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航空运输飞行与管制指挥的协调方式

2020-03-25 02:54顾烨文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1期

顾烨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民航强国战略构想进入了航空领域。通用航空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通用航空的重要程度也不断提高,国务院、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措施政策,大力发展通用航空的时机已成熟,通用航空产业将成为更具竞争力的朝阳产业。

关键词 航空运输飞行;管制指挥;方式

前言

通用航空是民航完整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各省市分别制定“十三五”通用航空规划,通用航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用航空对低空空域的需求不断增长,低空空域的利用远远滞后于通用航空的发展。

1通用航空主要应用领域

美国是世界通用航空最发达的国家,应用领域最广泛,2017年共有通用航空器211757架,完成通用航空飞行2521.2万小时。可以分为载客类、作业类、培训类、个人娱乐和其他等5大类。载客类通用航空包括公务飞行、通勤飞行、航空旅游、医疗救护等,占了美国通用航空的很大一部分。公务飞行是以满足商务需要为目的的飞行,是对航空运输个性化需求不足的弥补。通勤飞行是一种专门为方便边远地区村镇、社区和矿山等地方居民日常出行、经济往来和航空运输的方式。根据美国航空医疗服务协会统计,美国有250个机构提供运送重病或伤员去医院接受治疗的通用航空服务。2017年,美国用于运输类通用航空的飞行器有39547架,占18.7%;完成833万飞行小时,占33%。作业类通用航空包括农林作业、航空测绘、航空摄影、航空测量、侦察鱼群、海上救护、狩猎飞行、高速公路疏导等。根据美国航空农业协会的数据,美国有25%的农作物种植和保护使用了通用航空。2017年,美国用于作业类通用航空的飞行器有11882架,占5.6%;完成325万飞行小时,占13%。培训类通用航空包括通用航空培训和运输航空培训。个人娱乐飞行是美国通用航空发展的起源,目前仍然是美国通用航空的主要领域[1]。

2前景预测

未来10年,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增长,通用航空作业时间均会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市场通用飞机机队将保持16.4%的年均增速。到2028年机队规模将达到15800架。未来10年中国市场通用航空器需求量为12500架,价值515亿美元。中国市场对通用航空发动机总需求量为18410台,价值120亿美元。2017年,用于其他通用航空飛行的飞行器有4456架,占2.1%;完成77万飞行小时,占3%。

3航空管制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的低空空域管理法规制度体系

低空空域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应当是以《航空法》为依据、以《空域使用管理法》为基础、以《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和《低空空域使用管理条例》为主体、以相关法规为重要补充的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内在统一的法律规范体系,重点是制定适合我国现阶段的通用航空及低空空域使用条例及细则。目前,我国通用航空及低空空域使用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且存在多部门职能重合等现象。而发展通用航空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及细则,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从事通用航空单位、人员的责任,规范低空空域飞行活动,我国虽然颁发了《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但总体上说法规仍不够完善,尤其缺少实施细则。《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仅对通用航空的组织与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在低空空域飞行的航空器适航标准、飞行规章、机场建设、人员培训、低空空域管理和使用等问题上,有的未作相应的规定、缺乏细则,滞后于通用航空硬件的发展。前阶段,民航局印发《关于通用航空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从法规标准、人才队伍、监管机制、服务平台4方面入手,推动构建通用航空分类管理体系,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通航服务保障能力,促进通用航空“热起来、飞起来”。这样从法规上来讲,低空空域开放已具备条件[2]。

3.2 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建设能初步保障低空空域的监控

我国已在大部分机场,航路、航线转弯点和空中走廊口建设了无线电导航台站,已基本实现全国覆盖,现在正在进行旧台改造及补盲建设。我国的空管、监视雷达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在我国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了一、二次雷达中高空覆盖,在一些航路枢纽地区实现了多重覆盖。根据后续的空管雷达建设计划,即将实现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空域覆盖,届时可实现全国性的空域覆盖。

3.3 逐步开放低空空域、建立低空空域管理的运行机制

首先要深化前几批低空开放的试点工作,对已经批复的试点地区要做好工作总结,肯定成绩、成果,总结经验教训,补齐制约短板。然后循序渐进地批复新的试点。并进一步拓展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私人飞行等新的试点领域。

其次要建立使用准入制度。要求低空空域飞行必须符合低空各类空域对空管、机载设备和地面保障设施的相关要求;飞行使用单位或个人,应当具备对所属航空器指挥控制的资格及能力。

3.4 构建全国性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通知。构建全国性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立通航飞行服务站,增强监控手段,实现对低空飞行服务运行的统一管理,在保证空防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低空空域的运行效率,并保证飞行安全和服务。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站通常设计为低成本、全覆盖的综合监视系统,能够监视通用机场以及低空空域的所有活动目标,提供精确、实时性强、更新率高的位置及相关信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发挥社会主体作用,加快构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低空空域的安全高效使用。

4结束语

按照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的不同,结合不同地区通用航空发展的差异化需求,逐步建立由国家级、区域级和服务站构成的三级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按照飞行服务站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实施分类管理,逐步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飞行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民航局.关于通用航空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35):77-80.

[2] 于耕,张述杰,禄韶勇,等.我国通用航空管理与低空空域两项改革的协同与呼应[J].中国民用航空,2009,(1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