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诗歌的日暮意象

2020-03-27 12:17麦秋琪
现代交际 2020年3期
关键词:田园生活陶渊明意象

麦秋琪

摘要:日暮意象是陶渊明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相较于陶诗中的鸟、酒、菊花等意象而言,日暮意象受到的关注和就此开展的研究并不多。日暮意象有着丰富而深厚的内涵,研究陶诗的日暮意象对于把握诗人的情感,探究陶渊明独特的意象群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从日暮意象入手,先回顾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暮意象,再分析陶诗中日暮意象的特点,接着探讨日暮意象丰富的意蕴,并解读陶渊明的心境,从而更好地理解陶诗中“借日抒忧”和“托日言乐”这两大情感内涵。

关键词:陶渊明 诗歌 日暮 意象 田园生活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009-5349(2020)03-0117-02

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是开创性的,他的田园诗蕴含着大量意象,其中日暮意象占有重要的一席。从日暮意象的角度解读、研究陶渊明诗歌,对于理解陶渊明的心境与思想情感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暮意象

意象通常是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作的具有特殊表意性的艺术形象[1]。如日暮,经过审美创造后,它就不再只是自然时间的简单呈现,同时还带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范畴,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自进入农耕时代以来,先民的生活大都是靠天吃饭,充足的光照是农业丰产、人民安稳生活的保障。太阳作为最常见的自然物象,较早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被写入文学作品当中。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大量地描写过日暮意象,如《山海经·海外北经》中的夸父逐日是对太阳崇拜的象征;《诗经·君子于役》中的“日之夕矣,鸡栖于埘,羊牛下来。日之夕矣,鸡栖于桀,羊牛下括”[2]1,是黄昏闺怨的寄予;《离骚》里的“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是追求理想的代名词。

在陶渊明之前,黄昏日暮大多是生命意识所焕发的伤感凄怆的一个主导性意象,它代表的往往是挥之不去的生命伤感,具有明显的生命悲剧色彩。

二、陶诗日暮意象的特点

1.与田园生活息息相关

以袁行霈的《陶渊明集笺注》为蓝本,陶诗中与日暮有关的诗歌占了接近四分之一。而在提及日暮的诗句里,与田园生活相关的又占了绝大多数,这一文学现象与陶渊明田园诗人的身份紧密相关。

陶渊明是田园诗派创始人,被钟嵘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头十几年是他创作最为丰厚、特色最为鲜明的时期[4]。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先后创作了大量描写田园风光和农耕生活的田园诗,如《归园田居五首》《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等。这些诗歌中不乏对日暮的描写,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5]1“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5]2“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5]3

陶渊明既是文人又是农人,这一双重身份使得陶渊明比其他文人多了一个立足于田园生活的质朴视角。日暮意象是田园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陶渊明用质朴的视角,在诗意捕捉中给人们展示了一幅自然淳朴、清新静谧的美丽日暮图景。

2.与归来场景相结合

追溯日暮思归这一母题,较早地出现于《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2]2中。陶渊明将日暮思归这一主题踵事增华。在陶诗中,日暮意象与归来场景的结合很常见,其中主要包括农人暮归与日夕归鸟两大类。

黄昏日暮时分,是一天中特殊的时刻,是奔波劳碌了一天而力倦神疲的人们渴望归家休憩的时刻。作为农人的陶渊明自然也免不了日出日入的田园劳作,因此他屡次写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5]4“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5]5这类诗句,来描述辛劳的农人日暮归家这一寻常却又充满着惬意自适的生活情趣的场景,表达他对归隐田园的渴望,以及希望在田园劳作中为心灵寻找栖息之地,摆脱世俗的干扰,回到生命本身的状态。

同时,日暮时分也是一天中百鸟归巢的时刻。陶渊明多次以鸟自况,表达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归隐的决心。当日暮意象与飞鸟意象相结合,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归隐的决心在日夕归鸟的场景中得到强化。

三、陶诗日暮意象的丰富意蕴

陶诗中的日暮意象不单单是一天之中自然时间的简单呈现,还体现着陶渊明丰富的情感。陶渊明继承了古代文学作品中日暮生思的抒情模式,并丰富了它的思想内涵,具体有感叹人生短暂与表现隐耕之乐两种不同的情感。

1.借日抒忧——日暮意象与时光易逝的融合

陶渊明在年少时虽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5]6的满腔热血,却志业未成,仕途坎坷,只能高叹“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5]7。再加上丧父、丧妻、丧母等丧亲之痛的沉重打击,使陶渊明的诗歌承载了一份伤逝情感。

四十岁时,陶渊明写下《荣木》,并借日暮时的荣木感慨时间易逝,人生短暂——“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采采荣木,于兹托根。繁华朝起,慨暮不存。”[5]8繁盛的木槿花,在泥土地里扎根。清晨花开时艳丽夺目,但日暮时已枯萎凋零……木槿花开得繁盛,在这里扎根。清晨繁花怒放,可惜日暮时已不复存在。

黄昏日暮接近一天的尾声,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太阳的西沉则使人联想到迟暮衰老。黄昏观暮景、日暮观落红,这些无不在提醒着诗人美景不长,从而引起诗人对生命短暂的喟叹。陶渊明借助荣木和日暮两个意象,慨叹人生苦短,思考生命与死亡。

2.托日言乐——日暮意象与田园生活的融合

太阳与农耕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自陶渊明归隐后,陶诗中日暮意象出现的频率大大提高,日暮意象所蕴含的感情也更加丰富,它不再只是人生苦短的代名词,还可以是美好田园生活的象征,归隐意识的寄予。

如《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中的“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5]9。日暮之时,结伴归家,虽然农事繁重,但却春光可欣,农人可亲、喜悦的心情表露无遗。这首诗作于陶渊明母亲孟氏病故后。因为母亲的病故,陶渊明须离职回浔阳居丧,也正因这一突发事件,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期盼在“日入相与归”的农事中得以实现。

而在《桃花源记》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5]10,陶渊明以诗人的口吻描述了桃花源人相互招呼,努力耕作,直至天黑才归家休息的劳作情景,体现了陶渊明的归隐意识,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陶渊明淡泊率真的人生态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亲近自然的愉悦,都在日暮中得到体现。

陶渊明对日暮进行审美创造,寄托了在农耕中的自在淡然,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陶渊明在对前人日暮意蕴的基础上进行丰富与创新,赋予日暮意象新的生命力——日暮不再只是为了渲染人的伤感愁绪,也不再局限于悲剧意识的表露,还可以是对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追求的体现。

四、陶诗日暮意象的现实启示

暮色起愁本是很正常的情感体验,但陶渊明却能在日暮中看到返璞归真的生活乐趣,不只是将美丽的日暮与生命的末期等同起来,他还重新赋予日暮一种淡然自在的情感与人生态度,实现了对现实社会的超越。日暮意象所承载的,是陶渊明高尚质朴的人格和自在洒脱的人生境界。

在人类社会大步迈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常常要面对各种阻碍、挑战。在事与愿违的现实面前,人们很难保持一种轻松乐观的态度泰然处之,因而,抑郁甚至轻生的事情時有发生,各种报复社会的行为也常见于报端。

在现实的异化中,保持着淡然自在的人生态度,转变固化思维对待生活失意,捕捉寻常生活中的乐趣,寻找心灵的栖息之所,实现精神世界的超脱。这正是陶渊明在日暮中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思考所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五、结语

陶渊明常年于田园隐耕,日暮与其躬耕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其诗歌意象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暮作为一种诗歌意象,在陶渊明笔下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创新与定型。

诗无达诂,陶渊明诗歌中的日暮意象,让人解读不尽,回味无穷。诗歌总是以含蓄蕴藉为美,面对日暮,因诗人境遇与经历的不同,总会表现出迥异的思想情感。而这些丰富的、各异的情感组合起来,便构成陶渊明别具一格的日暮意象。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李青.诗经[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3]林家骊.楚辞[M].北京:中华书局,2015.

[4]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8.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田园生活陶渊明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我向往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论陶渊明式的生活态度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