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特色农产业+旅游”助推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2020-03-24 23:46夏维婷闫思纯吴政阳冯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0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

夏维婷 闫思纯 吴政阳 冯淳

【摘 要】中国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农业大国,乡村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西安市周至县旅游业和猕猴桃特色农产业经过数几十年的发展,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随着生态旅游的倡导及发展,一些深层次的诸如旅游产业单一、景区分散交通不便、猕猴桃销路限制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为在加快周至县生态旅游进行的同时助推区域农业、农村、农民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小组以“特色农产业+旅游”的探索模式,将从生态环境平衡、旅游项目创新、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等角度提出可持续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特色生态农产品;旅游项目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实践证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不仅有利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周至县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首批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同时,周至县有“中国猕猴桃之乡”的称号。在电商网络平台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以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为依托,将区域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型开发,助推周至县农业、农村、农民可持续发展对周至县经济社会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周至县特色农业和旅游景区概况

1.周至县猕猴桃种植产业发展现状

周至县土质优厚、地势平坦,气候环境适宜猕猴桃种植,品种丰富,产业管理和服务技术日趋成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周至县即致力于发展猕猴桃的品种选育和种植产业,始终将猕猴桃的种植、加工、销售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并先后投资12亿元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和生产加工基地。目前,周至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被称为“猕猴桃之乡”。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近3.33万公顷,占我国猕猴桃总栽植面积的24.96%;年产鲜果超过51万吨,占全国猕猴桃总产量的40.59%,总年产值超过30亿元。周至县有果品包装公司18家、相关物流企业40家、果品加工企业41家。新鲜猕猴桃出口贸易量高达3.1万吨,主要销往泰国、俄罗斯、加拿大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及地区。周至县有猕猴桃“一村一品”专业村96个,建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165个,8.3万农户从事猕猴桃生产种植,猕猴桃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人员达30万人。

此外周至县灌溉和交通便利,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网上在线市场得到有效拓展,营销方式和渠道日益更新。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历经2次大规模猕猴桃资源普查、人工选育和引进,有效优化了品种基础;贯穿县区的河流和水量丰厚的水库实现了方便灌溉;并且通过“村村通”道路改造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实现了外销便利。

2.周至县生态景区建设现状

周至建县两千余年,因“山曲为盩,水曲為厔”而得名,南依秦岭,北濒渭水,襟山带河,素有“金周至”之美誉。周至县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苗木花卉基地、黑河金盆水库是西安市最大的供水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当然,县境内也不乏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周至水街和终南山古楼观台等景区便在其中。

2.1周至水街

沙河原本是周至县城一条古老的绕城河。全长43.4公里,河道宽65米,流域面积137.37平方公里,流经周至县城段为4.6公里,命名为周至沙河湿地公园,又名中国第一水街——沙·沙河,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周至县城南2公里,环山路马召转盘北约6公里。这是一个集市民休闲、亲水体验、儿童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类主题公园,也是国内首家立体水景、互动式滨河生态主题公园。景区内的建筑风格是以仿古为特色,很聚关中淳朴、粗犷等特点,这里也是一个地方特色美食荟萃的“超级农家乐”,而且水街水上竹船是水街的一大亮点。在国内如此之多的水街里,周至水街有它独有的风采,即中国最长的水街、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水街、中国水景元素最丰富的水街、中国第一个由废旧河道综合利用综合治理改造成的水街、中国第一个人文、历史、文化水街、中国第一个北方水街。

2.2终南山古楼观台

楼观台,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有美称“天下第一福地”,也有“仙都”“洞天之冠”的美誉,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东南15公里的终南山北麓,终南古楼观至今有2600年的历史,始建于西周,增建于秦汉,鼎盛于唐,兵毁于金,复兴于元,渐衰于明清,重建兴盛在于当代。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古迹,又有山青水绿的自然风光。古迹主要有老子说经台,尹喜观星楼,秦始皇清庙,汉武帝望仙宫,大秦寺塔以及炼丹炉,吕祖洞,上善池等60余处。自然风光以森林见长,这里山陵依山背水,茂林修竹,融自然人文于一体,是人们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人们常用“野、幽、秀、奇、古”来形容观台的美景。而这些分别指林野物丰、清幽静谧、山清水秀、物种多而珍奇、复古文化气息。其中老子墓、大秦寺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黑河国家森林公园

黑河森林公园位于秦岭北麓,景区总面积49412公顷,由于海拔温差大,这里的植物层带构成了"五里一片景,十里一层天"的特殊景观。路沿河走,河随山转,险滩、急流、深潭、幽谷令人目不暇接。"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这是曾任周至县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黑河风光。

黑河森林公园由"黑河景区、大蟒河景区,厚畛子景区、大树沟景区"等四部分组成。景区内奇峰若雕,碧水如画,水山相间,并有罕见的神树---铁甲树、梨仙树、玉兰王及珍稀野生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景区内还有"营盘梁、谢家梁等历代屯兵营盘遗址、古栈道遗址";有"象鼻吸虹、石人峰、金字塔峰及钓鱼台峰"等自然、人文景观。公园森林保护良好,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4%,森林面积达7016.5公顷。根据专业调查,公园内有野生植物约1700种,其中仅种子植物即有110科445属971种,其中属国家二级以上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12种。公园范围有野生动物248种,隶属23目65科165属。其中兽类50种、鸟类188种、两栖动物5种、鱼类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豹、林麝、金雕6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3种。青羊、羚牛、熊、金丝猴是较为常见的兽类。公园自2000年建成以来,坚持滚动发展,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资金2300万元。现已建成水苑山庄、铁甲山庄、熊猫山庄等集餐饮、住宿、娱乐、停车、旅游等功能齐全的接待设施,园区还有农家乐、黑河源山庄等接待设施可供游客选择。

二、周至县特色产业及旅游存在的问题

1.猕猴桃产业现存问题

1.1 组织化程度不高

猕猴桃种植户以散户生产为主,通过合作社、协会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很少,生产、采摘、包装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来实施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1.2优质果品率不高。

近年来,周至县猕猴桃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然而部分果农片面追求规模和产量,而忽视了果品的品质,导致果价回落。有的果品因质量达不到收购标准,没有储藏价值,短期內又无法售出而积压变质,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在产区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果农的利益。

1.3 产业链条短,深加工企业少。

周至县现有猕猴桃深加工企业33家,但规模相对较小,深加工产品也主要局限于果汁、果脯、果干,大多处于初加工阶段,果酱、果胶、果酒、果醋等精深加工产品较少。

1.4 品种结构不平衡。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周至县栽植的猕猴桃品种以海沃德、秦美、华优等为主,翠香、徐香、红阳等的栽植面积较少。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不合理,晚熟品种占绝大部分,导致猕猴桃的成熟期集中,市场供应单一,加之市场竞争引起的早采问题,严重影响了果品的市场销售。

2.旅游景区现存问题

2.1旅游景点多,战线长,未形成总体规划的格局

周至县旅游景点多,战线长,且条块分割,难以整体开发。省属、市属单位比较多,县政府难以协调。例如楼观台景区中即存在直属于林业厅、省道教协会和西安旅游集团公司管理的现象。太白山景区内有直属于省林业厅、市林业局的周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此外,省属、市属单位都有各自的旅游小区规划,县政府难以做到旅游总体规划,有效的利用生态资源,发展旅游。

2.2缺乏生态旅游精品。

无论是起步较早的楼观台景区,还是开发不够成熟的周至水街、黑河森林公园都缺乏合理策划,没有进行精心运作,仅处于浅尝辄止的阶段。尤其是楼观台生态旅游,几十年来一直处于“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发展模式,没有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资源,游客普遍是早去晚归,不做长时间的停留。和全国许多森林公园一样,未找到能体现出自己特色的精品旅游特点。太白山景区也是由于季节性强,资金制约等原因没有发掘出潜在的生态优势。

2.3一些生态旅游区开发不当造成环境破坏。

目前来看,在生态旅游区内因开发活动不当造成的环境破坏有以下几种:一是违规建设,破坏自然景观。一些单位在法律禁止开发的自然保护区域内进行楼堂馆所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自然景观造成严重破坏,有些已是无法挽回的损坏,使有些区域永久地丧失了景观的连续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一些单位在生态旅游区大造人工景点,完全冲淡了生态旅游的主题,降低了旅游品味。二是景区内饭店和宾馆产生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造成环境污染。三是生态旅游路线开发不科学,造成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由于旅游线路设计不合理,再加上为方便游人的索道、公路、便道建设,过多地伸入自然保护区域,在破坏景观的同时,同时还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活动,使其栖息地破碎化,损害生态系统功能,破坏生物多样性。

三、多元化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助推经济发展模式

1.生态旅游+特色农产品模式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农产品、田园风光,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生态农业模式,也是一种新型观光农业的园林形式。打造生态旅游项目+特色农产品,无论从景区设置还是农产品的产销量,周至县都具有十分良好的资源条件。此外,合理有效利用互联网的媒体力量进行宣传和线上销售将会促进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

在猕猴桃等农产品的生态采摘园内设置阶梯型消费,购满一个阶梯的农产品,赠送相对应的景区门票或景区内项目设施的优惠券等;在景区设置特色农产品采购点,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促进,形成生态旅游助农的新型产品项目。从而达到带动周至县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产销活动,促进商品交易,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形成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并可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

2.互联网+电商平台模式

2.1网络媒体平台的宣传

通过开创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账号、微博账号等对周至县的景区进行口碑宣传做稳、做大客户渠道,为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找到利润点。

2.2网络电商平台

通过旅游到实地考察,找出产品质量好,信誉度好的农户、合作社,自建农产品电子网站,把产品放在网站上,通过电子平台在全国进行代销,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让农产品卖个好价格,也吸引外商投资。如在旅游线路中,如果发现农产品质量好,但量不够的产品,可以汇总并分类,分等级进行包装,进行外销,可做为赢利点之一;如果在旅游过程中发现土质较好,产品也好,但没有好规划,好品种的村,可以考虑承包土地或者成立合作社,统规划,做到农业旅游共提升。

3.景区间紧密连接,整体规划

3.1“旅游一车通”

可寻求与客运交通公司的合作,按实际地形区位交通条件,在景区间增设换乘车辆,方便景区间的切换。

3.2观光车设置

在每个景区内设置观光车辆及必要可实施的空中环绕景区的缆车建设,形成独特的现代化生态旅游景点。

3.3打造特色精品民宿

除致力于“生态旅游+农产品”模式外,属于乡村民宿的自然、淳朴等氛围的营造也十分关键。在景区周边进行民宿构建时,应注重保留原生态的自然内容,如窗外的景色、虫鸣、鸟啼,民宿的篱笆、砖瓦、水景、铺装以及当地原生态花草植物等,营造乡村民宿的氛围。民宿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构建水车、喷泉等水景设计能够提高民宿的趣味性和可玩性,增添对游客的吸引,进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4文娱活动

利用周至县城独有的民俗风情不定期在旅游景区举办民俗活动,如篝火晚会、踩高跷等娱乐型活动,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感受,能有效地改善和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将周至县丰富独特的民俗风情文化融合其中,采取人文生态旅游的新模式优化旅游项目,突破传统意义上单一的旅游,为周至县产业融合可持续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强,李晓.四川省猕猴桃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4):224-228.

[2]王仁才,熊兴耀,庞立.湖南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J].湖南农业科学,2015(5):124-127.

[3]周张章,金云丽,宋云云,姜镇国.基于SWOT方法的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6):205-206,236.

[4]董文静.周至生态旅游问题探究[J].西安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探讨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刍议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及措施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基于生态旅游概念的相关理论研究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以市场营销原理指导生态旅游
京津冀将共建两大生态旅游协作区
生态旅游规划与四川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标准化的法律环境分析与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