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模特体基本型结构的考证

2020-03-30 04:00常卫民闫旭燕
关键词:结构设计

常卫民 闫旭燕

摘 要:以女模特体型的标准结构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女模特体服装基本型结构的成型原理与样板设计,分上下装两部分进行女模特体基本型结构纸样的设计。研究中采用归纳分析与实验测试的方法,对女模特体服装基本结构特征进行考证,总结出女模特体服装基本结构成型设计中的长度优先、宽度决定围度与服装贴体部位零空隙3项基本设计原则。通过对女模特体基本型结构的分析研究,旨在解决设计师在实现设计作品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并为女模特体服装结构系列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女模特体型;服装结构;结构设计;服装应用

中图分类号: TS9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346(2020)01-0031-05

1    引言

服装设计师在展演其设计作品中,通常以标准模特体体型为基准来进行作品的造型设计。而当下以模特体型为研究对象的结构类参考书目在市场上寥寥无几,在实现设计作品中设计师无法准确确定模特体服装的基础样板。因此,研究模特体服装结构,设计模特体型的基本样板是本研究的首要目的。结合北京服装学院优秀的模特资源,对女性模特进行体型数据采集与分类汇总,根据形体特征的分析和比较,获得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在形体分析中确定模特体形态基本特征,完成基本型结构的样板。通过制作样衣、试穿与调试,探究服装与人体的适度空间关系,确定女模特体型与服装基本结构的关系,进行样板的二次设计,最后获得实用性强的女模特体服装基本型结构样板。

2    女模特体服装基本型的设计过程

当前,服装设计界中常用的女装号型为165/84A①,然而以模特体为研究对象,从结构与裁剪的角度进行相关研究的知识体系尚未建立,这主要与模特体型的数据收集、汇总分析和调衣试样等一系列标准的建立存在困难有直接联系。北京服装学院模特专业自1993年创建以来已有25年的历史,先后为时尚领域输出了近500余名优秀专业人才,严格选拔与培养使北京服装学院表演专业在业内与兄弟院校中拥有良好的声誉,被同行们称为“模特界的黄埔军校”,优越的模特资源为此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平台。

2.1    基于身高与体重一致的女模特体数据的采集

课题研究中累计测量女模特60余人,测量部位35项,按照典型性原则②选取6位女模作为研究标的,其基本要求是6位参照物身高均为178cm,体重均为54kg。首先汇总女模特的各项数据,运用对比和归纳的手法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女模体型,以此作为基本板型设计的参照标准(表1)。

2.2    女模特体态结构释读

女模特体型整体呈后倾状态,随着颈椎与胸椎夹角的增大,臂根围整体后移导致前后宽与前后腰长的规格尺寸发生变化,形成模特体态结构设计的依据。在测体时,要求被测量者着紧身衣,腰间系水平标准绳。保持统一站姿,自然呼吸,两眼平视前方,在颈侧点、肩端点、胸点及肩胛凸位部位做标记(图1)。

女模特体型分析的主要集中部位在水平腰节部位、纵向脊柱走势和横向肩部角度的分析。通过对6位女模特体态的分析,其共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水平腰位偏高,其中背长与下肢长比值为0.33:1(常规体为0.41:1),下裆长与下肢长比值为0.75:1(常规体为0.7:1);b、纵向脊柱在腰节以上平直,其中颈椎与胸椎的夹角接近170埃珉喂峭蛊鹞⑷酰蟊巢砍势街弊矗籧、肩颈部水平夹角23埃氤9嫣褰咏EL靥逍驼宄屎笄阕刺渫挝У目砗癖扔肫湮Ф瘸收裙叵担Ы铣9嫣逑福匮钇骄翟?0cm以上,腰臀差平均值在25cm以上③。

2.3    女模特体基本型结构设计原则

女模特体纸样设计与常规体样板设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结构局部形态样板采用大规格尺寸优先的设计原则,在长度方向为腰节长尺寸,宽度方向的前背宽尺寸,围度方向肩宽与胸围尺寸等。在尊重人体原始形态的前提下,追求服装的整体造型美。

根据所测量的数据绘制样板时,在长度方向主要参考背长、肩端长、前后腰长与侧长;围度方向的主要参考胸围、腰围与颈围;宽度方向的主要参考后肩宽、前宽与背宽。制图规格在围度方向追加12cm调节量,宽度方向追加2cm~4cm调节量,长度方向不追加调节量(表2)。

女模样板制图中前片的长度与宽度决定了服装整体的平衡,这与服装最终呈现的状态直接相关,不仅仅是服装与人体形态匹配的前提,更是服装表现力的集中体现。基本型样板的胸围松量设置为10cm,腰围的松量设置为12cm④,肩部与袖窿的结构松量较小,这与模特体服装在服装展示中的活动量有直接的关系。长度方向采用实际测量尺寸即可,不需额外的追加松量。基本样板的设计重在把握服装整体的平衡关系,当胸围与肩宽的差值较大时,制板中应采用肩宽优先⑤制图方法,反之,采取胸围优先制图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女模基本型结构制图,其中采用胸围、臀围优先法完成的上下身基本型纸样,样衣试穿中在前胸、后颈和腰节出现了比例失衡与空隙量不匀的现象,下半身裤装在腰头与裆底处有绷紧的现象,这些是由于尺寸包容度与臀围宽厚比不足造成的缘故,這种样板在后期应用设计中将造成诸多不便(图2)。采用大尺寸优先结构制图获得的基本型能满足女模特体服装设计的基本要求,该基本型在空间与比例上达到基本平衡,上半身结构设计中保证前腰长的尺寸,同时兼顾前胸宽尺寸,鉴于袖窿整体的后移,重新定位侧缝的位置。在下装结构设计中参考围裆长⑥尺寸,增加裆宽量,按照等比的计算方法协调横档⑦、中裆⑧的基本关系。达到造型的整体均衡(图3)。

模特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基本型结构的侧重设计。大尺寸优先设计原则是针对模特体型的不均衡性而选择的设计方法。为了保证模特基本样板的实用性,强调机能部位空隙量适度加大的设计原则,保证服装结构长度方向的尺寸与体表角度的造型量是女模体型基本型结构设计的关键。

3    结论

通过体型测量、数据分析、坯样试穿、样板修正与结构解读最终确定了女模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基本型结构样板,总结其结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性。

1)长度优先。模特体长度规格是体型特征的主要表现,结构处理中首先须满足最大尺寸设计。其次掌握长度的比例关系,在下半身裤装结构设计中表现为下裆长与上裆长的比例关系,模特体下肢修长主要集中于下裆长部位,其上裆长同常规女体规格,设计中把握“宁长勿短”原则。

2)宽度决定围度。是指模特体宽度的参考价值远大于围度,结构设计样板设计中把握宽度与围度结合设计的原则,模特体肩宽通常介于39cm~42cm间,通常这样的肩宽匹配88cm~94cm的胸围,然模特体的胸围通常小于这个范围,所以結构设计中应根据肩宽匹配胸围,而不是由胸围推算肩宽。

3)服装贴体部位零空隙设计。服装贴体部位主要集中于肩部与腰部,在模特结构设计中将贴体部位空隙量进行最小化设计,这主要与模特服装展示功能直接相关。反之在腰部与袖窿部位设置较大空隙量,利于结构变化与应用表现设计。根据款型与体型组合关系,从美学角度提升模特服装的着装美感。

模特体服装结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本研究仅以身高178cm、体重54kg女性模特体为研究对象,确定上半身与下半身女模特体基本结构。基于模特体服装应用功能性设计要求,对其结构设计特性做了简要分析。目前该项目主要研究的是模特体身型结构的基础样板,关于模特体型不同类别服装的衍生样板有待进一步开发与研究,健全模特基本板型库,为服装设计师展现设计想法提供板型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佑国,赵兵.东华原型衣身结构平衡及应用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2]罗晓菊.日本新文化原型中的相似比矩形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2(02).

[3]阎玉秀,金子敏.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演变[J].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3(01).

[4]严美婷.基于人体测量的不同国家女装原型制版方法及合体度的对比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7.

[5]郑嫩勤,高露,戴晓群.基于原型制版法提高女装合体性研究[J].江苏丝绸,2013(02).

[6]时延文:对服装原型理论的比较分析与新研究方法的探讨[J].福建轻纺,2011(0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160-2008服装用人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8]侯珊珊.服装表演艺术中女模特的形体塑造[J].艺海,2016(12).

[9]张春燕.模特造型与训练[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10]陈美珍,戴建国,王晓霞,等.女模特群体专用人台的三维虚拟设计[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04).

[11]葛宝臻,郭华婷,彭博,等.基于人体特征提取的模特体型尺寸自动测量方法[J].纺织学报,2012(04).

[12]李旭,毛绿芳.模特体型的三维测量和特征分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01).

[13]尹敏,李国勇.服装模特与普通人群身体形态差异性的探讨[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01).

猜你喜欢
结构设计
零填过湿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研究
基于可靠度的沥青罩面结构设计研究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例谈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普通框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及提升对策简述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指南
水池结构设计中几个易忽视问题的探讨
石家庄万达广场商业综合体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