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课堂的内涵与构建

2020-03-27 12:17王莙雁
现代交际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新课堂

王莙雁

摘要:思想政治课不仅应是传道解惑的理论课堂,更应当成为价值导向的品“位”课堂。本研究立足于实践首位、创新本位、导向到位的“三位”原则,以教师站位、学生学位、师生换位为契机,构建融时代课堂、生活课堂、创新课堂和生长课堂于一体的有品有“位”思想政治课,旨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滋养学生身心,塑造学生灵魂的德育“主渠道”。

关键词:时代课堂 生活课堂 创新课堂 生长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3-0182-02

随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思政课的关键作用再次被强调。在教育教学方针的指导下,结合时代特点,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站位,定位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视位,扎根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高品位,广大思政人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努力建构符合时代发展、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思政品“位”课堂,将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统一,努力实现各学段共商、共建、共享,彰显思政课价值引领作用,真正实现育德、育心,塑魂、铸人。

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构建时代课堂,坚定教师高站位

才者德资,德者才帅。广大思政课教师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站位,定位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视位,扎根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高品位,构建契合时代发展和需要的课程,为思政课注入了时代新活力。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聚焦并强调思政课的发展方向和主题,受到整个社会的强烈关注,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以往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思政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思政课“被边缘化”。此现象在高中文理分科后表现尤为明显。正因如此,制约了思想政治课功能的有效发挥。在此情形下,教师站位要稳、要准,要笃定。有真信仰,才有真力量,才能真正地挖掘并运用好我们的党和国家在奋斗过程中积淀的优秀文化,结合时代特点构建思政课堂。为思政人,树端正思,为端正事。构建因时而新的思政课堂,才能更好地守护好孩子们人生的“拔节孕穗期”。

二、欲流远者,必浚源泉——构建生活化课堂,深化核心素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要扎根于生活躬行实践,教师在实践中要把握和发展真理,更好地推动核心素养落地。学生在实践参与中深化自身的政治认同,彰显科学精神、培养法治意识、落实公共参与,各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进而使思政学科有趣、有效、更有用。

(一)基于生活,传播真理

学者贵于行,实践促养成。习近平总书记在课程建设方面指出,思政课堂建构的原则即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1.课程内容融通生活实践

思政课要基于实践与学生同心、同向、同行,思想政治课力争做到多角度渗透,多维度引领。学生在哪里,路便在哪里。贯通学习实践,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细微处践行,以小见大渗透并发展真理。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学生真信、真行,才能使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展现。

2.课程内容指导生活实践。

思政课要扎根于生活指导实践,使理论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美德具有吸引力”,使学生的生活实践成为思政课德育效果的“回音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巨大转变,评价策略也不止于以考试为主的量化标准,这一特点在思政课体现尤为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一再强调思政课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其落脚点在于打造“亲民型”思政课,将课上的价值引领和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并指导实践,努力达到学、思、用相互贯通。

在生活中反思和发展真理,使理论认识真正地入脑入心。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发挥思政课的教育价值,让学生从细微处完善自身价值觀,于点滴处形成健全人格,基于实践完善、深化并检验德育真理认知。

思政课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并反作用于实践。努力使其成为指导生活实践的智慧课,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将认识真理深入生活,联系实践,达到育人引思、德育导行的效果。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思政课的效度,从而使其真信、真知、真行,在实践中发挥德育课隐性课程的价值,真正达成思政课“润物于无声”的效果。

(二)基于生活,塑造灵魂

落实课上学习和课下活动相衔接。思政课要基于实践为学生引思、导言、导行。例如,笔者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授课过程中,学校会定期举行一系列文化活动。如:举行“淘宝义卖,大爱无疆”的义卖活动,活动对象指向全体师生,大家一同参与筹备、征集和宣传,号召学生播种爱、集聚爱、传递爱。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敏思敏行,于活动中挖掘思政课素材,发掘思政课价值引领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提升素养,在活动中彰显大智慧。使学生们真正体会公共参与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并使其在活动体验中得到深化加强。与此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核心素养,落实于活动参与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于无形中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在学生自主筹备活动和与同学老师的互助合作过程中,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学生以帮助、奉献为出发点,真正发现爱,感受爱、传递爱,提升自己的人文底蕴,彰显了人文情怀。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需要抓住这些教育契机构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打造品“位”思政课,力求使核心素养于无形中走入学生的心坎里。使思政课真正成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课堂,也只有密切地联系学生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思政课无处不在的育人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使思政课成为有故事的、可触摸的、有温度的生活大课堂。

(三)基于生活,激扬生命

“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冯建军曾如此形容教育的功用。思政课堂的教育也应引导人们更加达观地看待生命,“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层面强调的。道德是生命的花朵,赋予生命以意义。我们扎根于生活,再将课上和课下教育结合,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润泽学生生命。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道德不能留有罅隙”,在我们教育的视域中,以德育人便体现得尤为重要。思政课毋庸置疑成为以德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完成的关键课程,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生命线。与此,思政课“如沐春风”,实现了其功能和地位的又一次华丽蜕变。打造品“位”思政课,更好地建构思政教育系统,使课堂成为更高效、更温暖的学习园地。以此为基,思政人也在不断寻求创新的契机,打造品“位”课堂,在明确教师站位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立足于学生生活,努力打造优质课堂,推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让思政课塑魂正行,滋养身心,激扬生命。

三、薪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构建创新课堂,彰显学科魅力

(一)革新课程地位

破“旧”立“新”润色思政课堂。广大思政人要打造灵动的思政课堂,就必须注重师生换位。必须打破传统思政课教育教学层面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尤其要打破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向导,以党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标杆,以学科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为蓝本,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好学、善学、乐学。我们更应以学生为中心,旗帜鲜明地提出鲜活的、生动的、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如此,才能铸就具有启发性、导引性、主动性、趣味性的思政课,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引思,启智。

(二)创新教法思路

“定位真问题、实现真思考、务实真行动”,这是思政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还强调,思政课程开展过程中应当坚守“八个统一”的规律。“八统一”规律既有对以往成功经验的借鉴,又有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程理念的新观点,创新了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路径。在内容上、方式上贯通结合,彰显教法思路的创新。

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构建生长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学科相辅相成

思政课的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教学内容时间跨度大、知识面广,这就要求多学科教师形成强大合力,形成全程、全方位育人之势,使思政课有声、有色、有气势地展开。

(二)各學段共商共建

将大中小各学段相贯通,按照一定逻辑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是保证思政课根本任务高效完成的关键。基于此,我们应该为各学段教师定期交流提供条件,将教学内容、教学经验和反思分享融合,实现共商共建,才能使思政教育成果为广大思政人共享。

在保持“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还要永不止步地进行教育创造。创造是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跃动的火花,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学科教学理念,创新思政课学习方法,旨在使思政课成为塑心、传情、促行的课堂,使思政教学成为有别样风格、更独具特色的艺术。

五、结语

捧一颗丹心,秉一支红烛,话一腔热血。握三寸粉笔,登三尺讲台,言一生赤诚。当下的思政工作者都曾是思政课的受教者,而今成为新时代思政工作者,今后也必然会有更多的思政人投入这一工作战线。在这条育人铸魂之路走得太远,我们自当只问初心,不忘初心,永保初心,继续前行。发掘思政课独特的学科魅力为全体青少年增底蕴,为民族润色、为国家添彩。基于独具特色的学科特点,思政人定当齐心聚力,倾情打造让学生真信、真爱、真用、活起来、暖起来的思政教育大课堂。只愿我们以所有成功的经验为基石,以失败的教训为警钟,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务实求精,潜心育人,争做学生心中的“白月光”,守护学生一路成长,静待万树花开。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陈金龙.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维方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9(4).

[3]李长平.提升师德水平展示师魂形象[J].社会主义论坛,2019(4).

[4]刘岚,郭然.品位课堂之“三味”[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8).

[5]柯晓莉.品位课堂细品昧[J].中国教育报,2018(8).

[6]任平,李俊堂.核心素养与中小学课程变革:第十次全国课程研讨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8(2).

[7]郭淑琴.聚焦必备品格 着眼核心素养:德育课程教学“再出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

[8]郭可畅.中小学校要把思政课建设摆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N].中国教育报,2019-03-30.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创新课堂
初中生化学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创新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创新课堂让高中历史教学更加生动高效
基于问题驱动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与启示
新形势下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探索
初中政治创新教学策略
引导探究创建“新”的语文课堂研究
创新课堂设计激活课堂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转变
浅析内科护理学“创新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