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技术的发展

2020-04-01 07:54张清海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学人工智能发展

摘 要: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也是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在新课标改革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向趣味性方向探索,以求满足新时代小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人工智能;发展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强,素质教育的观念被提出并受到越来越多教育人士的欢迎。教育部门明确了教学方向需要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稳定提高、全面发展。传统教学方式展示的教学内容较为死板,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陷入一种死板的教学状态,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教育任务的要求,将多元化智能理论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可以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弊端。通过这种方式,对小学生的思维转换程度进行分析,为学生打造出一种崭新的智力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元化智能理论应用于教学工作中,让教学任务的步伐更加有力地推进。

一、适当借助电脑游戏,由堵变疏

第一,教师要明确电脑游戏的开放时间和开放环境。由堵变疏,并不是说由禁止学生玩电脑游戏,改为任由学生玩电脑游戏。我们可以设置一个电脑游戏的开放时间和开放环境。比如,可以在完成操作任务之后,下课之前的5分钟,允许学生玩电脑游戏。如果操作任务没有完成,是不允许学生玩游戏的,小组之间互相监督,齐抓共管。第二,提供有益的游戏,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有益的游戏。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多方面搜集一些有益于学生的小游戏,如低年级的练习鼠标的小游戏,中年级的练习打字的小游戏等,或者选择一些小游戏让学生组织对抗赛,进行游戏评论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区分游戏的优劣,正确地选择有益的游戏。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计算机知识[1]。

二、运用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十分简单,关键还要看学生的對于它是否有一定兴趣。因此,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当成首要的任务,通过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或者尝试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等,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以求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的预期目的。在带领学生学习“网络与生活:通讯与下载”这方面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有意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如给学生展示“生活中通讯的变迁”这一些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和自己对课堂内容的学习,谈谈他们自己接触到的通讯类型。在趣味性的情境引导下,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有了一定的积极性后,教师可以以“通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为主题展开讨论,自然引入教学,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通讯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方便等。这样的学习既迎合了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也激发了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使教学任务更加顺利地开展,为教学任务提供全新的方向。教学工作中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使学生的智力进一步开发,在学习过程中开拓思维、激发内在潜能。小学阶段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思维,改变学生的智力观。霍华德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包含八种智能,不同的智能运用在学习中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直把教学方向放在夯实基础上,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和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导致一些学生只知道学习而不知道如何对学习内容进行灵活运用,而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完善。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程度不同,处于不同家庭,形成的价值观念也不同。在当前学习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代表他们的智力不如其他学生,所以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对发掘学生的潜能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发光点和优秀之处[2]。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是当代教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更紧密的结合,是当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相结合,必然会形成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也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跟紧教师的步伐,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但是要善于总结学生的做题经验,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只有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课堂紧密结合,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加强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力度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国外引入的全新教学理论,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研究中心,由霍华德教授提出,自被提出至今的30多年中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这一理论被引入中国,并受到国内教育人士的认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霍华德教授站在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索,以低年级学生为出发点开展多彩光谱项目,以初高中学生为出发点开展智能重点实验学校项目,以体育艺术类学生为出发点开展艺术推进项目。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以及学习阶段的不同,对于学生的潜力进行全面发掘,让学生的智力进一步拓展,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这种方式取得的成果尤为突出。虽然多元智能理论中涵盖的内容已经非常完善,但在我国实际教学任务开展中的应用还少之又少。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结合相关的文章,在教育类文章中所占比例不足1/50[3]。

结束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但成了学生从小需要掌握的一门理论知识,更是一种技能。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网络技术,为学生设计有趣、新颖的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好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新时代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会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20):110-111.

[2]江长添.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140.

[3]孟肖.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张清海,男,民族:汉,籍贯福建省漳州市,1976.6出生,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

课题编号:ZPKTY18099,漳州市2018年市级课题

猜你喜欢
小学人工智能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2019:人工智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数读人工智能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