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邪教教徒教育转化的心理学对策及建议

2020-03-28 15:16庞翠菊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1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

【摘 要】本研究拟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及近年来国内外邪教组织及相关案例,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心理动力学、人本主义、小组治疗和认知治疗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反邪教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反邪教;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动力学理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外研究

目前我国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但是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气温环境的影响,还可能会有小规模短暂的爆发,我国进入了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思维、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某些邪教组织也可能会利用疫情去进行一些违法犯罪活动,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

邪教问题目前来说是一个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国外关于邪教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21世纪转变为实证方面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其中以心理学角度的研究为主,主要是对邪教教徒进行行为矫正方面的研究,美国的心理学家玛格丽特·泰勒·辛格、安东尼·罗宾斯等学者对邪教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由于美国文化比较推崇个人主义和,所以在定义邪教时更强调邪教对教徒及其家庭在心理、生理及经济等方面的伤害,之后才是邪教团体活动对国家、社会造成的潜在伤害;美国学者凯瑟琳·曼恩认为:关于邪教的相关研究,应该更关注邪教团体的活动是否伤害到其成员、是否有持久的欺骗性[1]。日本学者甲贺吉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邪教痴迷者信教的个人原因(个体的自我缺失)。关于邪教治理方面,国外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理和防控方式,有学者提出从个人来说提高个人的辨识能力及预警能力,谨慎入教;从社会角度来说,日本曾使用反宗教团体的力量,进行反洗脑,揭露邪教组织的罪行、内幕等,限制其发展和壮大。

(二)国内研究

国内邪教问题自古有之,但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始于宗教学、心理学等学者投入研究的20世纪末。对于邪教的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进行高质量研究的不多,很多都是“拿来主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邪教相关问题主要从两方面,一方面是定性研究,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属于这一类,虽然有些涉及心理学,但在具体的内容中主要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证。例如:魏悦怡在其研究中只有极少部分以犯罪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邪教组织犯罪的原因[2];王丽娟在其博士论文中也涉及到心理学在邪教痴迷者成因分析中的重要作用[3],以国内外邪教问题的治理对比为主,所以心理学方面的相关论述不多;朱季康主要分析了邪教信徒的心理特征,从预防和矫治两个角度进行心理干预和转化教育[4],而王惠玲老师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邪教痴迷者入教的内外成因,并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提出矫正的方法[5];另一方面是定性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极少,陈青萍、高丽、周济全从预防的角度出发,为了提高社会公众对邪教团体的认知度,参考国外相关量表,编制了《邪教团体检测项目》量表[6],提高研究的社会适用性,这一研究是较为实用的实证研究,能大范围的应用于社会大众,更能提升大家对于邪教的防范意识,但相关的实证研究国内较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取样问题,但是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方向和思路。

二、新时代邪教教徒教育转化的对策建议

(一)结合精神动力学治疗方式进行教育转化

根据庄东哲、刘景堂的研究,“神经症患者所具有的情绪表现:焦虑、恐惧、易怒等和植物神经症状群都在“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有不同程度的体现[7]”因此,对邪教教徒进行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引导教徒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内心,让教徒明白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并通过社区帮扶尽可能的在生活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适当参加文化活动和教育活动,增加教徒的表现机会及存在感,充实生活;同时,引导邪教教徒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或困难,而不是采取逃避的方式方式欺骗自己,活着自己编织的梦里。

(二)结合人本主义治疗方式进行教育转化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的杰出代表罗杰斯主要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其基本目标是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的成长,其基本假设是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潜能的倾向,其基本治疗策略是承认、接纳并澄清来访者的感受,以来访者为中心,积极无条件关注来访者,不对其进行任何价值判断,在此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共情、真诚、开放、价值中立。大部分邪教教徒长时间接受所在邪教的同化,其思想内容都是邪教宣扬的内容,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邪教也不允许有,因此其他思想很难进入其內心,在对邪教教徒进行教育转化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邪教教徒的心声,支持教徒,让其信任工作者,让教徒明白工作者是理解其感受、并支持其感受,在此过程中要做到不批判、不否定、接纳邪教教徒,真正做到共情,让其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被认可、被尊重的,在此基础上也会拉近工作者与邪教教徒的关系,也会让邪教教徒在交谈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真正的冲突是什么,导致焦虑和不幸福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更利于其思想的转变和行为的转变。

(三)结合小组治疗方式进行教育转化

小组治疗主要包括婚姻家庭治疗和社会支持小组,小组治疗的优势是用更少的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帮助更多的来访者;能够更好运用小组力量影响个体改变不良行为;为参与者提供了类似家庭成员的集体,可以使个体的情绪体验更好的得到矫正;小组经验的相互分享可以打破个体对于多元性的无知状态;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个体可以为其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以往研究中发现,很多邪教教徒都是同一个家庭中的几个成员都参与其中的,通过家庭治疗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转化,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每个家庭的整体结构及作用与家庭之中的各种力量,通过沟通和交流,改变家庭结构中的“不良的”元素,并同时创造和维持新的、更有效的家庭结构。社会支持小组治疗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据相关统计,美国每年大约有几千万成年人参加这类小组,因为这类小组活动没有权威专家指导下进行活动,有共同问题的人一起沟通与交流,更容易度过难关。有些邪教教徒往往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或事业不顺,比较自卑,没有倾诉和求助对象,更容易被邪教组织所利用;而邪教教徒之间的相互沟通及共情正好填补了心灵创伤,弥补了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位,通过社会支持小组的帮助,结合其他的心理治疗方式,可以让邪教教徒转而信任并参与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当其中某个教徒对小组感到满意时,其他教徒就会受到积极影响,更有利于邪教教徒的教育和转化。

(四)结合认知治疗方式进行教育转化

认知治疗主要强调通过改变来访者对其重要经验的思维方式来改变他们有问题的情感和行为,其中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强调:“让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不合理的解释和评价”。面对邪教教徒,在对他们进行教育转化过程中,要通过改变他们的所谓的“永生”“成佛”非理性信念来改变他们的情绪和被邪教组织统治的思维方式,最终改变不合理或过激的行为。具体操作如下:(1)和邪教教徒建立良好关系,通过沟通,让其明白目前自己的行为表现和之前(进入邪教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出现这些表现原因是什么?即非理性思维。如:只要加入“灵灵教”,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可以避过所有灾难。(2)在建立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其领悟到内心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是造成其情绪困扰的根本原因,其不合理信念一般有三个特征:对自己或他人的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灾难化的思维习惯。(3)通过沟通,让邪教教徒写下不合理的消极的想法,并帮助他们分析其不合理性,形成合理的自我认知。可通过网络建立微信、QQ群等,在里面讲解反邪教知识,播放反邪教相关视频,受害者相关视频、全能神等邪教组织的骗术揭露等,使其逐渐认清邪教本质,进行认知上的逐步改变。(4)要不断强化其认知,并尽可能在生活或其他方面给予适当的帮助,提高其自我价值感,从而彻底摆脱邪教,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结合心理学治疗的方式对邪教教徒进行教育转化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显著效果:一是通过小组治疗等方式可以为邪教教徒提供社会及心理支持,进而减轻他们内心的痛苦;而不是从邪教的极端活动中获得归属感或避免痛苦。二是通过认知领悟疗法让邪教教徒逐渐转变不合理的非现实的想法和信念,接受合理的现实的认知和想法,逐渐回归到正常人的心理状态。三是通过结合心理动力学的治疗方式,让邪教教徒逐渐明白内心真正的需求,借助于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在实际生活中不断的获取成就的过程中逐渐脱离邪教组织。

参考文献:

[1][美]凯瑟琳·曼恩:《邪教:洗脑背后的真相》序言载[美]瑞克·艾伦·罗斯:《邪教:洗脑背后的真相》,关群译,和平图书有限公司,2015 年,第 V 页。

[2]心理学视角下邪教组织犯罪原因、防控的分析[D] 魏悦怡.山东大学 . 2013(11).

[3]王丽娟.中美法日当代邪教问题治理对策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學,2018.

[4]邪教信徒教育转化的心理学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7,2:81-84.

[5]王惠玲.心理学视角下邪教痴迷的成因及矫正方法[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03):53-55.

[6]陈青萍,高丽,周济全.邪教团体检测项目:量表编制与信效度研究[J].世界宗教文化,2020(01):57-65.

[7]庄东哲,刘景堂.从心理学角度看迷信、邪教痴迷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02):127-129.

作者简介:

庞翠菊,1984年8月21日出生,女,河南开封人,研究生学历,毕业于郑州大学,专业为心理学,研究方向为人格心理学,讲师。

基金项目:

2020年度郑州市社科联反邪教调研课题(项目编号:ZZFXJ202002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视角下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管理
“没有用”的心理学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什么是心理学
对待中职学生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跟踪导练(二)5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