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CO2驱试井解释方法

2020-03-24 12:29苏玉亮蔡明玉孟凡坤范理尧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年1期
关键词:压缩系数试井压力梯度

苏玉亮,蔡明玉,孟凡坤,范理尧,李 蕾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2.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东营 257061)

受制于低渗透油藏水驱注入能力,CO2驱已逐渐成为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4]。在CO2注入过程中开展试井测试,可了解油藏性质及井的状况,对指导后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5-6]。目前,针对CO2驱,提出的多为复合油藏试井模型,TANG等率先揭示了CO2驱流体分布特征,将油藏划分为CO2区、CO2-原油过渡区及未波及原油区[7];随后,AMBASTHA 等建立了三区复合试井解释模型,分析试井曲线变化规律[8],ISSAKA 等假定过渡区流体性质为指数变化,给出了变性质过渡区复合模型半解析解[9]。在中国,王敬瑶运用传统三区复合模型,分析某CO2驱区块试井数据,但未考虑CO2驱流体分布特征[10];朱建伟等基于两区复合模型,考虑流体性质变化所产生压降,但试井曲线无明显变化规律[11];苏玉亮等充分考虑了CO2驱替过程中流体幂律型、非连续型等变化方式,建立了三区复合模型,分析其对试井曲线的影响[12-14]。近年来,众多学者又考虑应力敏感、水平井、垂直裂缝直井等复杂条件,建立多区复合模型,研究试井曲线变化特征[15-17]。

针对目前研究集中于试井曲线分析,而缺乏对CO2驱试井解释方法研究的现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等低渗透油藏特性以及流体性质变化,建立改进复合区试井模型,并综合SPSA 自动搜索优化算法,最终形成CO2驱试井解释方法流程。

1 CO2驱试井模型建立与求解

1.1 物理模型

由封闭边界低渗透油藏CO2驱三区复合模型剖面(图1)可见,一区为驱替波及区(CO2区);二区为CO2-原油过渡区(CO2+原油轻组分),该区流体性质与流体组分及油藏压力、温度等紧密相关,难以用特定函数统一表征;三区代表驱替未波及区(原油区)。温度(304.14K)和临界压力(7.382MPa),故注入CO2实际处于超临界状态,其性质类似于液体,因此可简化模型为单相渗流。同时考虑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的特点,在模型中加入表征低渗透特点的

一般地层条件下的温度和压力均超过CO2临界启动压力梯度及地层压力敏感性。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如下:①地层为水平、等厚且恒温的封闭地层,油藏原始地层压力在各处相等。②注入井CO2注入量恒定。③忽略重力和毛管力的影响,考虑表皮污染和井筒存储效应。④一区、三区中流体均微可压缩,且流体性质均一。⑤二区中流体黏度及压缩系数随半径呈连续(幂律、指数)、非连续等多种变化形式。⑥整个流动过程为单相渗流,受流体性质差别影响,各区启动压力梯度不同,均服从非达西渗流规律,渗流速度表达式为:

⑦考虑CO2注入过程中地层压敏效应,其渗透率变化可表示为:

1.2 数学模型

根据物理模型的假设,推导渗流数学模型并进行无因次化后可得:

模型初始条件为:

(3)式中,在R1D<rD<R2D的条件下,V,W,Q的定义式分别为:

当黏度及压缩系数随半径成解析函数形式变化时,对于给定的rD可以直接计算出该半径处的V,W,Q值;对于黏度及压缩系数随半径成不规则变化时,对于给定的rD可以采用插值法(如样条插值)计算出该半径处的V,W,Q值。

(3)—(8)式中其他各无因次参数定义式为:

1.3 模型求解

借鉴文献[14]中所采用的求解方法,首先对渗流方程及边界条件((1)—(4)式)进行对数坐标的转化,并对主控方程((3)式)进行离散可得:

设一区、二区及三区网格数分别为N1,N2,N3,则对于一区1<i<N1:

对于三区N2<i<N3:

内边界(i=1)离散为:

其中:

一区-二区(i=N1)、二区-三区(i=N2)交界面及外边界(i=N3)离散方程分别为:

对(27)—(30),(32)—(34)式进行统一整理,可得到线性代数方程组:

利用Newton-Raphson方法构造牛顿迭代矩阵:

即可求解关于压力的非线性方程组:

2 SPSA搜索优化算法

SPSA(Simultaneous Perturbation Stochastic Approximation)方法最先由SPALL[18]于1992年提出,与传统的有限差分近似法(梯度法)不同,该方法通过设置一定的随机变量,对所有控制变量进行同步扰动,以此来获得扰动梯度,进行损失函数等性能指标函数的计算。尽管扰动梯度是随机的,但通过选择适当的随机变量,可以保证对于最小化问题来讲恒为下山方向,且期望值为真实梯度。算法的计算流程包括以下6 个步骤[19]:①模型参数初始化及选择。设定计数标记k=0。选择初始估计值θ0,根据迭代系数αk和ck计算表达式(αk=a/(A+k+1),ck=c/(k+1)γ),确定非负系数a,c,A,α和γ。②随机扰动向量生成。运用Bernoulli±1 分布生成p维扰动向量Δk,为提高早期迭代稳定性,采用多次计算后的平均梯度。③目标函数估计。基于目前值附近的同步扰动,根据步骤①和②中设定的ck与Δk,计算两者目标函数值。④梯度的近似计算。生成同步扰动变化梯度,其表达式为:

gk()中p个变量反映中所有元素同步扰动;⑤参数迭代更新。对进行更新的表达式为:

⑥迭代终止条件判断。返回到第②步,运用k+1 代替k。当相邻2 次迭代步骤间计算结果差值较小,满足设定阈值,或达到最大迭代步数时终止运算。

3 试井解释与自动拟合方法

对于低渗透油藏CO2驱的试井解释,商业试井软件不易考虑其低渗透及CO2驱的特性。因此,可构建低渗透油藏CO2驱试井解释自动拟合方法,其基本思路为:先通过常规试井解释方法得到初始参数值,再通过自动搜索算法结合改进的模型进行拟合矫正。其具体流程如下:①拟定初始解释参数,可采用常规试井解释软件,得到基于均质复合区模型的解释值作为初始值。②根据矿场、实验或者数值模拟数据,给定启动压力梯度、压敏系数以及过渡区参数的变化形式。③根据上述参数重新计算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④计算目标函数。⑤利用SPSA 算法在变量定义域(xmin,xmax)中进行搜索,使得目标函数值最小。⑥调整搜索步长和搜索次数,使所求的x满足精度要求,并符合实际情况。⑦绘制优化后的压力及压力曲线图。

目标函数为:

目标函数采用的是对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同时进行拟合。由于目前已有的低渗透油藏CO2实际试井数据极为有限,因此这里采用文献[3]中CO2试井数据进行算例示范操作。在该实例中,因采用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压力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初始增大速率较小,后期逐步稳定,由于3 个区间存在界面,使得压力增大速率出现局部突变。通过商业软件采用二区复合油藏模型(表1)初步拟合参数,初步试井参数解释结果为:半径为31.3 m,表皮系数为2.72,井储系数为0.004 4,流度比为1.09,导压系数为0.37,渗透率为31.3 mD,指数I为0.7,所得初始拟合曲线见图2。

将基础数据及初始值导入自动拟合程序。假设该油藏为低渗透油藏,且注二氧化碳时启动压力梯度为0.01 MPa/m,地层压敏系数为0.1 mD/MPa。同时,假定在上述二区模型中存在过渡带。由初步试井参数解释结果可以看出,两区流度比值相差较小,因此黏度的变化在此算例中忽略不计,仍设为恒定值。在过渡区域内压缩系数的变化可简化为呈指数形式变化(由组分模型计算归纳得到),即:此时所得优化前曲线见图2。

表1 油藏参数Table1 Reservoir parameters

图2 优化曲线前后对比Fig.2 Comparison of curves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由于所需搜索的各个参数在数量级以及数值上具有较大差异,因此,为了减小搜索范围,提高搜索速度,采用对各参数的变化倍数进行搜索的方法。即初始搜索值为全为1的向量。根据油藏实际,可给定参数变化倍数的上下限。最终优化所得曲线见图2,其最小二乘值变化如图3所示。

图3 优化过程中最小二乘值变化Fig.3 Change of target least-square value during optimization

根据最终优化的向量,可得出优化后的数值(表2)。由表2 可见,在该算例中,渗透率、井储系数、导压系数以及指数I的变化最为明显。除了井储系数,其余参数都与油藏低渗透特性及非均质流体有直接关系。当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及压敏效应时,理论曲线会向上抬高;而渗透率增大时,会使理论曲线相对下降。因此优化后,渗透率解释值增大。而当考虑非均质压缩系数流体时,指数I与导压系数与其直接相关,因此其参数解释值变化较大。

表2 优化后参数变化值Table2 Parameters after optimization

4 结论

考虑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以及压敏效应的特点,同时对CO2驱所导致的流体性质变化运用解析或插值函数进行描述,建立了低渗透油藏CO2驱非均质流体三区复合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

基于改进的复合模型,结合SPSA 搜索优化算法,形成了一套低渗透油藏CO2驱试井解释方法,并对实际数据进行了算例计算。

参数修正解释结果表明,当考虑低渗透油藏低渗透特性时,对储层渗透率的参数解释影响较大;当考虑流体非均质分布时,与之相关的指数系数和导压系数等的参数解释值会受到较大影响。

符号解释

rw——井筒原始半径,cm;R——区域半径,m;下标1,2,3——一区、二区和三区;v——流体渗流速度,cm/s;K——地层渗透率,mD;μ——流体黏度,mPa·s;∇p——压力梯度,10-1MPa/cm;G——启动压力梯度,10-1MPa/cm;ε——压敏系数,10-1MPa/cm;p——压力,10-1MPa;下标D——无因次;r——储层径向半径,cm;S——井筒表皮系数;t——时间,s;V,W,Q——表征区域二中流体性质变化的中间变量,无因次;η12,η13——一区和二区、一区和三区导压系数比;C——井储系数,cm3/10-1MPa;pw——井底压力,10-1MPa;M12,M23——一区和二区、二区和三区流体流度比;Ct——地层压缩系数,10 MPa-1;h——地层厚度,cm;q——注入量,cm3/s;Bg——注入流体的体积系数,cm3/cm3;pi——原始地层压力,10-1MPa;ϕ——地层孔隙度;i——网格数,1<i<N3;j——时间步;x——对数坐标转换结果,x=lnr;F——残差矩阵;J——系数矩阵;P——压力矩阵;gk()——同步扰动变化梯度——第k次迭代的估计值;Δki——向量Δk中的第i个元素(可能是随机变量±1);——一区外边界处的压缩系数,10 MPa-1;I——压缩系数变化指数,初始值设为0.7。

猜你喜欢
压缩系数试井压力梯度
试井钢丝疲劳试验机的研制及应用
压力梯度对湍流边界层壁面脉动压力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特低渗透油藏定向井动用半径对产能的影响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致密-低渗透油藏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变化规律
基于Skempton有效应力原理的岩石压缩系数研究
岩石的外观体积和流固两相压缩系数
马赫波反射中过度压缩系数的计算
数值试井技术在南海油气田中的应用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油藏污染井压裂增产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