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传播途径演变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2020-03-27 12:17陈思宇
现代交际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播途径演变民俗文化

陈思宇

摘要:民俗文化作为最贴近人民生活的文化对留学生学习汉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民俗文化的传播途径也发生了变化。利用新手段传播民俗文化能够将民俗文化简单化、生活化、现代化,能够拓宽留学生的视野,激发其探索中华文化的兴趣,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其听力及表达能力,对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民俗文化 传播途径 演变 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3-0103-02

钟敬文认为:“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传承中最贴近人民的存在,它涵盖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中国的民俗文化对于留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听说能力、理解中国文化内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留学生来华目的

在全球化日益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出國留学成为了人才进修、拓宽视野的热门选择之一。2017年中国来华留学生总量位列世界第三,2016—2017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442773人,同比增长11.4%,较上一学年增幅上升5.9个百分点。通过调查发现,留学生来华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并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准备。现代社会大部分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主要是将其当作工具,为了方便今后的科研与工作,增强交际能力,当然,也有很多留学生本身就对汉语和汉文化存在极大的兴趣。无论出于哪一种目的,留学生们都需要系统地学习汉语,而语言知识的学习又与文化的学习相辅相成。中国文化中的民俗文化则是帮助留学生深入学习汉语,了解贴近生活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关键。

二、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文化传播

贾放将广义的民俗文化教学概括为三种类型:第一,作为语言课的课文内容或课文的注释,即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教学;第二,专题文化讲座;第三,以“中国社会与风俗”“中国风俗概观”“中国民俗”等名称为题的概观式的文化选修课。第一种是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穿插民俗文化的讲解,借此辅助语言知识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所了解到的民俗知识较为零散,教师的讲解较为笼统主观。第二种专题文化讲座是一种在较短时间内系统介绍特定的民俗知识的形式,但这种讲座存在形式上的局限,使民俗知识的讲解带有一定的刻板性。第三种文化选修课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民俗文化框架,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整体概况。

无论哪种类型的教学均是一种间接经验的传递,都是将已有的民俗通过讲解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就容易出现学生不能切实体验民俗文化,无法准确理解的情况。为此,对外汉语教师们采取一些手段以解决问题,比如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看到各种各样的民俗。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区均有其特有的民俗文化,教师会在节日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风俗与留学生一起庆祝节日,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春节包饺子等。

当前的民俗文化教学尽管已经探索出多种教学形式,但这种间接经验的传递仍然存在局限,因此我们更鼓励留学生们亲自去体验。

三、民俗文化传播途径的演变

传统的节期和活动的传播主要靠人际网络、政治提倡和世代沿袭,这就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而代代相传和口耳相传容易使得民俗文化的传播范围变得非常有限,也有很多民俗出现失传的情况。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民俗文化由必须去到特定地区才能了解变成了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全国各地的民风民俗。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中央电视台从2011年1月开始增设了以播放纪录片为主的专业频道——CCTV-9,分为中英文双语版两套节目,全天候24小时面向全球播出。CCTV-9开播以来,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快速发展,得到国内外电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1》上线,将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搬上了荧幕。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现了各个地域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中所蕴含的人间烟火味亦体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中国春节》《我在故宫修文物》《指尖上的传承》等优质民俗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2017年短视频行业迅速发展,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网民使用率为78.2%,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占总上网时长的11.4%,超过综合视频(8.3%),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的第二大应用类型。短视频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用手机记录生活,将其与全国人民分享,用较低成本传播了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在无形中起到了效果显著的宣传作用。截至2019年4月,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中,有1214项在抖音平台上有相关内容的传播,覆盖率超过88%。这1214项国家级非遗内容,在抖音上,共产生了超过2400万条视频和超过1065亿次播放。抖音实际上已经成为最大的非遗传播平台。甘肃皋兰县的铁芯子、泸州的油纸伞、民间的社火表演,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通过一个个短视频传递出来,将神秘的中国文化以最轻松诙谐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除了传播手段的演变,一些传统民俗自身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与时俱进。2016年春晚《华阴老腔一声喊》融入了摇滚元素的华阴老腔登上国家最高舞台,向国人展示秦地老腔的魅力。甘肃天祝县抓喜秀龙镇草原风情暨民俗文化旅游节在音乐、赛马等方面将传统民族瑰宝同现代元素嫁接,更好地传承与传播藏地文化。这是当下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传统民俗只有适应现代文化,才不会被年轻人抛弃,才不会被时代遗忘。只有融入现代文化,才能在人类文化进程中历久弥新、焕发新生。

四、民俗文化传播途径的演变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1.民俗文化传播途径的改变使其传播更为广泛,使留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民俗文化

运用新媒体手段传播民风民俗,让留学生只用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平时领略不到的文化,从沿海渔村到漠北风光,从冰雪草原到沙滩岛屿。并且一般纪录片都会配有发音标准的精彩讲解词,在观看精心制作的纪录片,体验自然风貌、节庆习俗的同时,能够提高留学生的听力能力。这时教师再辅以必要的指导,询问学生视频里提到了哪些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的习俗,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留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是听说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

2.激发留学生的好奇心和了解的兴趣

新时代的民俗文化用更加贴合时代的元素和手段传播,将地域特色鲜明、受众范围较小的民俗文化与大众喜闻乐见的元素相融合,将民俗现代化、生活化、简单化,激发留学生的好奇心和了解的兴趣,便于理解,能够引导留学生进一步去探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文化。

3.将民俗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

汉语中有很多字、词是延续了古汉语用法,很多成语源自古代典籍,很多歇后语、惯用语来源于历史故事,这就使得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留学生不明白他们所学内容的具体意思,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另外,漢语中存在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语言表达,教师无法用语法知识向留学生们讲解,因为这些语言表达是在社会长期发展中约定俗成的。寇程在文章中提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成功地将民俗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无疑可以有效解决“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说”和“这么说的含义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而民俗文化传播途径的演变则变被动为主动,不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而是引发留学生探寻“为什么这么说”“含义是什么”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通过了解多样化的民风民俗,留学生对中国民俗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汉语的表达方式和中国人的说话习惯,口语的表达也更为连贯地道。这些非课堂知识的摄入使留学生的汉语背景知识更为充足,对于其学习需要基础背景知识的语法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文化和表达习惯,在文化上,例如中国人习惯客套谦让,两个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中国人可能会礼貌性地说一句“我来结账吧”,而西方人喜欢大胆直接,很有可能把这句话当真,造成尴尬。在表达习惯上,例如2016年一个“山东人说话爱用倒装句”的话题上了热搜,经网友们验证,全国各地普遍存在说话爱用倒装句的现象,“吃饭了吗你们”“忘了吧可能”。而这些表达习惯只通过课堂训练是无法完全掌握的,需要留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与人接触中慢慢强化。

五、结语

民俗文化传播途径的演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外汉语教师们要善于利用这一结果来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使课堂民俗教学与从生活中获得民俗知识相结合,引导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锻炼日常交流能力,提高汉语水平。但由于媒体只是图片、影像等信息的传递,不能传达出文化本身所要表达的价值理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恰当利用新媒体来了解民俗文化与亲身体验相结合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辉耀,苗绿.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R].全球化智库(CCG),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3]石教旺.来华留学生留学目的及收获调查[J].文教资料,2013(23):94-95.

[4]贾放.对外民俗文化教学散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98-103.

[5]代雅静.大众传媒在节日民俗传播中的价值与局限性[J].传媒与版权,2019(10):132-133.

[6]蒋晶.民俗纪录片的传播效应分析[J].出版广角,2018(2):70-72.

[7]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882433.html.

[8]让非遗被看到,抖音推“非遗合伙人”计划[N].南京晨报,2019-04-17(A4).

[9]寇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学探索[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传播途径演变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流行甚“High”的网络流行语
警惕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题壁诗歌创作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存继与思考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