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固始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成效与对策

2020-03-27 12:23汪聪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户效益资金

汪聪

一、土地流转现状

河南省固始县积极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土地流转行动早、速度快、效果好。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流转农地面积136.1万亩,耕地流转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7.1%。耕地流转形式有转包、出租、入股、互换、代耕、季节性流转等。以转包为主,转包面积71万亩,占流转面积的81%。全县规模流转耕地面积100亩以上流转大户912个,规模流转耕地面积31.4万亩。目前,全县已签订耕地流转合同57719份,签订流转合同面积73.8万亩。

二、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效

提升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开展,流入大户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种植效益。

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既解决了一家一户经营土地面对的机耕机收、田间管理、劳力不足、技术服务等难题,业主又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多方筹措资金,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提高了农民参与土地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增加了农民收入。对于流出土地的农民来说,总体收入远远大于土地流转前的收入。同时,有力激活了务工经济。

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的加快,有利于经营者按照农产品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调整种植业项目,发展特色产业。不仅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促进了农业板块经济的打造。

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土地流转中,把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在积极引导土地流向,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努力在推进农机化进程、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作物复播指数、扩大高产高效生产面积等方面寻找结合点。

土地流转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随着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实现了小田变大田、增加有效田的目的,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聚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资金使用率,劳动力价值实现最大化。

三、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土地流转盲目性。绝大多数流转大户没有结合实际,流转前缺乏可行性论證,流转后不知经营什么。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资金、缺管理、缺技术、缺人才,导致经营不善,流转无效益,甚至出现亏损现象。

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有的地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集中连片规模生产难度较大,不利于规模经营和大型机械作业,致使土地流转大户生产管理难度加大,效益受损。

成本费用高。有的流转大户亩年转包费600~700元;有的流转耕地不连片,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田间管理难度大,成本偏高,利润小。

保障机制不完善。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不完善,部分农民不愿流转土地。规模经营的业主一怕农村土地政策不稳,二怕农业生产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压力大,也不敢大规模搞开发。

贷款融资难。一些土地流转大户担保难、抵押难、贷款难,农业生产季节性融资得不到及时保障,资金链短,导致经营无法正常开展。

四、几点对策、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我国相关土地承包流转法律以及相关的精神和文件规定,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

积极引导推进。第一,以政策服务为中心。对个别不愿流转的农民,通过土地调整、互换等办法解决,达成流转意向并签订流转合同。第二,土地流转要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大户要根据自身资金、技术、管理和基础设施条件量力而行。流转前要科学论证,流转中要严格程序操作,流转后要扎实开展经营活动。第三,科学规划,选好经营项目。真正实现流转后效益大于流转前效益,确保流转双方利益最大化。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第一,对土地流转大户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第二,对土地流转大户自行实施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给予一次性补助。第三,整合各项农业项目向土地流转大户倾斜。第四,创新抵押贷款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为流转大户解决季节性周转资金短缺问题。

提高服务水平。实行农技人员与流转大户对接一帮一活动,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和动态分析,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为流转大户解决农业生产管理缺位的问题。

做好示范带动。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化的流转导向,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等通过土地流转开发高效农业。同时,加强规范和引导,给流出土地的农民吃下定心丸。

(作者单位:河南省固始县农经管理站)

猜你喜欢
大户效益资金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