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三七不同炮制品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2020-04-01 09:25陈英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三七

陈英銮

【摘 要】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成分(Rg1、R1、Rd、Rb1、Re)在油炸、蒸制、砂烫、烘焙等炮制方法下其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新鲜三七进行不同方法的炮制处理,并对炮制时间进行分类;取未经炮制加工的生品三七作对照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三七在不同炮制操作情况下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比不同炮制情况下三七皂苷含量除烘焙情况下,蒸制保留皂苷最多,其次是油炸,最后是砂烫;烘焙的Rg1、R1、Rd、Rb1、Re的量均有所增加,但皂苷Rb1有所减少。结论:不同炮制情况下的三七,其皂苷含量会有所不同,不同炮制情况下三七皂苷含量大小顺序为烘焙>蒸制>油炸>砂烫,初步推测为温度越高,三七皂苷含量变化越大。

【关键词】 三七;炮制加工;三七皂苷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1-0045-05

三七,别名田七、参三七、血山草等,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分布于云、桂、川、赣一带,其中以云南文山为著名道地药材,三七归心、肝、胃、小肠经,味甘、微苦、性温,生品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的功效[1]。中医自古就有生熟功效各异且用法不同之说[2],而熟品三七主治失血过多、生血乏源、久病亏虚、肾精亏损等造成的血虚证,以及产后晕血、气血不足、身体虚弱,有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腰膝酸软、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症状[3]。传统记载三七炮制方法有“油炸”“蒸法”两种熟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4],本实验增加“砂烫”“烘焙”两种熟制方法。三七总皂苷皂苷作为三七有效成分之一,有活血化瘀、活络通脉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具有增加脑血容量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之效,对造血组细胞的增值作用[5]。《中国药典》[6](2015版第一部)对于三七的皂苷记载仅有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三七皂苷R1含量测定的标准,本实验利用HPLC法对三七不同炮制品皂苷成分(Rg1、R1、Rd、Rb1、Re),在油炸、蒸制、砂烫、烘焙等炮制方法下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

1 材料准备

1.1 药品选取 选取三七生品(于文山高田三七种植产业基地采挖),按照《中国药典》要求对药品进行油炸、蒸制、砂烫、烘焙等炮制加工。

1.2 试剂选取 选取三七总皂苷标准品(购于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采用哇哈哈公司生产的纯化水,使用乙腈(色谱纯,购至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醇(色谱纯,购至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3 仪器及辅料选取 选择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号:Agilent 1260 II代);色谱柱(Hypersi 1 BDS-C18,250 mm×4.6 mm,5 μm);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AE-204,METTLER TOLEDO);四两装高速万能粉碎机(型号XS-D4A,浙江屹立工贸有限公司);药典筛(筛号:4,孔径:0.25 mm,浙江上虞市道墟张兴纱筛厂);水浴锅(HH-6,邦西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电热真空干燥箱(型号:ZK-820,上海阳光实验仪器有限公司);沙子(河沙);微波炉(MQ-L213B型美的微波炉);食用油(福临门植物调和油)。

2 制备样品及对照品溶液

2.1 制备对照品溶液 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中对当归皂苷含量要求,Rg1、Rb1及R1要有不小于5.0%的总含量,且其制得对照品溶液分别要有0.4 mg/mL、0.4 mg/mL、0.2 mg/mL的浓度,以此为标准,取三七总皂苷对照品干燥至恒重,采用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进行精密称量,取0.1430 g移至容量瓶,最终加甲醇制得对照品浓度均为:三七总皂苷1.430 g/mL;人参皂苷Re 0.061 g;人參皂苷Rd 0.099 mg/mL;人参皂苷Rg10.403 mg/mL;人参皂苷Rb10.419 mg/mL;三七皂苷R10.101 mg/mL。

2.2 制备样品溶液 将油炸、蒸制、砂烫、烘焙过的炮制三七样品及生品三七样品进行粉碎;过四号筛,对其进行精密称量,取0.6 g置于回流瓶中(规格为250 mL),用胖度移液管精密量取甲醇50 mL加入回流瓶中,用封口膜封存静置过夜,第二天置于水浴锅上于温度80℃的情况下回流2 h,放冷,回流前后进行对回流瓶及其内容物重量进行称量,并用甲醇进行补重,摇匀后对其进行过滤(采用F型0.45 μm聚偏氟乙烯微孔有机滤膜,上海兴亚净化材料厂生产),取续滤液。

3 三七不同炮制品的制备

砂烫:取适当干净河沙置于铁锅内,进行翻炒搅拌,待其砂热并具有流动性时,将三七倒入,并进行翻炒搅拌,待三七表面烫至呈金黄色时,立即取出,放冷,并进行敲碎,打粉。过四号药典筛;蒸制:用水对三七进行浸润,时间为1~2 h,对其进行6 h清水蒸制,后取出干燥,放冷,敲碎,打粉,过四号药典筛;烘焙:用微波炉对三七进行中档烘焙10 min左右,取出,放冷,敲碎,打粉,过四号药典筛;油炸:使用植物调和油对三七进行文火煎炸,至其表面呈金黄色,取出,放冷,打粉,过四号药典筛。另取生品三七进行干燥打粉,过四号药典筛[7]。

4 HPLC法分析

4.1 HPLC分析 准备采用Hypersi 1 BDS-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柱温设置20℃;流动相条件:以乙腈-水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设置203 mm,进样量设置为10 μL,塔板数按三七皂苷R1计算,应不低于4000。洗脱步骤见表1。

4.2 对照品线性关系 对三七总皂苷对照品进行梯度量取:精密吸取3、5、7、9、11、13 μL的对照品溶液,按上述方法进行准备工作后,对峰面积进行测定。以峰面积为Y轴,以进样量为X轴(单位为μg),线性方程公式为y=mx+b,以m表斜率,b表截距,R2为相关系数,线性范围单位为mg,分析进样量与峰面积的关系,结果显示,正线性相关性较好,因此,其可以较好地应用于评价各炮制加工情况下的三七皂苷含量。

4.3 生品三七及其不同炮制品含量 精密称取生三七粉0.6 g,按上述方法进行样品溶液制备,对生三七三种皂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进行含量探究,测定其峰面积进行计算,总含量为7.98%,符合药典要求。另取四种炮制品粉末0.6 g,按上述方法进行样品溶液制备,对其进行HPLC法含量测定,峰面积见表2。

4.4 生品三七及其不同炮制品含量图谱比较 结果如图1~5所示。图1为三七生品HPLC图谱以及41~44 min放大圖,可以看到在40 min左右时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图2为蒸制三七HPLC图谱变化情况其中HPLC图谱在25 min时有一定波动,40 min时波动达到顶峰。图3为油炸三七,同样是在40 min之前达到顶峰,而且还出现两个巅峰,只有一个组分含量出现明显的增加情况。图4、图5分别是砂烫三七与烘焙三七的检测结果,都是在40 min左右达到峰值,但是具体峰值的数值存在差异。

5 讨论

目前炮制加工三七多以油炸三七与蒸三七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8-9],本实验相应增加砂烫法与烘焙法两种新方法。砂烫法具有温度高,传热快且均匀的特点;而烘焙法为微波烘焙,具有受热均匀,温度相对较低的特点。炮制品与生三七外观有不同之处,油炸三七与砂烫三七呈金黄色,而蒸制三七与烘焙三七的颜色较深。

本次研究中,除烘焙情况下,蒸制保留皂苷最多,其次是油炸,最后是砂烫,而烘焙炮制加工,除人参皂苷Rb1类成分,其它皂苷类成分均有增加。初步推测可能是由于烘焙破坏了促使皂苷类成分分解的成分,对抗处理样品时回流加热对其皂苷类成分的破坏。而查阅文献可知[10],进行样品处理时,超声情况下的三七皂苷类成分与回流情况下的三七皂苷类成分有出入,且前者保留皂苷能力大于后者。而本次实验的温度大小为砂烫最大,油炸次之,然后是蒸制,最后是烘焙,而三七皂苷类成分与其大小关系相反,由此得出,炮制温度与三七皂苷类成分有负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不同炮制情况下的三七,其皂苷含量会有所不同,不同炮制情况下三七皂苷含量大小顺序为烘焙>蒸制>油炸>砂烫,初步推测为温度越高,三七皂苷含量变化越大。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实验结果还显示了三七其它成分的增减情况,而随着炮制温度的增高(烘焙至砂烫),三七所含其它含量有增加情况,即其除三七皂苷外其它含量的峰面积有增高情况,且在分析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在R1与Rd的峰面积图之间,其原有含量的变化及新成分的增加较为突出,值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张蓓.基于隐喻认知的中药生熟异用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2]余汪平,孔庆龙,郭冬梅,等.不同炮制方法对三七的影响[J].轻工科技,2019,35(4):40-42.

[3]刘梦楠,熊慧,薛雪,等.三七炮制历史及标准现状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4):1477-1480.

[4]李金,和启莲,宣江,等.不同炮制方法对珠子参和羽叶三七两种三萜皂苷含量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12):67-70.

[5]高明菊,马妮,朱琳,等.不同炮制辅料对三七皂苷成分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8):3554-3557.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7]胡德美,鲍泥满,郑霏艳,等.三七不同炮制方法色谱峰的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7):54-59.

[8]林桂梅,鞠成国,贾天柱.正交实验优选油炸三七炮制工艺[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0):2403-2406.

[9]武双.三七“生打熟补”物质基础及补血作用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6.

[10]孙思,陈亮,王鑫,等. 三七不同炮制品中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差异及人参皂苷Rg1和Rb1的含量测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6,33(2):127-130,139.

(收稿日期:2020-06-04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三七
超声辅助提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
三七的炮制研究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