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2020-04-01 07:54肖燕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困境

肖燕

摘 要: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在京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为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以实现利益共享、和谐发展就成为新时代下党和国家的必然选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本理念,更兑现了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伟大承诺。

关键词:社会保障;困境;路径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窄,支出压力大,统筹管理层次不完善,社会保险险种结构失衡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十九大报告中的第八部分着重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这表明党和国家已经意识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滞后于当今社会发展,并及时准确得把握新时代脉搏,提出相关理论指导今后社保的建设。

一、什么是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原意指社会安全,最早出现于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中,1941年罗斯福、丘吉尔在《大西洋宪章》宣言中再次使用了这一概念。由于这一概念对当时各国普遍采用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具体实践进行了囊括,因而被学术界及各国政府所采纳,一直沿袭使用至今。

1952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被视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里程碑文件,并成为解释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依据。1989年国际劳工局社会保障司编著《社会保障导论》,将社会保障定义为社会通过一系列公共措施向其成员提供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的保护,提供的医疗保险以及有子女家庭的补贴。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解释是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的总结,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产生的原因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劳动保险。这个阶段的社会保障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表现为:“低工资、高就业、高补贴、高福利”。[2]第二阶段是社会统筹。推行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的“社会统筹”。第三阶段是“一个中心、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有着深刻原因和意义。

第一,可以弥补市场机制失灵和缺陷,促进社会的公平。[3]市场按照要素禀赋分配收入,但是老、弱、病、残、伤、孕等特殊群体很难通过市场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了克服市场经济“重效率、轻公平”的缺陷,需要通过政府干预在全社会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支出,实现全体社会成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治、死有所恤”,保证全体民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第二是平滑终生消费水平,提高社会抵御风险的防范能力。在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下,社会公众在正常的收入期缴纳社会保障税,而在他们收入下降期或者无收入的退休期与失业期,可以获得社会保障资金资助,从而实现消费水平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大致相同,也就是消费的平滑性。社会保障通过平滑终生消费水平,可以帮助民众提高生计风险防范能力,提升民众的终生福利水平。

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遭遇的困境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就决定了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第一、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集中在城市的公有制单位,广大农村地区覆盖面相对很窄。如没有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以及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各类企业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他们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却还没有进入这条“最低保障线”。[4]

第二、社会保障支出压力迅速増大。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带来极大挑战。个人及家庭对养老保险的需求不断上升,但人口老龄化给基金的收支平衡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我国的人口红利优势不在,国家和社会养老压力巨大。因此导致了养老金供给量减少、养老制度艰难为继、医疗保障负担加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5]

第三、基本制度迟迟不能定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但由于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层次迟迟不能定型,其他层次的社会化保障便直接受到了影响。例如,社会救助制度不能早日定型,民间的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便不可能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早日定型并走向全国统一,企业年金便不可能获得良性发展。

四、新时代下走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困境的出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有非常清晰的认识: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简单数语就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建设提出了優化措施、指明了改革方向。

第一,社会保障体系要全面覆盖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加快实施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做到全方位覆盖,全面保障。[6]努力推进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构建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其以生活救助为核心,包括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以专项救助为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和住房救助;以特殊救助为特殊内容,包括自然灾害救助、法律援助制度、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农村临时救济、农村扶贫开发等。

第二,拓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从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基本目标来看,除了要保持一个适度的水平外,还要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收支是可持续的,能够确保体制的长期有效运行。中央财政应当尽快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统筹考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采取政府主导与公众自愿的原则,强制进行养老保险和养老储蓄,完善个人社会保障账户,让民众的社会安全感得到加强。同时,政府要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加大企业和民众、基层社区组织的参与度,给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做好后援保障工作。

第三,明晰责任主体即政府责任的边界。在财政上,需要明确政府对低收人群体承担的社会救助责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救助对象不能只是目前的低保对象,必然要向低收人群体扩展,这样才能称得上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社会公共服务责任方面,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

第四,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支撑。中国道德观念中素有家庭养老、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的传统,养老不仅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个家庭的责任。我们要将现代社会保障功能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善用传统文化的力量,充分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形成以道德为支撑、国家和社会为保障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既有效保障,又鼓励家庭养老,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凌文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88-92.

[3]宋士云.社会保障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110-111.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救助与福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8-20.

[5]葛庆敏.论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J].齐鲁学刊.2010,(1):108-111.

[6]董彭滔、霍德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央的战略部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1-12.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困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