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与外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2020-03-28 15:16吴雯邹晓萍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1期
关键词:实验班显著性理解能力

吴雯 邹晓萍

【摘 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与基于传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探索基于个人导向和碎片化阅读教学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总的来看,实验班的总体阅读成绩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班的阅读成绩提高幅度。从题型体现方面来看,两个班在阅读测试的细节题测试结果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词汇题,主旨题和观点题体现这三类题目的测试结果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对阅读阅读理解中处理词汇题,主旨题和观点题型方面效果显著。这项研究结果对改进当前阅读课程的教师本位,构造学生的个性化知识体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研究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工具的网络覆盖,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也层出不穷,同时也出现了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作为移动终端的信息传播载体,全新的媒体传播格局初步形成。新型媒介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信息传播的方式,现如今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信息更加便利,使得快餐式文化消费、浅阅读现象司空见惯,微信、微电影、微公益、微生活等“微”事物层出不穷,推动并加速人类进入“微时代”。在微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呈现短小精炼、即时高效的特点,仅通过寥寥数语,信息传播者就可以迅速将所思所想传递出去,而信息接收者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获取海量信息,从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微时代信息服务的传播渠道增多,注重对传统信息内容的精炼重组,扩大了碎片化信息传播方式,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碎片化阅读资源,促使深度阅读向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发展。各大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机构,面对碎片化信息资源的日益增多,面对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必须把握微时代信息服务特征,巧妙地利用碎片化阅读为外语阅读能力培养带来的新契机,形成以互联网为支撑,营造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促使培养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能力的新型阅读模式。

1.1碎片化阅读概述

就目前所收集文献,我国开展碎片化阅读研究为时不长,最早的研究起始于2007 年,于2013 年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对于碎片化阅读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没有权威界定,只是有学者尝试性地提出个人见解,如有的学者认为碎片化阅读是指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技术工具,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的方式,属于移动阅读的一种;有的学者认为碎片化阅读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从阅读模式上来说,读者通过手机,平板等各钟电子终端进行的非完整、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另一层是从阅读内容来说,指读者阅读的内容篇幅短小,不限制内容载体形式[1]。就收集到的文献来看,大部分学者在谈及碎片化阅读时普遍认为碎片化阅读单指通过各类电子阅读终端,尤其是移动电子阅读终端,在零碎时间内随时随地、断断续续阅读短小、片段化内容的阅读模式[2]。

综合上述意见,可以看出许多学者都认为碎片化阅读是一个相对概念而非绝对概念,不能绝对地把某种阅读说成是碎片化阅读,其往往需要相对于另一种阅读方式来讨论。由定义可知,碎片化阅读主要应有三方面特征,即阅读内容碎片化,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载体多样化。阅读内容碎片化,即阅读的对象碎片化,阅读内容多是片段、非线性、短小的信息,且超链接的存在让阅读显得更加发散。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时间由单次、大时段向多次、小时段转变。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成为载体,可在任意时间和环境下进行阅读。除此之外,碎片化阅读还有阅读注意力的转瞬性,内容传播主体的多样性,阅读层次浅表化,阅读个性化的特点[3]。

与此同时,众多学者对碎片化阅读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其可应用于很多领域。有学者研究碎片化阅读对高中教学阅读的影响,认为碎片化阅读对于高中生阅读教学既有利也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刘晶瑛2016);有学者探究碎片化阅读与城市外来工阅读能力的关系,提出阅读材料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外来工字词解释和段落理解能力(伏干2018等人);大学生的碎片化阅读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并探讨其成因(刘芬2017);也有很多学者探讨研究将碎片化阅读应用到图书馆管理工作当中。由此可见,碎片化阅读渗透到社会中的各个群体,而在搜寻相关文献过程当中,较少文章是关于碎片化阅读与外语阅读能力相关的研究,在如今瞬息万变的时代,充斥着各种移动客户端,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碎片化阅读是大势所趋,我们应与时俱进,探究碎片化阅读与外语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各大高校,大学生自己认识到碎片化阅读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举措。

2.研究方法

2.1研究主题

在确定研究方法之前,笔者也查阅一些关于外语阅读能力相关文献。目前较为广泛用于提高学生外语阅读能力的方式有两类:一是有从词汇、语法、语篇入手的传统教学法(宋建英2001);二是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之后,得出批判性阅读教学方式比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从根本上大大提高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蒋婕、欧美娥等人)。这两种教学法是目前大众倾向于采纳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如今这个资源丰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碎片化时间多的时代,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法以及批判性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是仍然是不够的,外语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去阅读一些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碎片化内容,并慢慢将这些碎片化内容整合到相应的知识框架中,进而形成一个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知识体系。为了探究碎片化阅读与外语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2.2研究问题

本研究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探讨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与此同时,为了取得更为直观和可信的研究结果,本实验对比了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和基于学科导向的传统阅读教学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索以下問题:

1)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与基于学科导向的传统阅读教学法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有何异同?

2)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在不同的阅读任务和题型上对英语专业阅读理解的影响有何异同?

2.3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江西理工大学大三英语相关专业学生共 60 人参与调查。随机编入实验班30人和对照班30人。这些学生平均年龄为22岁,两个班男女比例接近,入学分级考试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被试信息如表1所示。

2.4 研究方法

2.4.1实验-对比法

实验班采用以传统阅读教学与碎片化阅读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为期一个学期5个单元的阅读课程教学中,每次课程需要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以传统阅读教学与碎片化阅读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学到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范围内的知识,它鼓励提倡学生课后利用碎片化时间搜集与主题相关内容,可跨学科,跨领域等各个方面,使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形成以个人为导向的个性化知识体系,在做有关阅读题时能节省阅读时间,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促进学习者自己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于本单元内容的独到见解,自己去搜集资料,分享阅读内容,在课程结尾,让学生完成相关背景的一篇推文的课后阅读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上学到的阅读技能。

与实验班对应,对照班以传统阅读任务教学方式,先是向学生介绍文章的作者及其他背景信息,然后向学生讲解课文,包括词汇,句法,语法,修辞以及语篇结构等内容,最后通过做题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在讲题过程中渗透阅读解题策略。

2.5研究工具

为了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的量化性测试手段是阅读理解测试试卷。

3.研究结果与讨论

实验围绕两个研究问题展开。首先通过学生前测和后测阅读成绩的总分和小项对比,分析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对大学英语阅读的整体影响。继而根据前侧后测阅读各题型分数体现的差异性,解析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对大学英语阅读的具体影响。最后则综合分析了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影响的原因。研究过程中所有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25.0进行分析。

3.1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对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整体影响

表3和表4分别显示了两个班的学生在前测成绩中的总体得分和听力部分的4钟题型得分情况。

为了对下一步实验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笔者将前测部分的四种不同题型体现的得分情况也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见表4。

两个班的前测总成绩显示(见表3),在0.05的置信水平上,尽管实验班的总平均成绩(80)略高于对照班(75),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223,P=0.997),并且表4也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阅读水平不仅在总分上无显著性差异,具体到4个不同的题型体现(词汇题,细节题,主旨题,观点题)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P值(0.711,0.823,1.156,0.657)均大于0.05.

在一学期两个班一直采用不同模式的听力教学之后,为了考查实验班在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模式下阅读水平的变化,本研究将实验班前测后测的 阅读水平量化成数据进行了配对t检验(见表5)。

可以看到,实验班在测试前总成绩平均值为80,试验后为87.5_,P值0.096_小于0.05,表明实验班前后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也说明,在这个学期中,针对实验班所运用的碎片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具有有效性。同时,笔者对实验班前测后测的配对样本进行了分析,见表6.

实验班前测、后测的阅读水平在词汇题、细节题、主旨题、观点题等题型的体现方面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性,其P值均小于0.05,实驗班的阅读的水平明显的提高了,这与总成绩配对样本验证的结果一致。

为了和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与碎片化阅读教学做比较,经过一学期不同模式的阅读教学,我们还采用了与前测相比题型相同,难度接近的阅读测试理解题对学生进行了后测,收集的后测结果见表7。

根据前侧和后测成绩的比较,从整体影响来看,经过一学期的教学,两种教学法都使学生的阅读成绩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基于个人的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较传统阅读教学方式而言,成效更为显著。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测试总成绩总平均分比对照组高出7.5分,且p值(0.006)显示,他们取得的成绩与对照班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小于0.05)

3.2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对大学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影响

前面的论述表明:两种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处理不同题型的阅读会产生影响。我们用SPSS25.0软件对后测阅读测试试卷4种不同题型的得分情况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见表8

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后测中独立样本,我们发现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对于细节题型不显著,而对处理词汇题,主旨题和观点题则体现出了差异性。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实验班测试的细节题型一项显示的结果与对照班这一类题目测试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细节型题目测试方面,p值0.754>0.05可以推断出两个班的成绩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这一结果表明,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对学生在处理细节题型方面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处理细节题型没有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但也没有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

测试结果显示,对于细节理解题型,两种阅读教学方式的差异性也可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表明,受试者在处理细节题型(22.5>20)中,实验班的成绩略高于对照班。阅读理解的细节题型主要考查的学生的精读能力,只需受试者通过题干找到关键词,并在文中准确搜索到答题区域,顺藤摸瓜,大部分只要对那一小片区域的内容理解就能做对相应题目。这无论是传统阅读教学,还是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都会教授语篇分析能力,所以细节题型两组的差异不显著。

因此,该实验表明在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虽然将碎片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教学结合,强调形成学生个体所特有的知识体系,但不会在细节题型处理方面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更不会因为强调碎片化阅读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而使得学生的语言技能受到消极影响。

(2)实验班测试的词汇题、主旨题和观点题这三类题型显示的结果与对照班这三项题目测试结果呈现显著性差异。如表8中,词汇型题目方面P值0.037<0.05,主旨题方面P值0.016_<0.05,观点题方面P值0.003<0.05,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要求。由此可见,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的学习者在词汇题,主旨题和观点题更为擅长,说明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在这三类题型的处理方面更具有优势。

3.3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从学生对于文章的相关兴趣点出发,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与课文主题和内容相关文章,教师向学生推荐好用的阅读app 或者公众号,教学生如何搜索质量高的文章。学生的兴趣点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是对课文有疑问的点,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有疑问的点去搜索相关文章,间接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达到累积式阅读的目的,提升学生词汇量,同时形成学生横向的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而后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与学生一起阅读文章,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穿插着教授学生语篇分析能力,阅读解題策略,这一阶段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能力、语篇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同时形成纵向的学科知识体系。最后,教师推荐一篇主题相关推文,布置一定阅读任务,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以检验教学效果。

在测试中,词汇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上下文的理解能力和课外词汇的积累,主旨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观点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在一个学期学生在基于以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阅读教学之后,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个性化阅读,形成累积式阅读,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实验组的学生在进行累积式阅读之后,词汇量应比未经常进行碎片化阅读学生多很多,也能大大拓宽学生知识面。在完成词汇题时,学生词汇量增加,更有利于学生更加迅速理解上下文内容,快速而准确选出正确选项:如若学生恰好掌握的考题所考词汇,则能更加提高做题正确率。在完成主旨题和观点题时,词汇量的增加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如若学生在课后就已经阅读过此类文章,了解作者背景,文章事件发生背景,则更有利于学生选出正确选项,也能大大节约时间。因此,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词汇题,主旨题和观点题的能力。

与此对照,基于教师导向的传统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被动地学习,强调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英语阅读过程中围绕着文章内容和阅读策略讲解。而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讨论,分享交流以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在测试过程中,实验班的学生阅读文章速度更快,处理相应题目速度也更快,这是因为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知识体系,在阅读文章时能提取出相应内容帮助处理相应题目。而对照组的学生的知识中大部分是学科知识,通用知识相对较少,英语阅读理解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如若对所阅读内容不了解,则会加大处理题目的难度和增加做题时间。

4.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从实证的角度研究调查了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对学生处理不同类型阅读材料的潜在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尽管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入学时的英语阅读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教学之后,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的学生的成绩,说明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在总体上能够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此外,两组学生处理细节题虽然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班在处理词汇题、主旨题、观点题时优于对照班,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模式在处理这三种题型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具有更大优势。

总体来看,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阅读教学模式是值得肯定的,基于个人导向的学习和碎片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且没有因插入了碎片化阅读而出现减弱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现象,这对于改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海珍. “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03):95-97+103.

[2]吴媛媛. 论“碎片化阅读”的常态化——浅析信息过载对当代大众阅读方式的影响[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12):41-42.

[3]卢玉红,侯艳,刘川. 我国碎片化阅读文献研究进展[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06):49-53

[4]张文亮,蒋秋子,尹一村. 大学生碎片化阅读行为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06):79-83.

[5]王承博,李小平,赵丰年,张琳. 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5,36(10):26-30

[6]伏干,林楠,屈青青,李甦,罗春明,李兴珊. 碎片化阅读投入与城市外来工阅读能力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18(02):108-117.

[7]刘芬.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8]宋建英. 论在大学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5):86-87.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猜你喜欢
实验班显著性理解能力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浅谈商标的显著性对于商标应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