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网新,驱动弱AI向强AI快速进化!

2020-03-30 05:41沈伟民
经理人 2020年11期
关键词:浙大客服人工智能

沈伟民

从最早的Computer+X,其后进阶到“互联网+”,再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直到今天提出的“AI-Driven”,浙大网新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实践和推出众多科技成果产品。现在的“AI-Driven”的战略,则是希望用人工智能来驱动自身业务的发展,并赋能多元产业。

和过去每年有关科技服务产品的发布会不同,今年9月23日,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600797;以下简称“浙大网新”)举办了一场“智能+”系列产品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布会,一口气推出了四款智能化科技服务产品,其体现的AI高智商、情商、财商和逆商,让我们对新一代AI产品充满期待。

浙大网新是以浙江大学综合应用学科为依托的信息技术咨询和服务集团。近年来,公司基于“AI-Driven(人工智能驱动)”的战略导向,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赋能行业,耕耘智能云服务、智能城市、智能产业三大板块业务,并以智能云服务为基础,着重深耕三大优势行业:智能交通、智慧人社和金融科技,为政府、企业提供深入行业的智慧解决方案和业务全流程的智能化平台服务。

发布会上,浙大网新董事长史烈把网新的智能化相关业务,与人的大脑作了类比。

他表示,解决算力和传输问题的云计算、超级计算业务就像“中枢神经系统”;分布式AI系统则构成了“分节点神经网络和神经末梢”;视频监控系统是“视觉神经系统”;当天发布的多维感知交通基础设施物联平台则构成了“感觉神经系统”;而具有情绪识别能力的人机交互智能问答产品,提供的是人机交互界面,提升AI情商。以上这些“AI巨型神经元”构成的云机器智能,正是网新AI智能体的“左半脑”。“右半脑”是网新扎根于政府、交通、金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行业的智慧应用,例如网新此次发布的智语金融深度数据因子,用量化交易策略,帮用户实现财富增值,提升财商。而“脑干”部分是遇到危险做出反应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即白盾安全防御一体机,反映出AI的逆商。

由于浙大网新在浙江地区的重要地位,其每一步的科技创新,都事關整个浙江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风向。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在此前一次报告会上表示:“浙江所有企业的研发收入加起来不到1800亿,仅为华为一家企业研发投入的一半。”这意味着,浙江一方面需要加速推动省内企业由“传统生产+商业模式”型向技术驱动型产业模式转型;另一方面需要加速培育、产出一批有异于传统浙系企业的高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出现具有原创性、突破性的科技创新企业。毫无疑问,作为依托浙江大学,且已经上市了20年的浙大网新,责无旁贷。

近年,浙大网新几乎每年都会向公众公布其科技创新的成果,比如去年同期发布的,以解决城市安防痛点问题的“IN-Edge分布式AI系统”,今年则在此基础上连推四款“智能+”系列服务产品。

怎么来看浙大网新?如果从证券研究角度,对于浙大网新这样的科技公司,其实很难套用传统的分析工具。多数证券分析者对于当今的智能技术几乎一无所知,仅凭所谓的财务工具,或者商业模式分析法、同业经营数据比较以及蜡烛动态分析法等等,根本读不懂浙大网新所做的那些科技创新。因为“技术被市场采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一条典型的S曲线”,以及“技术随时间的进步率往往快于客户的技术需求随时间的增长率”。

但有一个方法,却能稍微有效认识浙大网新。无论浙大网新做什么、产生什么科技创新的结果,目的必然只有一个:解决社会、行业或者客户普遍存在的痛点——即,创新的价值。

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年?1950年)在其创新理论中,有一个有关“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价值”的基本观点——当创新的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出现并使用之后,会在经济、生活的发展中起到作用。

那么,浙大网新在今年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进而努力在经济、生活的发展中起到作用呢?

今年的发布会上,浙大网新发布的四款“智能+”系列产品分别为:IN-Road交通基础设施健康监测平台、IN-Talk智能语义问答系统、IN-Wealth智语金融深度数据因子以及IN-Security白盾安全防御一体机。

基于篇幅,本文主要通过透析前两款产品的“创新价值”角度,来看浙大网新的科技创新战略选择和其如何为社会、行业解决痛点,并推动自身的发展。

做新基建的“科技医生”

和著名的“朱格拉周期(Juglar;市场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理论有些类似,在基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过往周期更迭中,浙大网新制定的科技战略几乎与之并行。

梳理浙大网新的战略。从最早的Computer+X(用公司所擅长的信息技术深入X个行业提供服务),发展和进阶到“互联网+”,再到后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直到今天提出的“AI-Driven”,浙大网新在此期间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实践和推出众多科技成果产品。现在的“AI-Driven”的战略,则是希望用人工智能来驱动自身业务的发展,并赋能多元产业。

在2019年度财报上,浙大网新明确提出“基于‘AI-Driven的战略导向,通过整合ABCD(AI人工智能、Bolckchain 区块链、Cloud computing云计算、Data大数据)、IoT、5G等技术的智能化平台系统(S)赋能政府(G)/企业(B)。基于智能云服务的资源支撑,重点推进智能交通、金融科技、智慧人社三大垂直行业建设,为政府、大企业客户提供深入行业的智慧解决方案和业务全流程的智能化平台服务,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今年推出的“IN-Road交通基础设施健康监测平台”,可视为浙大网新“重点推进智能交通”领域的战略落子之一。

根据浙大网新董事长史烈的解释,“去年5月份发布的In-Edge分布式AI系统,构建了分节点神经网络和神经末梢。由此,在公安、交通、旅游行业、小区物业等的视频监控业务,充分挖掘利用了社会原有的视频监控资源,形成了带AI功能的、更广覆盖的视觉神经系统。”

为了让公众更直观了解“IN-Road交通基础设施健康监测平台”,浙大网新为其取了一个名字叫做“路医生”。显而易见,就是做基建路段工程中的“医生”。

前文说过,浙大网新的科技创新,必然会有目的地去解决社会、行业或客户的痛点。既然有了“路医生”,那么必然会有“路病人”与之相应。何谓“路病人”呢?

以国内地铁路建为例。仅以2017?2019年为时间维度,有媒体做过一个标题党的提法——所谓“深圳塌完青岛塌,青岛塌完厦门塌”。什么意思?就是地铁建设如火如荼,但隐藏背后的隐患成为了灾难。

具体案例为:2017年4月19日,深圳在建地铁站倒塌事故致1死3伤;2018年2月7日佛山路面塌陷事故致11死8伤;2019年5月27日青岛地铁坍塌事故致5死;2019年7月4日青岛地铁坍塌事故致1死;2019年12月1日广州地铁坍塌事故致1死;2019年12月12日,厦门地铁2号线吕厝路口物业开发地块施工现场发生塌陷,导致水管破裂,塌陷面积约500平方米。

在“路医生”的眼中,这些出事故的在建地铁都属于“病人”,如果及时进行诊断、问疗,就不至于出现日后的“重症”状态。

那么,作为基建路段工程中的“路医生”,怎么用科技手段去及时诊断、问疗的呢?

“路医生”的秘诀来自其创新的“交通基础设施健康监测物联平台”。

首先,拥有“云—网—端”一体化的物联网平台,具备海量接入、快速响应、平滑扩展等优异能力,支持多种接入协议,涵盖设备管理、数据管理等功能。可新建环境监测、裂缝监测、设备定位等多种子系统,并纳入若干已建物联网应用,消除既有系统孤岛,提升设备数据共享与协同,实现物联网可视化与智能化。

其次,浙大网新去年发布的“IN-Edge分布式AI系统”提到的,包括基建及各行业中分布的“大脑中枢”“神经网络”的传感器及相关电子设备系统,用于对末端的感知、鉴别、传输、分析。这就好比医生在使用自己的眼睛、听诊器、血压仪对患者的诊断等。

再次,进行软硬件一体化服务,整个过程包括从施工现场到数据传输、监管中心、远程监测。

最后,所有的监测结果均被数据化和可视化,并实时更新,用于随时掌握在建或已建地铁路段的“身体健康状态”。

事实上,“路医生”不仅用于地铁,还广泛用于桥梁、道路、隧道、港口、机场、软基等等。所实施的具体项目如海西高速公路网厦沙线三明尤溪段隧道、昌宁高速公路、无锡城市桥梁信息管理平台等等。

在中国的基建设施中,最庞大的是公路网。根据公开数据,从2014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的公路总里程从446.69万公里增至501.25万公里,且未来增长趋势明显。但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建成的公路由于超载、使用保养不当,平均使用寿命缩减到5?10年。对于如何保护公路,主要的痛点就是,如何实施监控、诊断开裂、泛油、剥落、严重车辙等问题。

此时,浙大网新的“路医生”则体现其社会的创新价值。当然,这类智慧交通技术的出现,也反哺了浙大网新自己的未来发展。根据《2018?2024年中国智慧交通技术支出规模及预测》报告显示,此类“新基建”行业的支出规模在2018年?2019年分别为379亿和432亿,并预计到2024年或飙至840亿规模。因此,包括浙大网新在内的“新基建”新技术企业,谁最有能力创新、能拿出具有效率的技术服务和产品,未来夺取的市场份额也就最大。

真正的AI服务必须人性化

浙大网新“AI-Driven”战略下的第二款技术创新产品是“IN-Talk智能语义问答系统”。和“路医生”一样,浙大网新也为其取了一个贴切的名字:“政小助”。

表面上,政小助和市场上的“智能语义问答”非常相似,就是用机器智能回答用户的询问,但是“政小助”却宣称自己是一个“有温度的政务服务助理”。

可以说,现在无论是购物平台或者生活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等等,大都引入“机器人客服”以减少或取代人工客服。但是,多数用户其实并不喜欢和“机器人客服”沟通,主要问题是:多数“机器人客服”对于用户的询问,经常答非所问。

市场上的“机器人客服”,尽管都宣称为AI,但实际却是弱AI,远远达不到和人类顺畅沟通的地步,特别是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表达,现实应用中,互相存在巨大差异。

举例来说,“中国足球谁都打不赢”“中国乒乓球谁都打不赢”这两句话,且不论语法是否准确,一般来说,中国人大多理解其意,但是如果按照汉语规范、语法,用书面语程序化输入到“机器人客服”语言系统,估计出来的结果和用户想沟通的意思一定大相径庭。因此,用户尽管被迫和“机器人客服”沟通,其实是不情愿的,有时甚至是愤怒的!如此,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机器人客服”是不成功的,不仅没有有效解决用户问题,反而增加问题。

那么,如何理解“政小助”所说的“有温度”呢?“政小助”希望实现强AI的能力,尽可能表现得更懂用户。

为了“有温度”,浙大网新的研发团队总结了人与人有效沟通的四种必须具备的能力维度——交互能力、记忆能力、情感认知能力、协办能力,并将之服务产品化。

交互能力。和市场上大部分“机器人客服”仅适用于文字沟通不同,“政小助”的技术功能是:能听声、能看图、能识字。即,实现了手录文字、可视图片、语音、鼻音、听觉的五感的交互。

记忆能力。为什么市场上大部分“机器人客服”经常前言不搭后语,这是因为对用户沟通中缺乏“历史逻辑”,所谓的逻辑,前提条件就是沟通记忆。而这正是“政小助”AI技术下的强项。比如用户提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之后,再提问“那明天呢”时,系统能理解当下的语境仍是提问天气情况。

情感认知能力。愉快、感谢、喜爱、愤怒、抱怨、厌恶等等情绪,隐藏在文字、语气,甚至一个表情包图片中,都反映了用户的立场,而市场上大部分“机器人客服”并没有在后台配置识别用户情绪的AI能力,又如何能達到沟通成效呢?这方面,“政小助”结合了多个科学门科,然后通过AI创新,予以充分解决。

协办能力。很显然,用户找客服沟通,必须是为了解决某种难题、困惑,市场上大部分“机器人客服”仅停留在告知流程阶段,却缺乏临门一脚。“政小助”则能当下协助用户经办具体业务。

在应用场景上,“政小助”可广泛充当园区停车助理、路面病害检测维养助理、工商智能助理、人社智能助理、校园智能助理等等。

而“政小助”科技创新的背后,其实是极其复杂的产品架构系统性创新,如算法能力、对话式人机交互系统、运营支撑管理系统等。

以算法能力为例,含有内外两层算法结构。外层是百万级通用语料、6种以上情绪识别、100类以上意图识别、100种以上场景开发等等,内层则是语义理解、图像分类和分割、多模态映射、意图识别等等。对于每个模块的创新研发,背后都需要相应的学科知识、创新投入。

而对话式人机交互系统以及运营支撑管理系统,也和算法能力类似,同样需要在每个模块整合创新。

看似简单的“政小助”,却凝聚了多种科学、多种AI技术的集成创新。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浙大网新对旗下服务产品的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其每一项创新都经历一段时间的长度,少则3年,多则5年,而且不断再创新、再升级。

以“政小助”为例,根据该产品研发团队透露,该服务产品的历史从2016年第一行代码落下算起,至今天已历时五年。期间运用于多个行业场景实践,逐渐摸索创新了用户记忆引擎、情感识别引擎、多模交互引擎技术与功能等等,直到今年发布全新版本,产品一直在更新迭代,不断打磨。

客观看,对于今年在“AI-Driven”战略上已经迈开大步的浙大网新,时下的四个创新服务产品已经足够让其取得未来的市场和发展,但是公司董事长史烈仍然有自己的清醒认识,他表示:“尽管我们在数字化方面已经作了这么多努力,取得了这么多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当前的人工智能仍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强化人工智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拿人来做个类比,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卓越,有五个要素:智商,情商,财商,逆商,爱商。光有智商光会读书是不够的,还要有与人共情的能力,要有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要有遇到逆境与挫败时的承受力,还要有爱自己、爱别人的能力,要有从小爱到大爱的格局。那我们对人工智能,也会有这些要素的评价。”

“智能化给我们自身的发展带来的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在智能化浪潮中,你(企业)的定位是什么?”这是史烈抛出的一个命题,既给浙大网新,也给中国企业。

① 2001年9月18日,原上市公司”浙江天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浙江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涉及“浙大网新”的上市时间从2001年算起。

②、③ 语出《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希林(美)著  謝伟等译。

猜你喜欢
浙大客服人工智能
语音推销
人工智能与就业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敬业的客服
基于广东“一张网”对内客服模式的探讨
销售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