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在学习音乐中的概率意识和权衡智慧自我

2020-03-27 12:24周海宏
音乐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权衡理想主义概率

一、概率意识

概率现象是自然、社会中的重要现象。概率意识是人类生存中的重要意识,以为世界一片光明、社会一片美好的人,是幼稚的,以为世界一片黑暗、社会充满邪恶的人,也是幼稚的,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善就是恶,不是正就是邪的两极教育,会形成孩子错误的世界观。所谓的世界观:其实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世界上各种事情发生概率的认识。概率意识应该是孩子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的内容,概率意识是世界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遗憾的是,概率意识没有作为重要的素质进入家长教育的视野!形成概率意识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广泛接触真实的现实世界。许多家长不许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不让孩子独立去处理一些简单的社会事务,把孩子封闭在学校这个小小的书本世界中,使孩子以书本教材为依据建立起来了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家长的这些做法,其实是剥夺孩子社会交往的机遇,妨碍了孩子接触真实的世界,最终妨碍了正确概率意识的形成剥夺了孩子世界观的健康成长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在面对真实世界,真实的自我的时候,不仅仅需要面临艰难的调整,产生很多完全可以不产生的挫伤感,有些孩子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关于概率教育的具体做法,我建议各位家长,在孩子的独立期以前,也就是11-2岁以前,孩子接受的教育内容,应该是积极、明朗、美好、善良、正义的培养孩子积极的心理反应定势倾向,树立美好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从孩子的独立期开始,就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了解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接受世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引导孩子宽容地接受不同的思想、观念,从容地应对不同的价值观与不同的行为模式。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汇报今天的事情: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好事?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坏事?谁的想法让你惊讶?谁的做法让你不解?提示孩子还有可能遇到的现象。告诉孩子一切皆有可能,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告诉孩子不要有好梦一定会成真的强烈期待,引导孩子以多样的视角,开放与调适的心态面对现实中的意外,告知他自己生活的环境的局限性,认识自我的真实状态,教孩子懂得应对,学会包容,既包容社会,也包容自我,当然也包容家长与教师的不足。特别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在家长的羽翼下可以保护他的时候,在他还没有进入真正的社会生存环境的时候,多多提供孩子接触社会的可能性,要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人、不同事的机会,为孩子提供对同一件事各种不同看法的信息,让孩子看到与接触人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建立对世界自然常态的观念,并把自己的概率判断与期待,调整到与这个自然常态相符合的位置。至孩子上大学的年龄时,实现与现实的常态的无缝接轨,这样的孩子才能从容应对社会,在这里我还要对那些音乐天赋特别突出,显得光彩照人,前途无量的琴童家长多说几句,努力能够提升天赋潜能的表现水平,增加成功的概率,但是自己的努力,不能改变竞争对手努力还是不努力的概率,也不能改变自己孩子天赋的限制,更不能改变天赋更高的孩子在这样概率的判断下,应该教会孩子坦然面对现实中“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现实,带着这样的心态,踏上通往成功的道路,我们努力进取,朝向成功的方向前进,但我们要了解不同层级、不同水平成功的概率分布,抱着“成材靠努力,成功靠机遇,成名靠运气”的心态,迎接现实中的失意,面对环境与自我中的缺陷,成不骄,败不馁。既不守株待兔,期待小概率的好事落在自己头上,也不杞人忧天,担心小概率的坏事一定在自己的身上发生。在音乐事业中,追求成功有点像买彩票,成为大师、明星,就像中头彩,我们应该把提升获奖的概率交给自己。“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讲的是有准备能够提升获得机遇的概率,却没有说,有准备的人就会一定会有机遇。其实生活中的很多挫伤感,都发生在当我们面对现实而不得不放弃那些以理想面貌出现的时候。都发生在那些给我们宽慰与快感的成见,在一个新的环境中,被现实挑战戳穿的时候。虽然我们仅仅是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但我们承受的,却是理想破灭的痛苦!这样的例子,在音乐学院这个圈子中见到的太多。

我的父親经常给我们讲他的遇事“三之理论”:叫等闲视之,泰然处之, 漠然置之,如果一个人,遇到挫折与不如意的时候,能够做到“等闲视之”的淡定;遇到意外冲击的时候,能够做到“泰然处之”的从容;遇到恶意伤害,能够做到“漠然置之”的大度;那么这个人会有很强的抗挫折的能力。但是这三“之”中,“等闲视之”是泰然处之与“漠然置之”的前提,——而产生“等闲视之”的前提,则是对现实中的事件发生的概率有一个清醒的判断,与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培养孩子权衡智慧、退保策略

培养孩子接受现实常态,迎对现实生活的挫折的第二项教育任务是,培养孩子权衡的智慧、退保的策略。不在“僵化理想”被打破时产生破灭感,我在前面讲的“母女二人在我办公室哭作一团的例子中,孩子觉得,自己如果考不上中央音乐学院,就不知道还能干什么,母亲觉得,孩子要是考不上中央音乐学院,全家都没法活了”。还有我们前面讲的,那个三年考不上中央音乐学院的孩子,这些人的思维特征——注意与教育的问题中重复问题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特征:那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类人都缺少“退一步海阔天空”,“退而求其次”的人生策略。在人的社会生活中,那些单纯理想主义,为了目标,不计成本,为了理想,不惜代价的人,他们不仅仅容易受到挫折,而且,一但受到挫折,就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伤害感,崩溃性失落感,与一蹶不振的后果,这些人的思维本质特征是:缺少权衡的智慧。缺少退保的策略。人生是复杂的,社会是复杂的,一个人能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决心与努力,还取决于个人的能力与天赋,资源与成本,周边的群体关系、社会组织结构的形态与关系,竞争者的情况,以及机遇与运气等等偶然因素,为了综合因素中利益与价值的最大化,人需要有权衡的智慧,需要有退保的策略,在生活与事业追求中无处不需要权衡!权衡每个目标的权重,在每个目标成本消耗的投入与利益回报关系的权衡中,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这不仅仅决定着目标能不能达到,还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容易受到伤害,是否会因挫折而一蹶不振。我们见过很多大学生,血气方刚走向社会,满腔热血,一身激情,怀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追求自己的工作、事业与人生的理想,不知道忍让,不知道妥协,不知道退而求其次;几年下来碰得头破血流,磨去了性格的棱角,磨去了思想锐气,更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从理想主义迅速变成虚无主义,最重要的是,面对在这样失败的结果,他们可能还认为是社会现实的错误,而缺少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目标本身的问题的反省!以至于他们会沉陷在内心的伤痛苦中难以自拔。最后产生彻底的理想破灭,最终的结果,连本来完全有可能达到的目标,完全有可能取得的成就,完全有可能拥有的幸福生活都失去了。在音乐界也有一些天赋很高的学生,他们直奔明星、大师级音乐家而去,受到几次挫折,最后发现达到不到人生的终极理想,结果丧失了起码的学习动力、敬业精神与职业态度,结果花去了整个幼年、童年、青年的时光才练就的专业水平,快速下降,最终连一个普通音乐工作者的岗位都胜任不了。

三、教育的责任

形成一个人这种生活与事业的态度,教育是有责任的。理想教育与贬损教育并举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可能大家都会在自己的单位中见到这样的现象:那些成绩很好,受过很好教育的人,还不如没有很高学历、不太优秀的人工作踏实肯干,大家有没有想过,社会上有一些人不爱岗敬业与理想教育有什么关系?如果一个人从小接受长大了要当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艺术家的理想教育,但是最终他只能当一个普通的老师、职员、公务员、文艺工作者,于是他产生了当下的工作状态不是我的理想状态,当下的工作岗位是我人生理想破灭后无奈的选择!你想想,有这种心理的人会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吗?我一直觉得,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个人不安于本职工作,不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是与以往片面的理想主义教育有关。提出理想主义僵化我从来不反对理想主义教育,我反对的是“理想主义僵化”!缺少现实生存教育的理想教育,缺少职业态度与敬业精神的理想教育,是会导致“理想主义僵化”的教育!缺少权衡智慧,与退保策略训练的教育,会在僵化的理想破灭时产生挫伤感。许多朋友可能听说过,在决策学中有一种分析叫SWOT分析,S,是strengths,强项,优势的意思,W,是weaknesses,弱项,劣势的意思,这是对内部自我资源的分析;O,是opportunities,机遇,利益的方面,T,是threats,威胁,损害的方面。这是对外部因素的分析一项决策,应该在这四个方面充分分析与权衡,做出最终的选择。这才是理性的选择,这才是成熟的思维方式。而缺少这样分析的前提,就去追求一个既定不可变的理想目标,盲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理想主义僵化”。理想主义教育,要伴随着防“理想主义僵化”同步进行——注意与教育中的问题中的重复。我认为,孩子们应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权衡思维的训练,在有一定社会化程度以后,应该进行复杂因素与多因素价值取向冲突的权衡训练,而不仅仅是简单、片面的理想主义教育!我把人的僵化分为“教条主义僵化”与“理想主义僵化”。“教条主义的僵化”已经被认识与批判,但是“理想主义僵化”却还因蒙着崇高的道德色彩被人无条件的推崇。在现行的教育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折不弯”的精神被蒙上了,崇高的道德色彩,“退而求其次”“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则被看做是不光彩的耻辱的人格。在人格理想中,对“宁折不弯”的精神的推崇,远远高于对“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的评价。在我们的国民教育中,缺少关爱生命的教育,把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行为奉为至高无上的生命境界,与很高的道德评价。把事业成功的目标,个人的功名凌驾于生命的价值之上,凌驾于生活幸福之上,而没有赋予热爱生命以伦理与道德的地位。我认为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那些不珍爱自己生命,也不尊重他人生命的严重后果。这样的教育,使一个人在理想面临现实不可逾越的障碍时,没有给接受现实、放弃理想以有尊严的解释,没有给权衡、退忍以道德层面的支撑。有一些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自杀,虽然每个人都包含这样那样的具体而复杂的原因,但是我认为,还包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既缺少权衡思维、退保意识,又没有退而求其次的道德支撑。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从抗挫折能力培养角度出发,从生活的智慧高度,我们应该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些被蒙上“羞耻”色彩的生活智慧正名,赋予这样的生活策略以智慧的名義,给这样的生活智慧以道德的支撑。

我的好友邢维凯教授说过一句话,“人生在世‘权衡二字”,无论在学习、工作、事业,还是家庭、婚姻、生活上,权衡思维都是人最重要的思维,培养孩子的权衡的智慧、退保的策略,也是教育重要的任务目标。

周海宏    博士、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权衡理想主义概率
概率与统计(1)
概率与统计(2)
权衡
最高的权衡境界
拉丁新风
概率与统计解答题集锦
严爵 以最理想主义的态度做一张“现代艺术”
表白
理想主义的感召
校徽消失说明了什么(讨论)/自信不能带有理想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