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

2020-03-24 22:32李小龙高晓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3期
关键词:思政环境大学生

李小龙 高晓红

[摘           要]  我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了解新媒体环境,把握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不断优化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如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来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关    键   词]  新媒体;高校;策略探究;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180-02

我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具有更广的受众面。当代大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手机,每天接触新媒体的时间非常长,新媒体中鱼龙混杂的信息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给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一、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

要保障国家的安全,仅靠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是不够的,还必须保障意识形态的安全。高校要实现育人功能,就必须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

在新媒体大环境下,网络为思想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思想上的杂音。在新媒体环境下,积极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是掌控网络文化话语权、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层面,只有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二)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的优化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的时空纬度都是固定的,无论是在覆盖的广度还是开展的形式方面都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也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推陈出新的必由之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新媒体这个新的切入点,打破高校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

當前的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00后”,网络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信息量不仅更为巨大,而且更为驳杂,大部分新媒体中的信息都没有经过审核,这也导致很多负面信息、消极思想、虚假信息混杂其中。与此同时,互联网具有更高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客观上为一些不良信息提供了传播途径,给网络监管造成了更大的困难。要完全剔除新媒体中存在的不良信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是几乎不可能的。大学生正值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1]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虚拟社交空间,这也使很多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社交空间中的社交关系,造成现实社交能力的下降,特别是对其他人的关注、尊重的能力下降。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无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消耗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容易出现消极、倦怠、孤僻等情绪,甚至无法完成学业。

(二)新媒体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是一种新生事物,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已经习惯了通过一些新媒体平台来获取信息、相互交流,例如今日头条、微信、QQ、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技术本身具有个性化、虚拟性和互动性的特点,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而且大学生的认同度较高。在思政教育中运用新媒体,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通过新媒体,师生能够实现更为便捷的互动和更为平等的交流,使高校思政教师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个性化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的创新

(一)提高校园新媒体平台的关注度

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新媒体平台对学生的影响力,大部分已经开设了校园微博、校园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并开始尝试在这些平台上加入一些思政教育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由于一些校园新媒体平台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照搬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模式,学生对其关注度较低,没有起到教育目的。因此,高校应该将校园新媒体平台作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而非仅将其作为课堂思政教育的补充,通过校园新媒体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生态[2]。

网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校园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应该扣住时事热点以及当代大学生关心的话题,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引导大学生对这些热点和话题进行理性的思考,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校园新媒体平台也应该积极发布一些具有青春气息、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内容,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吸引学生关注。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对高校思政教育和新媒体平台之间的整合能力,将网络思政教育与思政理论课结合起来,打造多种多样的思政教育板块,例如革命电影欣赏、革命歌曲欣赏、时事热点评析、网上心理咨询、网络健康教育、网络就业教育等板块,利用新媒体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范围,做到学校政策公开化、学生服务细节化、思政教育内容充实、思政教育手段灵活。

(二)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新媒体利用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师既不能将新媒体视为洪水猛兽,一味地逃避和歪曲新媒体,也不能被动地接受新媒体平台中的一切信息。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能够掌握新媒体运用的主动权,根据思政教学的需要,对其加以利用。

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要具有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教学资源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媒体的应用,成为新媒体的主人。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获取信息和资讯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教师应该主动利用新媒体抓取社会热点,筛选正能量信息,获取思政教学素材。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自我判断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绝不能出现网络失范的现象。

另一方面新媒体可以给高校思政教学的师生双方带来一个新的交流契机,使之获得一个更为平等、轻松的交流空间,在这个交流空间中,师生关系更为平等,教师可以主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感,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就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发起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从更为客观和理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并及时加以纠正,避免出现网络群体极化现象。高校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QQ签名、朋友圈、微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业、思想、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为学生提供面对面、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拉近思政教师与学生的距离[3]。

(三)构建新型思想政治课堂

课堂仍然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战场,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单方面向学生传输思政知识,学生难以将思政知识内化,更难以将其转化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新媒体平台为高校思政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视野,教师可以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对传统的思政课堂进行改造。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在思政课堂中引入VR技术,使学生能够获得沉浸式体验。大学生群体本身就对新事物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接受度,思想政治课堂中出现的新媒体技术能够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对思政课堂的热情。例如,教师通过VR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中“穿越”到一些历史革命场景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和革命者大无畏的勇气,在学生获得第一感受之后,教师再适时进行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接受度。

在日常教学中思政教师也应该立足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新媒体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剪裁,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思政教学。高校思政教师还可以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并将其发布到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思政学习,特别是对于一些难点问题可以进行反复学习。通过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预习、复习,并通过新媒体与教师进行交流,得到教师的及时指点解惑,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

(四)打造思政教育第二课堂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一般是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烈士纪念馆,组织征文比赛、辩论赛等活动,然而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学生对这些活动的参与热情正在逐渐降低,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思政第二课堂活动,即使参加活动也是眼不離手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除了要继续提高学生对这些传统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之外,也要将第二课堂延伸到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具有很强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很多相关信息,给了学生更加广阔的学习视野。高校思政教师应该想办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中组织网络辩论赛,让学生在参与辩论的过程中自觉查找资讯、学习思政知识充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思政知识,逐步构建思政知识体系。教师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引导学生对一些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讨论,一些大学生受到自身思政知识理论和阅历的限制,在看待一些社会问题时难免具有片面性,此时教师要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引导学生从法律、道德、伦理等多个角度,客观看待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帮助学生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结语

新媒体的普及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冲击不可否认也不应否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教育环境。与此同时,我国也进入了改革深水期,弱势群体的权利诉求、不同利益群体的纠葛都会通过新媒体向大学生渗透,原有的信息管理模式也遭到了极大的挑战。对于高校教育思政工作者而言,必须清楚明确地认识到占领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高地的重要性,不断研究适用于新媒体环境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和免疫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坚守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

参考文献:

[1]陈松.强化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J].重庆社会科学,2017(9).

[2]朱诗蕊.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浅析[J]. 读与写(教师),2018(11).

[3]杨静娴.话语创新: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迫切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2).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思政环境大学生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大学生就业趋势
环境清洁工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