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实现分析

2020-04-01 07:54彭晶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现策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彭晶

摘 要:财务管理是各类组织机构运营的核心,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对履行其基本职能十分关键。本文针对当前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服务模式的转变,分析了财务管理目标和方法的变化,探讨了如何转变变传统的财政资金预算收支管理以及为政府行政管理服务的理念,面对社会对公共服务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立足于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的基本目标,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并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围绕公共服务绩效最大化的终极目标构建完善的财务预算、分析以及风险控制机制,保障不同来源的资金得到合理利用。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分析;实现策略;事业单位

引言:

事业单位服务于政府部门公共事务管理政策的落实,承担着合理配置和利用相关资源并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职责。而财务管理是制定公共服务资源利用计划并监督其执行的关键。因此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环境带来的财务管理风险以及公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必须重新定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并探寻实现途径。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转变

近几年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逐步完成了去行政化并强化了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使其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更加清晰。绝大部分事业单位不再拥有管理职能,而是成为了面向社会的公益性服务机构,承担着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和落实各个领域方针政策的角色。其资金以及物资来源也不再依赖财政拨付和分配,而是可以以提供多元化公益性服务产品为目标,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筹措[1]。因此为了完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机制,实施了新的会计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改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除了进行传统的资金预算和核算,还需要针对多元化的投资、筹资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控制和成本分析,才能够确保不同来源的公共服务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原则

(一)围绕绩效最大化制定远期战略目标

鉴于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实施科学的财务管理旨在一方面确保已有资源被高效利用,付出最小的成本而为公众带来价值最大化的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则需要基于非盈利宗旨,筹措尽可能多的资源,并将其投入到目标公共服务领域。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围绕绩效最大化制定远期战略目标,基于对公众服务需求的分析和预测,不断的进行服务创新并制定筹资、投资规划,拓展资源筹集渠道与公共服务产品的开发和供应模式。

(二)以提高公共服务资源利用率为基本管理目标

传统的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资源主要是财政部门拨付的资金,而财务管理部门则依据上级部门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资金的具体使用实施预算编制,并且在事后进行核算,确保所有资金按计划投入到了相关领域。而目前虽然由于事业单位资金以及其它物资的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提高公共服务资源利用率并使其价值最大化,依然是事业单位最基本的财务管理目标。

(三)制定和实现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目标

虽然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不以盈利和扩张为目的,但要想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有效落实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政策方针,在人才储备、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同样需要持续的投入。因此筹划自身的发展完善也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管理目标,而且无论是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育,还是基础服务设施的升级和完善,都旨在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与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因而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并不违背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宗旨。

三、实现策略

(一)做好不同来源资金的预算编制与收支管理

要想实现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目标,收支管理以及预算编制依然是最基础的工作。因此在资金来源与公共服务项目性质多元化的背景下,首先对财政资金、公益组织的捐赠以及社会资本的投资等进行预算编制,对拟投资项目以及资金的具体使用方案进行详细的预算和审核[2]。一方面确保资金被合理合规的使用,按照相关计划逐步投入到相应的公共服务领域并兑现为优质的产品。另一方面对预算计划的落实实施跟踪监督,核算各项具体支出的金额、用途是否与预算计划相符,并且评估资金的利用是否科学合理,为事业单位的战略决策与日常管理提供依据。

(二)基于财务分析有效控制成本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实施财务分析与成本控制,有助于资金的优化利用并提升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绩效最大化的根本管理目标。因此首先应由管理会计负责进行财务分析,针对一个财务周期或者重要投资项目的会计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成本的分析、核算与预测[3]。其次对公益性投资项目的预算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核算,一方面对存在出入的部分找到原因并加以纠正,确保其按计划逐步落实。另一方面评估投资项目的绩效和进行风险预测,以便制定阶段性的成本控制策略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保障绩效最大化的远期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完善内控机制

由于事业单位涉足的筹资、投资项目越来越复杂,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构建起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确保各项决策的合理性以及公共服务资源的科学利用,以期实现绩效最大化和事业单位的各项运营管理目标。而财务管理是完善内控机制的关键,因此首先需要围绕财务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基于内部审计实施对资产管理、资源配置与利用情况的监督,保障财务管理目标的落实[4]。其次构建成本控制与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基于财务分析与风险评估,规范各部门管理决策流程。使得事业单位在保障公共服务品质的同时,自身的服务和管理能力也得到持續完善。

四、结束语

去行政化改革强化了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也改变了其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围绕公共服务与内部运营绩效最大化的远期战略目标,引入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实施科学的成本控制并防范财务风险,才能确保公共服务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同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并提高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玲. 探讨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实现[J]. 北方经贸, 2016(10):87-88.

[2]牛健. 浅析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及其发展方向[J]. 中国经贸, 2015(1):227-227.

[3]刘媛.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实现的具体分析[J]. 财经界, 2015(2):213-213.

[4]张丽霞. 基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的探讨[J]. 中国市场, 2015(10):145-146.

作者简介:

彭晶(1984.08.18) 男,职务/职称:无,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实现策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初中数学实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
电能替代管控一体化的实现
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探讨
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