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华中一先生二三事

2020-03-31 09:26杨家润
世纪 2020年1期
关键词:华中题跋华府

杨家润

华中一先生任复旦大学校长时,作为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我,照例是尽量回避直面尊者的。即便偶然相遇,亦仅叫声校长,点一下头而已。未曾想到,其卸任后,相互间接触会越来越频繁,于是也就随意起来。当然,我始终是尊敬他的,偶尔放肆一下,也不过是想调节一下气氛罢了。

记得一次在他办公室,办完正事后,他拿出一幅破损的绢本画给我看,说是清末民初无锡一位老画师的未竟之作。“画得不错,只是可惜了。”他说:“以前家里有这位老画师的多幅画作,后来去向不明了。”我看着那残画,猜想先生可能是在思念故乡呢,于是试探性地问道:“华先生,你是无锡华府第几代孙?”他问:“此话怎讲?”我说:“《三笑》中唐伯虎点秋香,说的正是无锡东亭华太师府的故事,你家不是无锡东亭镇铁墙门华府吗,那你祖上应是明代的华鸿山太师了。”他先是一怔,随后哈哈一笑:“小鬼头,瞎三话四(上海话,瞎说的意思),哪里真有什么唐伯虎华府点秋香的事,那纯粹是说书艺人编造的。”他以哈哈一笑挡住了我的试探,真正是妙招一着,缚住手脚啊。

1994年冬,教育部“211工程”专家预审团来复旦大学预审,学校档案馆特辟珍档陈列室,由我负责陈列策划及物色展品,向陈振新先生借来陈望道遗珍,其中有毛泽东主席签署的复旦大学校长任命书和华东军政委员任命书(实非毛泽东亲笔签署,乃钤盖毛泽东签名章)、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委员聘书、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证等(以上各件2003年由陈振新教授捐赠给档案馆了)。此外还有馆藏于右任、蔡元培、竺可桢、罗家伦等人的手札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复旦老照片等。

陈列展受到预审团专家吴树青等的好评。为此,我请来华中一先生,他边看边议论,谈笑风生,兴致很高。我向他介绍展品来源后,他连连点头说:“好东西真不少,值得一看,以前我忽视了。”看他若有所思,我就问:“您手头一定保存有不少好东西吧,像手稿文本、著作、证书奖章等。不知愿不愿意让档案馆代您保管?或干脆捐赠给档案馆?”他停步看着我说:“小鬼头,原来你叫我来是有目的的。好吧,让我考虑考虑。”后来,他果真答应将个人档案资料全部捐赠给校档案馆。之后,他便将国务院总理签发的复旦大学副校长、校长任命书,著作、获奖证书等一点一点地交给我。又应我要求,在每本著作上签名。为此,校档案馆增设了华中一個人档案全宗,专柜保存。之后,华中一的夫人又将家里所有华先生的证书、奖状、奖杯及1992年访台剪报等悉数转交档案馆。

华中一先生为人笃实厚道,严谨又不失风趣,且绝少架子,有求必应,这是他给我的印象。凡档案馆有重要活动,如档案捐赠仪式等,邀请他出席,他从不推阻,总是想法抽出时间来参加。2003年11月,陈望道先生档案捐赠仪式举行前,我代档案馆去邀请他。他问明时间后说:“一定参加,届时还有一件相关的重要文物捐赠档案馆。”11月5日,捐赠仪式如期举行。会上,华先生谈了对望老的印象,并取出珍藏十多年的苏步青为纪念陈望道诞辰一百周年所撰的对联稿“传布共产党宣言千秋巨笔,阐明修辞学奥蕴一代宗师”。华先生回忆说:“当年我的办公室与苏老的办公室面对面。一天,苏老从自己办公室踱步到我处,手里拿着这张稿子问我:‘你看这样写好不好?我看后回道:‘很好啊!把望老政治上、学术上两件鼎鼎大事都列出来了,对仗极工稳。于是苏老将稿件留给了我。正式用时,苏老又改动了其中一个字。”接着他说:“这件重要文物联系着两位老校长,就交档案馆保存吧。”

华先生是自然科学家,但他对人文科学同样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很深的造诣,这只要读一读他的文章就知道。他曾为苏步青教授百年寿辰撰写了这样的上联:“庆百岁,数生日,古有三苏,今有三苏”。并自注:古有三苏,指北宋苏洵及子苏轼、苏辙;今有三苏,指苏步青及子苏德明、苏德昌,他们的学科专业分别为数学、生物系、日语,即“数生日”的另一义。这上联是颇费了番心思的,但看起来似信手拈来。而今文科的先生们欲对上妥帖工整的下联,恐非易事呢。

不仅文学方面,华先生在中国传统字画上亦颇具鉴赏力,且有他独到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记得一次与我谈及对前人绘画的看法,他认为有些题画,如画面与现代观念相悖,可以裁切改装。我吃了一惊,提出这不仅会破坏原创作意图,画面完整性亦会受损;从经济价值角度讲,也会受很大影响。他则强调,如果画中之物有违科学,或不符合现代社会道德观,就不应该完全从经济价值来衡量得失。事实上他就是这样做了。他藏有一轴清末民初名画家程璋的花鸟画,画面中部画红枫惊燕,周以木栏,下部画一猫,口衔捕得之燕蹲伏树根边。华先生认为画面有违动物保护宗旨,虽前人不知动物保护,但今人应予以纠正。于是,他将画幅下部之猫及上部题款裁去,自题“燕园晨曦”后装成镜框,成为一幅颇有新意的画作。一次去武东路华府拜访,他特地在客厅向我介绍了这幅经裁切重题后的画件。

华先生虽不能画,但能书。为此,我想请他为我画的山水画题跋。提出后,他笑着说:“要我题画,可以啊。但得我出题,你作画。否则,恕难从命。”我就问是什么题目,他说三国赤壁(当时电视台正热播《三国演义》)。我说:“我未去过湖北赤壁,如何能画呢?”他说:“这我就不管了,你自己设法吧。”2006年秋,我将画就的横幅——《拟赤壁图》拿去请他题跋,并耍赖地说:“现实中的赤壁如何,我不管,这是我意中的赤壁。命题画完成了,你得题。”没多久,他便叫我去取,并说:“我把你的名和字嵌成很好的句子写在上面了。”我回家打开装在信封中的画,见画面左上方两行秀逸的行楷“滚滚长江水,几度夕阳红”,落款“雨润农家绘,华中一题”,文末钤朱文方章“华中一”。未几,我想将此画拿去装裱,因怕题跋的墨色不稳定(因为题跋不像是毛笔笔迹,且黑色无层次变化),便在字迹上略抹上了点水,想试一试。哪知才沾上水,字画处便迅即晕化开去,急取干宣纸压吸,无奈已化成色糊一摊了。电话询问华先生,告知是用日本产的所谓永不褪色水笔题写的(这种水笔,不遇水或湿气,或可久不褪色,但遇水即化,且立刻便化得不见笔迹)。他问:“怎么办?”我说:“只能想法挖补了,但你得重题。”他一边允诺,一边连声抱歉。

寒假后,我将挖补后的画件送去,请华先生重题。3月初,他把题好的画交还我,并说:“为了保险,特地去买了毛笔和墨,不敢再用水笔了。很久未用毛笔,写得不理想。等以后练练,写一幅好些的字补偿吧。”听后,我感愧不已。先生为人、做事,诚恳热忱,一丝不苟,实在是我等后生小辈应当好好学习的。

如今先生辞凡蜕化已十余年矣!追忆往事,触怀唏嘘。岁月不居,老成凋零。兹命笔成此小文,就算是一个小朋友(华先生曾戏称笔者为他的小朋友)对他的怀念吧。

(作者为复旦大学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 杨之立

猜你喜欢
华中题跋华府
“母亲在,家就在!”
国内旅游资源研究简介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唐山博物馆馆藏《史梦兰行书题跋手卷》考
中国画题款中的钤印艺术
论刘克庄词学理论管窥
梁启超藏书题跋述略
图表对比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