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研究

2020-04-02 07:11曹登科
决策探索 2020年6期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战略对策

曹登科

【摘要】贵州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在产业兴旺,这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推进,产业发展对乡村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而贵州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满足不了乡村振兴的需求,这一现状已经成为制约贵州乡村脱贫致富的瓶颈。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战略;对策

一、贵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8年,贵州省出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乡村发展,这既是政府支持“三农”发展向更深层次迈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农村职业教育要与乡村经济发展产业相融合,对农民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从而改善农民群众的专业技能与水平,提高乡村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以乡村产业融合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农村职业教育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加强农民对生态宜居环境的理解与认识。三是农村职业教育要与农民实际需求相结合,为农民量身定做培养方案,向乡村传递致富知识与政策,让广大农民群众正确认识继续教育,主动参与继续教育,全力推动乡村教育顺利开展。四是农村职业教育要与乡村治理服务相结合,对农民群众进行基础法律常识、事务以及基本常识培训,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感受现代化治理的优势,以必备的法律常识与基本文化为基础积极参与乡村发展。

二、贵州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舆论导向存在偏见

近年来,国家、省市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空前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扩大了职业院校办学的自主权,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见,低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一是职业教育的“立交桥”未打通,认为高职毕业就是学业的尽头。二是将职业教育视为层次教育、二流教育,而不是类型教育。三是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时存在歧视现象,认为职业教育无晋升空间等。职业教育成为了考生最后不得已的选择,而农村职业教育更是無人问津。

(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欠缺

2017年,农业部发布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指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已经基本确立,但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并不完善,制度设计缺乏协同性。一是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中主体的教育资源仍处于分散的状态,各自为政,相应的沟通衔接机制尚未建立。二是农村职业教育尚未建立系统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职业培育、职业资格认证一体化机制尚未形成完善的系统。所以,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资源、机制之间的协调、平衡现状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仍然存在一定距离,构建系统机制与完善体系的任务较为艰巨。

(三)农村职业教育动力不足

受历史欠账较多的影响,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师资等基础力量相对薄弱,发展源动力相对较弱。一是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不够重视,基础资源投入不足,社会力量参与缺失,难以满足办学需求,特别是难以满足涉农专业的发展。二是职业院校发展所需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招生规模成为财政拨款的主要依据,涉农专业招生的吸引力较低,各地涉农院校减少,涉农专业萎缩,离农、去农的现象突出。三是涉农专业生源不旺,质量不高。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急剧减少,务农意愿严重不足,农村学生为了摆脱农业,主动报考的意愿也较低,客观上加剧了农村职业教育生源短缺的困境,生源质量偏低也就不可避免。此外,由于农村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创业环境差等,涉农专业毕业生也不愿留在农村,造成涉农人才的流失。

(四)办学水平难以适应需求

农村职业教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是一个从适应到支撑再到引领的过程,而现有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水平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一是发展方向错位,背离乡村振兴时代需求。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结构已发生变化,对专业化人才培养精准和精细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未转向适应农业与装备、技术、信息、生态、文化等深度融合的复合技能型人才,农村职业教育不能有效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教学设施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支撑不够。涉农院校或农业相关专业的相对弱势地位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教学资源的人力、物力投入相对有限,硬件设备的更换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教学活动的进行与实践操作之间仍有较大差距。三是教学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差距显著。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进展缓慢。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很多老师缺乏实践锻炼,加之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课程内容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导致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尚未得到明显改善,社会贡献度、满意度较低,与乡村振兴要求之间的差距明显。

三、贵州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

贵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放在首要位置,畅通乡村智力、技术、管理通道,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制约,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从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引领农村职业教育舆论导向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省的重要战略举措,更是解决“三农”问题、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保障。因此,职业院校自身要充分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转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看法。一是以“高职扩招100万人”为契机,把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围绕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将四类生源人才培养有机融入区域发展,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能经营、善管理,支撑农村产业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二是做好农村职业教育分类招生考试宣传工作,引导高中、中职、高职等院校毕业生朝农村合理流动。提高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在全社会营造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氛围。

猜你喜欢
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战略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湖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