内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同时根据提问与答疑模块及测试和作业模块中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制定比较完善的课上教学计划,提高授课效率。在课上,教师讲述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遇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会及时解决。由于“低频”课程内容多学时少,教师在课上大多使用PPT授课,使得教学进度较快。学生忙于记笔记过程中,忽略了老师的详细讲解,学习效率不高。为了解决此问题,本课程团队将讲解的视频、教案、课件、习题分析讲解、电路原理分析上传到“低频学习易”网络信息平台上,学生课后只要用手机到“低频学习易”网络信息平台上,便可下载相关资料,这样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课后:课后学生通过“低频学习易”APP平台在线完成学习作业、问题讨论、学习测试和创新实践等任务。为了丰富课程的学习资源,本课程团队还将“低频”课程优质教学资源(例如:实验文档及视频资料、教学动画、习题、产品研发文档及视频、考研学习资料等)上传到服务器,供学生在线查阅与下载,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在课后环节中,学生通过学习网络信息平台中产品研发文档及视频,能够积极主动走进实验室,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也和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相结合。

3 总结

基于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同时将此教学研究内容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从实践结果可以看到,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改变了我校传统的低频教学模式。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课堂,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深入复习,同时走进实验室参加创新实践的人数明显增多。总体来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互联网技术课前预习界面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一种可用于潮湿界面碳纤维加固配套用底胶的研究
扁平化设计在手机界面中的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