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经济发展

2020-03-27 12:11陈姝宁杨丽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一带一路

陈姝宁 杨丽

摘要:文章分别从四个方面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经济的发展,介绍了“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构建人类共同命运,是互通之路、是光明纽带。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互利共赢

一、“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及起源

(一)历史背景及起源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纳扎巴耶夫大学首次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最早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从陕西省的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与亚洲、非洲和欧洲相连接,最开始是为了运输古代中国制造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到西方进行交易,而如今已经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沟通的主要渠道。十九世纪,这条以丝绸贸易为主的西域交通道路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被汉武帝指派出使西域的张骞开辟的,从西安(前首都长安)出发,穿过帕米尔高原,路过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细亚直至地中海。它被称作是一条汇交之路,连结着亚洲欧洲陆上的古代东西方文明,最有代表性的货物就是丝绸。海上丝绸之路,以广州为起点,驶向印度洋、红海、波斯湾。唐代以来,我国的造船、航海技术的高速发展,海上的航路大部分都已开通,最终陆上丝绸之路不再是我国与外交流的重要渠道而被海上丝绸之路所代替。

二、合作共赢、共同命运

(一)合作是共赢基础

“一带一路”是一个长远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是“中国方案”,目的是使各个国家合作共赢,着眼于连接亚洲、欧洲、非洲海陆之间,创立和加强各个国家之间互通互联,构建复合型、全方位、多层次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各个国家平衡、可持续、自主、多元的发展。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古代丝绸之路是古代贸易、文化以及知识的精髓,是全世界的核心之路,在当时,可以称丝绸之路为最发达的经济走廊,是一个汇集文明和知识的中心,供大家来学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空间里出现的海陆不同贸易路线,将欧洲、亚洲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代代相传。

(二)发展是共同命运

二战后,非洲和亚洲国家的人民不再是殖民,独立自由,再一次获得自由的他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发展。一致认可应重新建造欧洲亚洲陆上萧条依旧的经济纽带。冷战结束后,很多国家都相继提出各自版本的“丝绸之路”计划。如今,找到一个能将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同目标是极其重要的,世界上存在着都曾受到过影响的任意一个文化,我们应该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要用以史为鉴的目光来展望我们的未来,比如未来的经济发展会更加繁荣昌盛。对于发展这一共同命题,新的空间、新的愿景等待着我们去开辟。如果我们觉得全球大部分矛盾和争论都是因为贫穷和不公平,那么我们就应该把“一带一路”看做是一个促进共同繁荣与世界和平的计划。人民享受和平的基础摆脱贫穷,“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带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摆脱贫困,促使我们的世界向前发展,在解决国家、区域和其他国际问题上有很大的帮助。中国相信只有全世界持续繁荣中国才能持续繁荣。中国践行了合作共赢,因为中国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进步的同时,也实现了本国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利于创立合作同伴联系,创立起一个经验和知识分享的平台。以共赢为引导的政策确保了利益具有真正的普遍性。

三、互通之路、光明纽带

(一)互通互联是欧亚列国共同的梦想

互通互联是人类渴望着沟通交流的一种体现,这种渴望夹杂着对友谊与和平的盼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然而对于目前的“一带一路”沿线列国来说情况不是很乐观。生活在在全球化时代人们,对交流有着一定的渴望,人员、商品、资金、信息等得以流通的前提是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列国的共同需要,发展中国家希望实现更高的目标,欧洲发达经济体在推进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同时也希望整个欧亚陆上的交通运输走廊畅通。

(二)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互联互通建设

完善跨境基础设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所表述的愿景之一已得到沿线列国的一致认可。改善優化交通基础设施,不仅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再一次打造着新的经济格局。这是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总结出的的成功经验——“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中国人熟到不能再熟的话就表达了这一观点,过去20多年来,中国在国内的基础设施、交通、通信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一直努力着,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无论是在基础设施方面还是在聚拢全社会公民的支持方面,中国一直是领军人。中国有着领先的技术和充足的经验,无论是在设计、建造以及运营高速铁路方面还是在高速列车及通信信号系统方面。中国是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呈现出强大的基础设施建造实力在铁路、公路、地铁以及港口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面向全球开展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推进互联互通建设。从中国东南沿海到地中海、从太平洋到印度洋,人们战胜了地理的阻碍从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有了互通互联,所以贸易会更大规模、城镇会更加昌盛、沟通会更加通畅、经济会更加景气。2015年,一场特别的首航式在西安空港举行,西安至罗马的国际航线在海南航空正式开通,曾经东西方不分上下的的两大古都就是西安和罗马,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开始与终端,在西安到罗马的这条道路上持续了十几个世纪的国际贸易,记录着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具有象征性的历史记忆。通过这条漫长的贸易通道跋山涉水曾经需要花费数年时间,而现在从西安直飞到罗马不过12个小时。这种跨越带有历史性,构架起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空中桥梁,帮助着人们实现互通互联的愿景,也带来了通向未来的希望。

四、财富互通、金融互联

(一)贸易量不断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贸易几乎渗透在世界每一个角落,人们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商品或服务的交易,它是最普遍的商业活动,也是改变世界的力量。丝绸之路造就了昔日最大规模的跨境交易,与此同时也完善了一系列贸易城镇的布局并影响深远。今天海域贸易依然是中国对外贸易最主要的通道,中国外贸交易量上的九成依赖于海域运输,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同时,中国沿海港口焕发着新的生命力。作为中国最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的广州港,连接著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五十多个港口,而全球百分之十的消费品都在广州港所处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一艘艘穿梭在内核与外海之间的货船借助珠江水系发达的航运将广州港与辽阔的经济腹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沿海地区致力于发展港口贸易时,出口贸易则为地处中国西北内陆的新疆,带来经济活力,跨境销售渠道的畅通得力于农产品出关“绿色通道”的设立,绿色通道开辟以来,贸易量不断增加,货值超过900万美元。

(二)开展AEO互认合作

中国正在与美国等重要贸易伙伴开展AEO(经认证的贸易商)互认合作,得到海关认证的企业就可以享受便捷通关。我们重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六大走廊、六大路网的建设,完善“渝新欧”等中欧班列便携通关协作机制,扩大中欧监管结果互认合作项目的实施范围,推动沿线列国通关管理工作的协调与配合,为“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全方位地参加“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我们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一方面是为了加快构建我们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和新体制,另一方面是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开放发展的战略全局。

(三)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高度叠合正在构筑福建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中央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定为福建,旨在更好地发挥福建历史文化作用,在如今推进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当中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更好的连接沿线列国各地区的国家和人民互利共赢。

(四)成立丝路基金

过去,中国一直都是接受来自海外的投资,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资金的很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海外投资,但是现在不同了,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投资者,在起步阶段中国向周边国家进行投资,利用强大的资金实力支持促进亚洲互通互联。提供融资就是和国际金融组织合作通过把多方面的金融力量、多种金融资源高效的整合起来,同时政策性金融也发挥了他所产生的引导作用,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合作更加广泛密切。对于那些稳定的中长期项目,丝路基金可以通过贷款、债权以及股权相匹配的投融资方式多元化的为其提供选择。

(五)成立亚投行

面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巨大的需求,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应运而生,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印尼时提出了一项重要倡议那就是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它看作是一个金融开发机构,具有政府性的,是为了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目的是推进亚洲区域的互通互联和经济一体化进程。这一提议得到积极而广泛的响应,2014年10月,中国、哈萨克斯坦等22个第一批成员国在北京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此成立,2015年3月,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随后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发达经济体也申请加入,最终确定成各员国共57个,成员遍及五大洲。2016年,在北京举行其开业仪式。就此一个多边金融机构就成立了,是第一个由中国提议成立的。习总书记在开业仪式上发表讲话强调了中国是为了分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推动国际经济体系快速发展而提议成立亚投行的,这是一个极具建设性的举动,利于促进各方实现互利共赢。我们不仅可以向欧亚洲国家贷款,还可以向非洲国家、拉丁美洲等贷款,只要是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有利于推动亚洲的经济发展,我们就可以对这些国家进行贷款,因为我们的成员国遍及世界各地。亚投行可以说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性的银行,它不但面对亚洲而且是一个面向全球的银行。亚投行的注册资本规模高达1000亿美元,但它绝非是个固态资金池,应该说它是一个巨大的杠杆,能够撬起巨大的资金来进行投资建设。从而使那些超大型的基建项目建设得以实施,因为他们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就是人类智慧创新的体现——投融资。这个倡议不仅仅是建设基础设施,而是金融机制的一个重大突破。亚投行作为一个新平台,它提供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机会,使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在全球金融话语权中的比重升高,在推动建立包容有序、公平公正的新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起着一定作用,将会更好的平衡全球的金融体系。在破解发展资金短缺这一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上,亚投行的创立带来了解决办法,助力于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会更好的促进亚洲的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星宇.金砖国家经贸合作与全球价值链重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2]陈丽娟.关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税收思考[J].税收经济研究,2015(05).

[3]吴艾莉,王开田.“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取向[D].南京财经大学,2016.

[4]赵杨,李蕾.“一带一路”战略的税收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

*本文为辽宁师范大学“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 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02067)。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一带一路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