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标题的隐喻及社会功能解析

2020-03-30 03:30周燕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会功能隐喻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网络新闻标题存在着大量的隐喻现象,其认知机制基于始源域和目标域在某一点上的相似性或相关性,从而成功地用始源域映射目标域,创造出生动形象,幽默讽刺的语言现象。经济、幽默、讽刺及提醒是娱乐新闻标题隐喻的主要社会功能。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隐喻;社会功能

1. 引言

网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交流和沟通也日渐频繁和重要,为了简短明了、快速省力、自由灵活,网民们之间进行文字交流时,“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多样化的网络语言最大的共性是几乎所有的网络语言都使用了隐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人们常说的点睛之笔说的就是新闻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不仅可以概括文章内容,更应该做到万花丛中一点绿,醒目亮眼,一望而生心喜之。为实现这一目的,隐喻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新闻标题的常客。Lakoff认为,“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是人类主要的思维方式”。隐喻是从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系统性的跨域投射。隐喻的关键是我们用一个范畴内的概念来理解和定义另一个范畴概念,即以一种人们已知的熟悉的事物去描述另一个未知的陌生的事物。因此,本文作者以网络娱乐新闻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解析它们的隐喻用法。

2. 网络新闻标题的隐喻用法

2.1 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是指用一个概念的结构来构建另一个概念的结构,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在使用结构隐喻的过程中,并不是直接使用整体进行隐喻,而是通过整体各种具体要素的类比进行分段式隐喻。

新浪娱乐新闻标题写到“沈腾确认备战央视春晚,不透露细节‘等官宣”。通过对它的隐喻分析,发现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往往存在以下对应关系:

戰争的主要构成是,敌对双方,在一个特定场地,为了某种利益,使用武器互相厮杀,直到一方被另一方制服。人们经常使用战争隐喻是因为,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人们经历过无数的战争,或是朝代更替的内战或是抵御外族列强的侵略战争,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熟悉和了解战争的内容和本质、战争的对立,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的意义,因此人们容易按照战争的模式去思维、理解和建构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

2.2 空间隐喻

“所谓空间隐喻就是把那些‘相对简单的、在我们的日常身体体验中不断重复出现的结构,如某种空间方位或关系:上一下,前一后,部分一整体,中心一边缘凭借想象力从空问始源域投射到非空间的目标域,藉以理解和描述各种非空间结构和概念。”。在标题“清华学霸团摘下《出彩中国人》最高荣誉”中出现“下”的概念,而上-下在新华字典中的原意指位置的高处和低处,如,楼上,楼下;上边,下边。在隐喻作用下,人们习惯用“上”来形容美好的,高尚的,尊贵的事物,如上品,上善若水,皇上等;反之,“下”用来指代那些败坏的,卑劣的,低贱的事物,如下策,下贱,下三滥等。清华学霸团摘下《出彩中国人》最高荣誉,说明清华学霸团比其他选手能力强,水平高,获得《出彩中国人》最高荣誉。

2.3 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是用物体的概念或概念结构来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经验。“在本体隐喻中,人们将抽象的思想、感情、事件 、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成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从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和量化,识别其特征和原因”。常见的本体隐喻为实体和物质隐喻、容器隐喻、拟人隐喻这三小类。例如“每个虎妈身边,都有个乖娃”属于实体隐喻。“实体隐喻,是指人们借助有形的、有界的、具体的实体或实物来理解和认识无形的、无界的、抽象的、概念的隐喻。通过实体和物质来理解我们的经验,这就使得我们能把一部分经历作为一种同类的、可分离的物质来看待”。在人们认知中,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残暴,危险和使人闻风丧胆的动物,这里把母亲比作虎妈,说明母亲严厉,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孩子也比较惧怕母亲,类似于人们对脾气火爆,凶悍的让人害怕的女生称为母老虎的情况。

3. 隐喻的社会功能解析

人们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就是交际。而隐喻的社会功能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对信息内容的产生,加工,传播,再加工和认可接受过程中所起到的各种作用的总和。

3.1 经济功能

人类的语言是有限的,人们往往会借用现有的词语通过不同搞得表达方式或借助标点符号等工具试图来表达某一特定的概念或新概念。因此,网络新闻标题借用大量的隐喻,用有限的语言来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现象、新事物即时地报道出来,从而向人们描绘无限想象的世界。正像著名的语言学家Leech所提出的经济原则(Economy Principle)指出,当我们接触的信息能够在形式上简洁精练又不会完全损害信息的意思时,语言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就会使用省时又省力的方式,这也是语言学中的省力学说,语言的发展就是有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人们习惯用短小精悍的语言来高度概括语言含义。由于网络的普及,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如何在有限的短时间内抓住人们眼球,使人们能够停留驻足和欣赏,是对每一个新闻标题的考验。因此新闻标题常用隐喻省事省力,独具语言特色,关键时刻吸引眼球。

3.2 幽默功能

“虎妈”这三个字言简意赅的把妈妈是一只母老虎的信息完美的呈现,人们看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中的拿着擀面杖管教孩子写作业的“老母亲”以及虎妈式教育,它的幽默特质令人印象深刻。维特根斯坦说:“幽默不是一种心情,而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束定芳教授把隐喻的功能总结为:“修辞功能;诗歌功能:组织人类概念系统和引导人类经验的认知功能:以及取得团体认感与表达委婉和礼貌的社会功能。”隐喻作为认识事物的新视角,其认知功能和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幽默的实质不径相同。在当今高速发展的快餐时代,人们生活压力大,焦虑感强烈,幽默可以让人忘记烦恼,变得快乐。比如大火的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吐槽大会》以及爱奇艺自制节目《奇葩说》就是抓住观众对幽默的头号需求才赢得高人气。“虎妈”隐喻的幽默感,给人们强烈的画面感,具有强大的减压能力,因此能快速抓住网友的眼球,成为娱乐圈热点新闻。

3.3 讽刺功能

讽刺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irony)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对娱乐圈的落后思想,不良风气,错误行为,新闻标题通常用隐喻的讽刺手法进行披露、批判、贬低和打击,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需要加以改善和杜绝。标题隐喻的讽刺功能更能对抨击对象的缺点和丑陋之处起到振聋发聩的效果。讽刺的力量在于平地一声雷,又避免了平铺直述的无聊和尴尬。在《虎妈战歌》一书中,作者蔡美儿为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为此,沾沾自喜,自以为是,还著书鼓吹她的教育成功学。现代教育提倡科学的爱的春风化雨式教育,而反对打骂,棍棒底下出孝子式的传统教育。“虎妈”是对一味追求分数,排名,而不顾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所有家长的讽刺。

3.4 提醒功能

“虎妈”这一概念隐喻还具备提醒功能。它提醒人们要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成功,不是考上好大学,毕业后找到世俗眼光中的好工作就是成功,而是引導和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父母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强压在孩子身上,所以用虎妈式的压迫方式来强制孩子学习。“虎妈”也在提醒大家是时候在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用专业和科学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制定属于自己的成才计划。孩子的成长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分数的高低。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格健全,助人为乐,独立自主的学生,能够在热爱生命,享受生活之余为社会尽绵薄之力,实现人的社会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隐喻是人类隐喻思维符号化的产物,即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思维方式,是人们认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表达方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交际工具。网络语言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运用的普及而越来越丰富,已经成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更重要的是网络新闻标题存在着大量的隐喻表达,这进一步说明隐喻在我们日常生活言语交际中的重大意义。隐喻一般分为结构隐喻,空间隐喻也称方位隐喻。隐喻的普及及流行离不开它的经济、幽默、讽刺和提醒等社会功能,隐喻的使用和传播加强了网民之间交往的亲密度。

参考文献:

[1]Lakoff, G.And Johnson,M.1980.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Leech,Geoffrey.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P67.

[3]毛力群.网络语言: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3).

[4]韩玉强,刘宾.汉语空问隐喻时间中的“前”、“后”认知[J]修辞学习,2007,(4).

[5]束定芳.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

[6]束定芳.亚里斯多德的隐喻理论[J].外语研究,1995,(3).

[7]束定芳.论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句法和语义特征[J].外国语,2000,(1)

[8]杨洪艳.从古代民谣看概念隐喻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9]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10]郑银芳.隐喻理论及其发展[J].外国语文,2009.

作者简介: 周燕 1987,三亚学院 外国语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社会功能隐喻
爱的隐喻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析
壮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会功能探微
浅谈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