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见月明
——浅谈对文本的生态开发

2020-03-27 10:09山东省青岛市富源路小学
小学时代 2020年3期
关键词:二度预设文本

山东省青岛市富源路小学 杨 臻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认识不足的问题,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教师拘泥于课本,讲教材、赶进度以完成教学任务,成了教育主流现象。如何突破传统语文教科书的有限空间,部编版教材在此做了方向引领,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尝试以文本为基础,创造性地二度开发教材,有机地渗透生态意识,落实到课堂中,这是我近期思考研究的方向。

一、探寻开发前的“有效点”

以立足生态语文、创建有效课堂教学这一内容为重点,我着力研究教师引导对话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和谐、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和谐、文本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原意的和谐的有效策略;继续深入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文本资源利用与课外资源开发的和谐的有效策略的研究。为达到课堂教学的更优化,着重研究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更优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方向,是一节课的灵魂。三维目标的设置从不同侧面解析,有机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目标制定有效,指向精准,对教学活动的调控会起到以一持万的作用。通过课堂延展课外,立足文本关联活动,渗透生态教育理念,力求形成更优化的生态教学模式。

2.更优的预设

预设是先知,是基于教师以生为先、以学为本的理念上研究推导而来。课堂教学在目标指向下有目的地实施教学活动,通过预设保证其质量是必要的。通过预设时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实质,真情融教,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为更优化创设条件。

3.更优的生成

生成与预设历来是辩证统一的,平衡两者关系,既要突破预设,又要理性看待生成。文本的预设是平面的、计划的,课堂的生成是灵动的、开放的。通过“预设”向“生成”更好地走近,有效引导,让生成动态化,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多元发展,会将课堂精彩生动演绎。

二、寻找教材中的“切入点”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锁钥”是一种“凭借”,是一种“工具”,因此他还说:“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但是,这种“锁钥”和“凭借”并不是狭隘的,他说:“书本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凭借。许多功课都不一定要利用书本,也可以说,文字的书本以外还有非文字的书本。非文字的书本罗列在我们的周围,可以取来利用。”

1.以单元整合的方式二度开发文本,可遵循以下理念:

(1)利用文本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理念。教材选用的文本都是经典,文学性和人文性俱佳。依托其进行学习,教师要有创新智慧,因地制宜,学好课本知识是基础要求。

(2)通过习题资源,在知识掌握中渗透生态教育理念。阅读教学有悟、语言实践有效,读悟结合,以写促悟,迁移运用,习题资源是深入学习文本的途径之一。

(3)借助延展资源,在课外阅读中渗透生态教育理念。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是有益的补充,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有效助力。实时资讯、社会热点都可纳入其中。

(4)关注教学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渗透生态教育理念。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有甄别机能,还要具有激励作用。不论书面的反馈,还是课堂的评析,都要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5)重视生态实践,在各种活动中渗透生态教育理念。实践活动包罗万象,将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更远,正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以分类异构的方式提升语文素养,可尝试以下方式:

(1)文学类——如“诗文”主题的。二度开发的内容可定位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形式上可以再造想象,进行二度文学创作,如仿写、续写、扩写、写剧本、写解说文案等,这样在读写结合中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情感类——如“师恩”主题的。二度开发的内容可定位于让学生明白教师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对每个人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激发学生尊师重教的情感。形式上可制作“成长纪念册”文集,巧妙地将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融会贯通,使学生在交流、汇报、探讨中,从不同角度回顾追忆,感受老师的辛勤付出,感受浓浓师情。

(3)感悟类——如“人生”主题的。二度开发的内容可定位于让学生感悟人生哲理,体验人生智慧,树立学生豁达的人生态度。优秀的作品对人一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拓宽阅读面,让视野更开阔,形式上可向学生推荐阅读相关美文,透视文字,在小故事中悟出大道理,激发学生感悟体验,让文本价值的挖掘与语文素养的培养相得益彰。

(4)其他如探索类、发现类等文本学习或结合德育教育活动,或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可赏析、可考察、可实践,做有益的引领延展。试以表格形式举例:

单元主题二度开发的内容形式 简要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客观世界,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结合世界园艺强学生学语文机会,通过开images/BZ_34_1693_665_1695_665.png二度开发的说明 效果探索与发现现生存规律的兴趣。社会调查、小课题研究等形式呈现。博览会,增、用语文的展观赏、考察本地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动植物资源等活动,说写见闻和感受。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以关注要素的方式进行单元主题分类,可思考以下角度:

四年级第二单元主要围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主题编排,这也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如何切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可在阅读中依序提出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梳理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蝙蝠和雷达》则抓住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之后受到启发,科学精神培养顺势而成。如此这般,自然而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构微课程的“广博点”

课标提到,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实现基本上能够自学语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以,“文而广之”这一微课程的实施,就以语文学科的“文本”为基础,继而触类旁通将学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或拓展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引申同一主题的不同范文,亦或延展同一题材的不同文本……举一反三,类比对比,潜移默化。例如《广玉兰》《夹竹桃》均为大作家、大学者的小文章。通过同题文章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学生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会有所感悟。

我尝试以一学年为时间段,大体分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研究。

第一阶段:立足文本,拓展延伸。以“走向名人”为主题,将文本中的名人加以梳理甄选,组织学生从“生平背景”“典型事例”“作品”“名言”等方面进行广泛的课外信息搜集和处理,在课中文本学习基础上拓展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读懂文本之外的作者。

第二阶段:通过课堂,延展课外。以“走近名文”为主题,将文本中的名文以主题分类选用,确定重点篇章。教学中,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不再对文本进行“肢解”,重在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整个主题单元的学习活动。

第三阶段:自主开发、研读体悟。以“走进佳篇”为主题,将文本中的同一题材的佳篇同课赏析。以此为切入点,摒弃简单的知识传递,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拓学生的自由精神世界。同时构思习作,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飞扬,有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正所谓“拨开云雾见天明”。试想,好多个“冰山一角”集中起来,不就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了冰山的模样吗?正确观念的引领和不断地反思实践会让我们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有更深刻的认识!

猜你喜欢
二度预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课后二度设计的两个“关注点”
广西壮族民歌中大二度的特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