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经济法对社会群体利益的保护

2020-04-01 07:54李金燕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期
关键词:经济法

李金燕

摘 要:经济法是我国经济结构的一项衡量指标,其对社会群体的利益形成一种有效监管,保证各项经济行为运行的完整性。基于此,文章对经济法的施行原则进行论述,从消费群体、销售群体两方面,对社会群体利益中经济法的保护范畴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经济法;社会群体;利益保护

引言:经济法作为一种经济法律规范条例,其属于国家对经济结构的一种调控手段,通过对各项经济行为进行管控,然后依据定性化的法律基准,对经济行为的产生路径进行引导。从社会群体的利益来看,其是各项经济行为发生的主体,只有在利益的引导下,才可促进个体之间的交易,但在经济结构多元发展下,部分经济行为不在法律监管区域内,间接破坏市场经济结构。为此,需明确法律条例在经济市场中所起到的权责制度,以保护社会群体利益为主,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

一、经济法的施行原则

从国家规定的经济法条例来看,其在经济结构的实施可有效促进经济体系的发展。经济法在不同的阶层中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同时国家立法部门也针对动态性经济结构对法律条例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确保最大限度的起到相关职能效用。

从经济法的制定动机来看,是国家对现有的市场经济管制的一种实施手段,其强调经济运营主体下所产生各项经济行为应存在一定的有序性,进而为经济良态发展打下基础。与其它法律条例相比,经济法在整体与个体之间起到协调作用,即社会整体、社会个体之间的经济行为应符合一定的基准,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当经济行为呈现出一定的不良特征时,此时需要相应的法律进行制裁,而经济法的建立则是以经济行为为主导的, 其既有惩罚性,也存在一定的鼓励性,在综合性评判下,可作为经济行为的一个衡量指标。

经济法作为经济行为的判定指标,其在运行过程中,秉承着平等、有序的原则,确保各类经济主体之间具有平等的地位,同时可对经济主体的施行行为进行管控。然而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在组建过程中,社会资源呈现出一定的不平均性,即小部分经济主体掌握着大部分经济资源,在此种情况的长期发展下,将造就出大部分经济弱势群体,进而间接造成经济格局发展的不稳定。为此,经济法各项条例的制定多偏向于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

二、社会群体利益中经济法的保护范畴

(一)消费群体保护

产品的流通作为一种基础性经济行为,在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下,产品的规范性流通形式彰显出经济法条例的价值。消费者作为产品流通的主要动机,只有在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才表面着产品与流通体系相脱离,然后由消费者的应用来体现出产品的价值。而在产品实际交易体系中,消费者其实属于一个弱势群体,产生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过程中,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尽管消费者拥有着一定的话语权,但如果资金支出与预期的收益不成比例时,此时支出与收益产生的差值则代表着消费者的经济损失部分。对于此种现象来讲,经济法则对消费群体提供相应的保障权益。

第一,经济法明确规定销售群体、生产群体的职责权限,禁止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制造出不协调的经济交易行为,其对产品经销主体制定严格的举措。第二,对经济行为中的弱势群体进行直接保护,当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与预期不符时,则代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此时消费群体可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

(二)销售群体保护

销售群体一般是企业,在整个竞争市场中,依托于技术资源、各类渠道等,来增强企业自身的实力,保证自身在市场中获得足够的竞争力,此种竞争体制所带来的影响固然是好的,其可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如果在竞争过程中,失去相应市场管控机制的话,部分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往往采取相应非良性竞争措施,进而造成利益链被垄断的现象发生,其将导致经济市场的恶性化发展,令某一领域的经济结构面临崩塌的严重风险。

经济市场中的有序化发展则是以公开、平等、多元为主体的,市场内部发展态势呈现出一种融合趋势。目前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形式多以导向性为主,即如果一个产业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则在红利期阶段,大部分企業将加入到产业链发展中,以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而率先步入此类产业链的企业则以自身发展优势,对其它正面临起步阶段的中小型企业进行打压,此种行为将严重影响市场的竞争体制。

但从目前我国经济法的执行范畴来讲,其针对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只是在部分行为中进行管制,如市场支配、恶性竞争等,其并不是管控企业的优势地位,在此种现象的约束下,如中小企业想要发展,则需在市场中进行竞争,此种情况将不可避免的竞争优势群体与竞争劣势群体。经济法在实际管控阶段,则是以市场经济结构为主,为经济发展态势建立一个有序性竞争环境,以此来确定各类经济主体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完善社会经济结构。

三、经济法对社会群体利益保护的建议

从我国目前社会市场发展体系来看,经济法未能全面渗透到各项经济行为中。为加大实际应用力度,国家应加强市场经济的调控手段,确保在权力范畴内,市场经济处于一个良性发展态势。此外,应优化经济体的信用体系,将各类信息进行公开,防止经济行为产生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此类信用机制的建设下,依托于联网系统可建立较为完整的信用累积通道,进而对违反市场行为的经济体进行记录与处罚,以对社会群体利益进行多维度保护。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法是保证市场经济结构发展的基础,当市场体系中出现相应的交易行为时,且交易行为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则经济法条例将对不规范行为进行约束与管制。从我国目前经济结构来讲,各项产品经济行为所产生的效果,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走向,为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结构组建的完整性,应严格执行相应的制度举措,并依据实际面临的问题对相关条例予以补充,确保我国经济市场运行的完整性与有序性。

参考文献:

[1]项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经济法价值导向的新思考[J]. 法制博览,2019(10):263-264.

[2]应飞虎. 论经济法视野中的弱势群体——以消费者等为对象的考察[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03):67-74.

[3]丁雅荣. 浅谈经济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J]. 网络财富,2010(15):161+164.

猜你喜欢
经济法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人工智能发展对经济法功能的挑战与应对
经济法的立法统合:需要与可能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我国对外贸易中国际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浅谈经济法的私人实施与社会实施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及其内在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