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矿10505工作面低抽巷松散软弱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2020-03-31 02:15崔海军
矿山测量 2020年1期
关键词:软岩马兰锚索

崔海军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马兰矿,山西 太原 030205)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消费能源的产煤大国,煤炭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煤炭开采强度的持续增加,国内中东部浅埋、易采煤层已逐渐开采殆尽,煤炭开采面临的条件日益复杂化[1]。长期以来,矿井瓦斯事故一直是矿井灾害中发生频率、伤害程度最大的[2]。目前,瓦斯抽采成为我国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矿井工作面开采前的首要工作,其中,工作面布置低抽巷进行瓦斯作为一项治理瓦斯的手段应用较为广泛[3]。

随着煤炭开采条件的恶化,深井巷道、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情况日益突出[4-5],其中,软岩巷道具有自稳时间短、持续、快速大变形等特点,巷道维护相对困难。而低抽巷围岩稳定能够有效保障其持续安全抽采瓦斯,保障工作面安全正常生产,因此,矿井对底抽巷断面尺寸要求、围岩表面收敛情况都有着明确规定和要求[6]。马兰矿10505工作面低抽巷围岩松散软弱,易大变形,为保障试验巷道服务期间,其断面尺寸、变形发育情况满足瓦斯抽采要求,本文以10505工作面低抽巷松散软弱围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软岩巷道变形规律,揭示软岩巷道失稳及稳定控制路径,开发马兰矿10505工作面低抽巷松散软弱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巷道围岩控制提供借鉴。

1 工程背景

马兰矿位于山西古交(图1),位于低山区,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年产400万t。10505工作面回采山西组02煤层,平均厚度2.00 m;上部存在0.2 m伪顶;直接顶为粉砂质泥岩,遇水易变软,厚度在2.2~4.7 m之间,平均3.4 m;基本顶为强度较大的粉砂岩,平均厚度3.1 m;基本底为2.6 m的细砂岩,瓦斯含量较高,为此,马兰矿计划布置低抽巷进行10505工作面瓦斯抽采,10505低抽巷布置在松散软弱围岩,属软岩巷道,断面宽4.8 m,高2.8 m。

图1 马兰矿地理位置图

2 软岩巷道变形规律特征

软岩巷道包括工程软岩巷道和地质软岩巷道,该类巷道围岩具有明显的流变现象,易失稳,支护不当极可能导致巷道大变形,在提出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之前,首先进行分析软岩巷道的变形特征,图2给出了几条软岩巷道现场变形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情况十分严重。

下面总结了几条软岩巷道变形特征:

(1)自稳时间短:巷道掘出后,若不及时进行支护,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巷道就开始失稳。

图2 软岩巷道现场变形照片

(2)持续、快速大变形:软岩巷道具有变形时间长、速度快、变形大等特点,普遍存在持续变形时间高达半年以上、变形量高达1 m以上、变形速度高达50 mm/d以上。

(3)底鼓剧烈:剧烈底鼓诱发巷道两帮出现台阶式变形,顶板冒落,最终导致巷道失稳灾变,因此软岩巷道底板支护尤其关键。

(4)不适用刚性支护:由于变形量大,围岩自身承载能力低,刚性支护易损坏。

由于刚性结构支护的不适用,预应力锚杆(索)支护成为目前软岩巷道柔性支护的首选。

3 软岩巷道控制技术

3.1 软岩巷道稳定控制原则

(1)协调变形原则:协调支护结构承载变形与围岩变形完整性,降低碎胀变形量,适应巷道来压时的应力变化。

(2)一体化原则:支护结构-围岩一体化,通过优化设计支护参数,促使支护-围岩形成整体承载结构,一体化承载。

(3)局部强化原则:现场工程应用时,局部薄弱区域,如断层、褶曲等构造附近,采用加强支护,避免局部诱发巷道整体灾变。

3.2 软岩巷道稳定控制思路

(1)强化软岩岩体承载性能

围岩注浆强化。采用水泥浆液(水灰比1:1.5)注浆提高软岩岩体承载性能,形成高强度锚固体,降低岩体碎胀变形能力,选择急增阻高承载中空注浆锚索实现锚注一体化,水泥浆液通过注浆芯管,渗透软岩巷道围岩裂隙,黏结松动围岩,改善巷道围岩条件,显著提高其自承能力,能够减少围岩锚固力的衰减,实现一次强化围岩。

(2)高强度护表+“三高锚杆”+预应力锚索

“三高锚杆”(高强度、高刚度、高预紧力)进一步强化思路(1)中形成的高强度锚固体,高强度护表材料约束巷道浅部围岩碎胀变形(片帮、顶板局部脱落的现象),限制破裂岩体的剪切滑移变形,实现二次强化围岩;预应力锚索将巷道浅部围岩高强度锚固体与深部岩体锚固成一体,实现多次强化支护。

(3)混凝土厚喷层防风化+支护结构合理补偿

混凝土厚喷层50 mm封闭围岩,进行巷道矿压显现观测,进行局部加强支护,采用大直径锚索+三高锚杆及时修复所损坏的支护结构,避免巷道出现大变形现象[7]。

3.3 控制技术

马兰矿10505工作面低抽巷松散软弱围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围岩注浆强化、高强度护表+“三高锚杆”+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混凝土厚喷层封闭岩层3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1)围岩注浆强化

采用水泥浆液(水灰比1:1.5)注浆,注浆孔直径30 mm,长度2 m,间排距1.4 m×1.8 m,急增阻高承载中空注浆锚索规格L4.3 m×Φ22 mm,配规格150 mm×150 mm、厚15 mm蝶形托盘,顶板间排距1.4 m×1.6 m。

(2)高强度护表+“三高锚杆”+预应力锚索

①顶板支护:锚杆规格为L2.2 m×Φ22 mm左旋高强锚杆,间排距 0.8 m×0.8 m,配规格150 mm×150 mm、厚15 mm蝶形托盘,采用6 mm双筋梯子梁链接;锚索规格为L6.3 m×Φ21.6 mm, 采用2-1-2布置,间距2.2 m,排距0.8 m,配规格300mm×300 mm、厚20 mm蝶形托盘,采用M型钢带连接(厚3 mm),钢筋网10#钢筋编制而成,规格4.8 m×1 m搭接而成[8]。

②两帮支护:锚杆规格为L2 m×Φ22 mm左旋高强锚杆,间排距 0.8 m×0.8 m,配规格150 mm×150 mm、厚15 mm蝶形托盘,采用6 mm双筋梯子梁链接;锚索规格为L4.3 m×Φ21.6 mm,间距 1.2 m×1.6 m,配规格300 mm×300 mm、厚20 mm蝶形托盘,采用M型钢带连接(厚3 mm),钢筋网10#钢筋编制而成,规格3.0 m×1 m搭接而成。

③底板支护:锚杆规格为L2.2 m×Φ22 mm左旋高强锚杆,帮部一排,距底板0.2 m,角度15°,底板一排,距底角0.2 m,间排距 0.8 m,角度45°。

(3)混凝土厚喷层50 mm封闭围岩

图3 巷道支护断面

4 控制效果分析

马兰矿10505工作面低抽巷松散软弱围岩控制技术应用后,进行了巷道表面位移收敛情况观测,图4给出了巷道表面位移收敛与时间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看到试验巷道变形可分为迅速变形(平均变形速率2~3 mm/d)、缓慢变形(平均变形速率低于0.5 mm/d)两个阶段,其中巷道掘出后迅速变形约20 d后,巷道变形进入缓慢变形阶段,巷道左帮最大移近量约41 mm,右帮最大移近量约44 mm,顶板最大移近量约57 mm,底板最大移近量约33 mm,总体来看,巷道底鼓相对严重,但试验巷道在服务期内并未出现大变形,满足底抽巷服务要求,巷道围岩稳定控制效果较好[9]。

图4 巷道表面移近量

5 结 论

(1)分析得到了软岩巷道变形规律特征:自稳时间短,持续、快速大变形,底鼓剧烈,刚性支护易损坏等特点;提出了软岩稳定控制3个原则:①协调变形原则,②一体化原则,③局部强化原则;基于此,形成了软岩巷道稳定控制思路:①强化软岩岩体承载性能,②高强度护表+“三高锚杆”+预应力,③锚索混凝土厚喷层防风化+支护结构合理补偿[10]。

(2)开发了马兰矿10505工作面低抽巷松散软弱围岩控制技术:①围岩注浆+中空注浆锚索强化围岩形成高强度锚固体;②高强度护表+“三高锚杆”+预应力锚索二次强化围岩,促使浅部-深部岩体一体化;③混凝土厚喷层封闭围岩防风化+支护结构合理补偿。目前,该控制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马兰矿10505低抽巷,矿压监测显示,试验巷道松散软弱围岩控制效果良好,可为类似软岩巷道、低抽巷围岩控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软岩马兰锚索
露天矿高陡边坡软岩蠕变-大变形试验及本构模型
平度马兰油桃美名扬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爆破振动影响下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隧道浅埋穿越松散破碎结构软岩设计优化及施工技术研究
让压锚索力学特性及支护机理探讨
在相同埋深条件下软岩隧道围岩变形结构分析
迟到的贺卡
我帮爷爷放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