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打造标杆工程—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施工纪实

2020-04-01 10:51李永明
建筑 2020年4期
关键词:八局楼体中建

文 / 李永明

1 月17 日,汇集中国北方地区约6 亿人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全国行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主体落成。该数据中心由济南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山东新泉城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目前1 栋科研楼、3 栋机房楼已建设完成。这座拥有荷花形美丽外观的楼宇背后,却是超乎寻常的建设标准和难度:每平方米的荷载相当于一头大象的重量,钢材用量可以加工成17 辆高铁,桩基数量及体量是普通住宅楼的4 倍,16 米基坑挖到1 米半就开始出水……

汇聚北方6 亿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最强大脑”

近日,济南市槐荫区济齐路西段,一座莲花式外观设计的建筑已蔚然成型,这就是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

未来几年内,这里将汇集中国北方地区约6 亿人口的健康医疗数据,覆盖从出生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可以说,这里将是北方医疗数据方面的“最强大脑”。

大数据库一方面可以为科学研究、产品研发、临床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健康行业的发展引领方向。由此一来,该数据中心最终会吸引一批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入驻,形成集聚效应。

在全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医疗健康大数据区域中心里,济南的北方中心是面积最大的一家,也是首家通过评审和授权。

眼下,这座由山东新泉城置业有限公司投资14.5 亿元、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的大数据中心,主体已落成,20000 机架、1 栋科研楼、3栋机房楼,以及柴油发电机房等建设配套也已到位。未来,这里将融入5G 技术,实现山东各项“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全覆盖,创建国家级健康医疗数据产业示范区。

承重2 吨,一平方米可荷载一头大象

数据中心后期需要承装重型设备,因此,楼体无论是用料还是“骨架”结构,全都是超标准建设。中建八局二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楼体建成后,每平方米可承载两吨重的物体,相当于一头大象。据了解,普通住宅楼的荷载能力,每平方米则不超过0.2 吨,仅相当数据中心的1/10。

为保证楼体的承载力,建设人员为楼体塑造的“骨架”也是超常规的。无论是桩基数量,还是体量,都是普通住宅楼的4 倍。其中,1、2、4 号楼,桩基数量就达到1197 根,每根桩基深达45 米。按照高架桥的桩基标准,这些桩基可以支设1.8 公里的高架桥。

为保证后期施工,建设人员提高桩基建设效率,仅用28 天就完成了所有桩基的高质量施工。

层高6 米,17 辆高铁装进了楼体“骨架”

数据中心的楼高为63.5 米,相当于一栋22 层的住宅楼。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造难度,却不亚于一座120 米的高楼。

难度主要源于楼体的超层高。为保证后期各项设备的顺利进驻,数据中心的楼体层高达6 米。而普通住宅的层高,则通常在2.8~3 米之间,还不及数据中心的一半。项目负责人介绍,层高每增加一米,建设难度和工作量就增加50%。建设难度和工作量,主要体现在楼体的钢筋、模板、钢管等材料用量及运料上。层高加大,对楼体的“骨架”坚固度要求就更高,需要大量高跨度的梁板。与此同时,起支撑作用的钢材,在搭设密度和耗材方面,都成倍地在增加。常规楼体使用的梁,厚度通常为0.4 米。在数据中心,最小的梁,高度都为0.9 米,相当于一个小孩的身高,而最厚的梁,则厚达1.8 米,相当于一名成年男子。其中1、2、4号楼的钢管用量就达到7000 吨,相当于17 辆高铁列车装进了楼体的“骨架”。如此大体量钢管的使用,早已超出了常规楼宇钢管耗材的10 倍之多。

基坑深达16 米,相当于5 层楼高

整座数据中心不允许出现停电事故,因此配建了柴油发电机房,作为备用电路。正是院落一角,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发电机房,在建设过程中,着实为难了建设人员一把。发电机房需要下挖16米深的基坑,下挖到一米半,基坑就开始出水。罕见的浅水位,主要是因为数据中心离黄河太近,距离不到3 公里。加上地处黄河淤泥滩,土质差,极易出现渗水塌方。“泥巴汤子里施工!”这是建设人员对该基坑的感慨。基坑支护一方面需要挡土,维持基坑的边坡稳定,防止出现塌方,另一方面需要挡水,减少基坑四壁向坑内渗水,这成了摆在建设团队面前的难题。

中建八局二公司建设团队采用了一项最早源自日本的施工技术—“SMW 工法连续墙支护技术”。难题的破解经过,主要是使用三轴型钻掘搅拌机,沿基坑四周钻掘,在钻头处喷出水泥系强化剂,与地基土反复混合搅拌,形成一根根水泥土桩,水泥土桩未结硬前插入27米长的“工”字钢板,由此便有了一道可同时受力与抗渗的围护墙。

幕墙面积堪比4 个足球场,俩月“穿好外衣”

济南西部的黄河沿岸,荷花形外观的数据中心银光闪闪,格外显眼。靓丽的建筑外表,主要源自于全新的幕墙安装工艺—框架式玻璃幕墙龙骨单元装配式施工工艺。

该工艺将幕墙材料提前进场加工成单元整体龙骨板块,钢结构完成后,单元板块开始吊装,室内即可辅助安装。而传统的幕墙龙骨安装,则是在楼体外侧悬挂吊篮,横竖龙骨在吊篮上的焊接作业,安装工序繁琐且费时。

幕墙单元式框架组装用构件均通过工厂化加工,减少了现场的交叉施工,提高了施工精度与施工质量,减少了施工安全隐患。

据了解,1、2、4 号楼的幕墙铝板,面积可达3.2 万平方米,相当于4 个足球场大小。使用传统工艺安装至少需要3.5 个月,使用新工艺则不到两个月,工效提高了近一倍。此工艺专利隶属于中建八局二公司。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的山东省体量最大的EPC 棚改项目华山片区安置二区工程、108 天完工的济南超算中心科技园工程的幕墙施工,正是得益于该工艺。

1500 人的300 多个日夜

数据中心的背后,是一支庞大的作业团队。高峰期施工现场总人数一度超过1500 人。夜间工地照样灯火通明,工地开设夜间食堂,每到夜间11 点至凌晨1 点,一片热闹景象不亚于赶大集。

高密度作业的同时,项目未忘记环境保护,严格扬尘治理,打造“花园式工地”。撤网覆绿,在该工地得到了实施,除了需要严密覆盖的现场裸露土,项目见缝插针,可绿植的地方,全部种植草皮并设置移动花坛。与此同时,项目采用物业化管理,保洁设备配备齐全,专人进行道路及生活区保洁,围挡、基坑周边及塔吊安装智能喷淋设备,道路按时洒水降尘,确保物料归整等成效。近日,该项目扬尘治理,获得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点名表扬,并要求全市建设工程参照学习。

与此同时,数据中心幕后还有一支又一支默默付出的团队。

项目建设前期,为尽快获得临时用电,山东新泉城置业有限公司主动作为,积极争取“绿色通道”,简化办理手续,用电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建设过程中,多次指导项目建设,协助解决建设难题,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在业主单位和项目团队的通力合作下,2 号楼主体封顶仅耗时87 天。

与常规施工不同,该项目充分发挥了中建八局二公司特色的总承包管理模式,从土建施工到安装、装饰、设计以及智能化施工,各环节施工团队通力协作,充分参与到了数据中心建设中。

施工前期,中建八局二公司设计研究院专门有一支设计团队进驻。仅可行性优化意见,就提出了300 余项。其中,原设计的地下车库种植顶板防水仅种植区采用耐根穿刺防水,考虑到植物的根系错综复杂,路面下也统一采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施工前期对设计图纸的再优化,极大增加了后期的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筑质量安全与美观,确保了项目高质量推进。

300 多个日日夜夜里,在山东新泉城置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建八局二公司项目团队秉承快速优质建造理念,发扬“诚信、创新、超越、共赢”的企业精神和“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铁军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终确保了工程主体顺利落成。

猜你喜欢
八局楼体中建
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搭建我们的“幼儿园”
新年感怀
红砖厝装饰元素在近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楼体及嘉庚建筑为例
美丽的湘江
中建八局携手《雷锋》杂志 启动关爱老区小学生活动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三角板“牵手”直尺
山上一群猴
中建五局广东公司“十三五”瞄准新目标:打造“三个数一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