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专业的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2020-04-01 04:45贾艳艳张春杰刘一尘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改革

贾艳艳 张春杰 刘一尘

摘要 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预防兽医学学科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预防兽医学学科中多门课程是动物医学、动物检疫学及动物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然而在多专业下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针对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问题,从完善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引入新型教学方法及手段、加强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旨在为河南科技大学培养高素质的预防兽医学人才提供保证,也为其他相关高等学校预防兽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 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03-0267-0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A lot of courses for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are the main courses of animal medicine specialty,animal quarantine specialty and animal pharmacy specialty.However,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in our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multispecialty exists some unreasonable phenomena.In this study,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in our university,some reform measures were proposed,including the perfection of training program,the application of new type achievement for teaching model of laboratory courses,the introduction of novel teaching methods,the exploit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foundation,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staff. 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preventive veterinary talents in our university,and als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talents in other releva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Talent cultivation

預防兽医学不仅是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而且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预防医学的主要分支,其对于动物疫病控制、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健康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连续出现的“禽流感事件”“口蹄疫事件”“布氏杆菌病事件”等动物传染病方面的恶性事件后,人们对动物传染病及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愈加高度关注,同时赋予预防兽医学的任务也愈显得更加重要。因此,预防兽医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3]。

预防兽医学学科主要包括动物微生物学、兽医生物制品学、动物免疫学、动物传染病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动物检疫学和动物寄生虫学等多门课程,均是动物医学、动物检疫学及动物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这些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在动物医学、动物检疫及动物药学等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现有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动物药学及动物科学等专业,目前,基于这几个专业下的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存在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如同一学科下不同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出现低水平、同层次重复,在实验项目的设置和内容等方面的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因此,为了提高本校动物医学专业、动物检疫专业及动物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高等学校提出的“厚基础、强技能、广适应、能创新”的高素质预防兽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4],对该校多专业下的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笔者通过深入剖析河南科技大学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新形势下预防兽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多专业下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工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其他相关高等院校预防兽医学实践体系的制订与完善提供参考。

1 预防兽医学实践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河南科技大学预防兽医学所属相关课程的实验课大多按理论课设置,同一学科中各门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常发生低水平、同层次重复,连惯性差,尤其是兽医微生物学、动物免疫学、动物传染病学、兽医公共卫生、兽医生物制品学和动物检疫学这几门关联性极强的课程,无论在理论内容还是实验内容方面都存在许多必然的交叉,且授课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和协商,导致实验项目及内容的重复现象较为严重。另外,河南科技大学动物检疫专业、动物药学专业均是在传统的动物医学专业基础上于近年来新开设的专业,基础条件较差,大多数授课教师均是毕业于动物医学专业,以上的诸多因素导致这几门主要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同时,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的薄弱,也影响着该校预防兽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2 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方案的完善和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文件[5-6]。为了加强预防兽医学学科的实践教学建设,在充分调研分析该校预防兽医学实践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组织预防兽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师,结合动物医学、动物检疫学及动物药学专业的特点,对各专业培养方案与主要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及其相应的理论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与完善,适当调整了预防兽医学科所属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及学时,完善了预防兽医学科的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下方面。①压缩了理论课时,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比重,调整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实验比例,使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达到2∶l或3∶1。②避免了同一专业有交叉课程实验项目与内容的重复,整合优化现有实验项目。如将旧版教学大纲中动物检疫学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中3学时的“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修改为2学时的“细菌基本形态与构造的观察”,避免了与前期的“动物组织胚胎学”等课程中“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重复;将“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修改为更实用的“细菌的生化试验”实验。在“动物免疫学”“动物生物制品学”“动物/家畜传染病学”等课程的新实验教学大纲制定时,更注重新实验项目的开设,增添了诸如“淋巴细胞分离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实验”“PRRS的RT-PCR诊断技术”“Al(OH)3胶佐剂灭活疫苗的制备”“炭疽杆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与应用”等内容作为选修的新实验项目,同时也提高了实验项目选择时的灵活性。③提高了实践教学比重,通过实践使学生将各专业的零散知识连贯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延长了毕业实习环节的时间,旨在加强该专业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解决过多理论教学导致的“眼高手低”问题。比如将预防兽医学中最重要的兽医微生物学课程的实验课完全从理论课程中分离出来,独立开设了适合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学、动物药学3个专业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对动物药学专业的兽医传染病学、动物医学、动物检疫学专业的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程和动物检疫学专业的动物生物制品学课程均增添了8个学时的实验课;与此同时,对预防兽医学课程类实习、综合教学实习等其他实践类教学大纲也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如对动物检疫学专业增加了3周的“动物检验检疫类课程实习”和2周的“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实习”,且将原大纲中的“动植物检疫学专业综合教学实习”由3周修改为14周;动物医学专业新增加了为期2周的“預防兽医学专业实习”[7]。这些工作的开展大大加强了预防兽医学实践性教学的力度,使得河南科技大学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得到了完善,修改后的实践教学大纲部分已经在2014级、2015级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学及动物药学专业进行了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的预防兽医学人才”的培养。

3 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引入和成熟教学手段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将新的“任务教学法”引入到动物免疫学、兽医生物制品学、动物传染病学等预防兽医学所属主要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通过任务教学法的引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8]。同时,扩大了多媒体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上这些方面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预防兽医学所属课程实践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9]。

另外,按照修改后的教学大纲独立开设了适合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学、动物药学3个专业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在该课程的开设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微生物学实验项目按照基本操作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求知性实验以及科研性实验四大模块进行了优化组合;完善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开放性及个性化实验教学模式和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实验考核体系。经2013级、2014级2届学生的应用实践证明,这种单独开课及考核评价体系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教学效果[9]。

4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预防兽医学所属的许多课程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进一步充分利用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原有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利用新建立的“高效运行的开放式预防兽医学实验室”设备优良、技术先进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并掌握预防兽医学先进实验方法、技术的平台。同时,还积极培育建设其他新的实习基地,如新增加了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洛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实习基地,以提高预防兽医学科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这些工作的推进大大加强了预防兽医学实践性教学的力度,使得河南科技大学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得到了完善。

5 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

以教学带动科研生产,以科研生产促进教学,形成教学与科研、生产间的良性循环,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10-11]。为此,在以教学为主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科研生产,形成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在搞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应及时将科研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科研工作的开展为学生培养和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在研究工作中应注意吸收优秀学生参加部分科研工作,及时将最新的预防兽医学技术传授给学生,不仅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了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构建高水平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12]。为此,近年来,采取了多种措施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了预防兽医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如引进新的博士或鼓励非博士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鼓励教师通过科研交流或访问学者进行出国深造,安排青年教师充分利用指导学生教学实习或毕业实习的机会,广泛深入到养殖厂、动物医院、动物检疫监督局等生产第一线,以提高年轻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工作经验。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践型师资队伍的质量,保障了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7 结语

河南科技大学多专业下的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實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践证明,改革完善后的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进一步在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学、动物药学等专业推广实施,也可为其他相关高等院校预防兽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曾显成,吴异健,吴晓平,等.预防兽医学四阶段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效果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3):239-242.

[2] 刘阳,谭珺隽,王传林,等.试点学院框架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98-200.

[3] 韩庆功,崔艳红,陈金山.临床兽医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23):153-155.

[4] 王剑.预防兽医学研究及发展方向浅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4,35(12):66-67.

[5] 杨宇,陆彦.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创新[J].畜牧与兽医,2018,50(8):126-128.

[6] 刘少伟,石志敏,淡心广.完善国际合作教育教学管理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2011(4):77-79.

[7] 河南科技大学教务处.2014本科人才培养方案[Z].2014.

[8] 余祖华,丁轲,程相朝,等.任务教学法在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7):966-968.

[9] 刘一尘,张春杰,程相朝,等.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21):202-204.

[10] 崔治中.对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及预防兽医学教学科研现状的思考[J].中国家禽,2014,36(13):2-4.

[11] 王晓杜,邵春艳,姜胜,等.“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在动物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17(5):62-64.

[12] 张莉,李庆章,高学军,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动物生物化学转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5(10):51-54.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