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百般滋味,不止有咸

2020-03-31 02:59罗米
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画像砖卓文君文君

罗米

说起邛崃,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大概是“这两个字怎么读”?

确实,邛(qióng)崃(lái)这两个生僻字除了组成这个地名,似乎再没有什么用处,它和我们的生活几乎也不发生关联。不过,20世纪50年代,邛崃出土过一块长45厘米、高34.5厘米的画像砖,似乎让我们对四川的“滋味”有了更鲜活的理解。

这是一块东汉画像砖,砖上的图案像一幅连环画,全面展现了四川地区的古人采集、制作井盐的劳动场景,因此被称为“制盐画像砖”。

四川一带的盐卤资源极为丰富,从战国时期开始,由于大批移民进入四川,尤其是秦灭六国后许多贵族豪富、商人工匠等大量涌入,他们把中原的凿井技术带到这里,开采盐卤因此成为可能。

有了可靠技术和充足人力,井盐的咸味呼之欲出。

自秦代开始,一口口盐井被开凿,一口口圆灶被搭建,取卤、熬卤、去渣、结晶,在终年不熄的赤热炉火上,盐卤翻滚沸腾着,水汽蒸腾,食盐结晶,这一颗颗洁白晶莹的颗粒,逐渐凝结出了膏腴千里的天府之国。

邛崃出土的这一方画像砖,便汇聚了制盐工人在崇山峻岭间劳作的整个过程。

画面最左边表现的是几个工人正在井架上从深井里汲取盐卤,井架的顶上安装着滑轮,为的是更加便捷省力。这样的盐井极深,在东汉已达六十余丈,唐代更达八十余丈。汲出的盐卤被倒入旁边的储存器内,再被引入右下角的煮盐场。小小的画像砖无法展现太多复杂的工艺,也就简化成了几个工人站在联排灶前制盐的场景,有人负责灶火,有人负责煮盐。其实制盐远非把水煮干这么简单,因为盐卤中含有很多杂质,所以煮制的过程实际是不断析出杂质的过程,最后再加入渣盐促使盐卤结晶。

人们之所以把劳作的场景表现得如此精细、完整,大概是因为这方水土为他们带来了富足,于是他们把自豪和愉悦也带进了画像砖的制作过程中,让人看着也觉得嘴边泛起了淡淡的咸味。

制盐的整个过程都有赖于一刻不停的熊熊灶火,所以也就需要源源不断的燃料。画像砖的正中间便是一群在山间辛苦砍柴的人,他们的功劳不可抹杀。

其实邛崃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里还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天然气的地方。

早在西汉,文学家扬雄便在《蜀王本纪》中提到过临邛有“火井”,临邛即邛崃,火井也就是燃烧的天然气井。到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还亲自视察过古火井,并将其改进后引火煮盐。考古人员前些年就在这里发现过三国时期的输气管道。

只不过从制盐画像砖的图案来看,大约此时天然气还没有被广泛使用,所以才出现了砍柴、背柴的形象。

后来有了天然气提供更持久、猛烈和便捷的火力,制盐的效率当然也就高了很多。

原料、技术、燃料都准备妥当,整个制盐的工艺流程便已完备,不过,画像砖还另有闲笔:右上角有几位正在追捕奔逃猎物的猎手,为严谨的生产“流水线”注入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场景,一方面是因为盐卤大多蕴藏在山间,制盐也就在山间进行,猎手是生产环境的象征,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说明,打猎是制盐的重要“后勤保障”。

既然制盐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全民参与便也不稀奇。

在四川,表现制井的画像砖并不罕见,成都扬子山汉墓也出土过类似的制盐画像砖,图案与邛崃的这一块大同小异,只不过画像砖上半部分表现的是群山密林间出没的动物,更有趣味性。

制盐实际上是相当艰苦的,尤其在古代,需要大量劳动力长年累月地劳作,但从画面上看,人们之所以把劳作的场景表现得如此精细、完整,大概是因为这方水土为他们带来了富足,于是他们把自豪和愉悦也带进了画像砖的制作過程中,让人看着也觉得嘴边泛起了淡淡的咸味。

四川省邛崃市,修复中的文君井

的确,盐是五味之首,闻名于世的川菜虽以麻辣为特点,其实对盐的精微掌控才是川味内在的秘密。在川味的形成过程里,邛崃的井盐不知有多少分量。

如果说有滋有味是邛崃文化气质的一面,有情有趣则是它的另一面。

一位“移民家族”的后代女子,为这里唱响了一曲千年不绝的浪漫情歌。

这位奇女子就是卓文君。

卓文君的先祖原本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秦灭赵后举家被押至千里之外的蜀地邛崃,经过几代人开矿冶铁而成为当地富豪,这才有了如下美谈:汉武帝时,因为听了贫寒的成都才子司马相如的琴声,身为名门望族的佳人卓文君不惜与他私奔。

不过,故事的后续更有趣味,私奔的卓文君被家里断绝了经济支持,为了生存,贫寒的才子佳人只能当垆卖酒,栖身于市井。对于名门望族的女性来说,这自然是极为不堪的情状,不过这却为才子佳人的故事平添了一份豪爽泼辣,也为他们赢得了平民百姓更多的好感,以至于后来司马相如因为文章而得汉武帝赏识的故事,反而显得索然无味了。

老天似乎对文君与相如的感情有格外多的考验,后来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其他女子,文君以《白头吟》《诀别诗》扭转了局面,诗中既有坚定的“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又有凄婉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才华罕见,性情更罕见。

有了卓文君,邛崃也就不止有翻滚沸腾的盐卤,不止有咸做底味,她奇绝瑰丽的爱情传奇为这里平添了一丝甜和一丝辣,也成就了文化里不可或缺且难以替代的味道。现在,邛崃就有一处“文君井”,相传是当年文君汲水之处,后来还引得寓居成都的大诗人杜甫专门作诗凭吊,想来,有历史、有故事的井水更加清甜。

题外话,邛崃自古以来就是名闻天下的酿酒重镇,现在更是全国第一大白酒生产基地,其酿酒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文君当垆卖酒的故事发生在这里,颇显顺理成章。

猜你喜欢
画像砖卓文君文君
闻君能有几多愁
我是警察
我是警察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两汉时期画像砖流变考论
敦煌晋墓画像砖研究
向卓文君学习幸福秘诀
卓文君的感人数字诗
河西走廊魏晋墓室壁画砖饰艺术研究
到哪儿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