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探讨

2020-04-03 13:29王巍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小学德育有效性

王巍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日常表现,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学生重要的德育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还要重视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将其视为重点教学内容,同时还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德育主题活动的有效性。德育主题活动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够健全学生的品格和人格,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综合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对小学德育活动有效性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  主题活动  有效性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作为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在今后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了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性,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特征的教学计划,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提高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德育主题活动概述

笔者认为德育主题活动指的是教師根据教育部门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并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综合素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钱蓉芳却认为,德育主题活动根据德育目标、学生年龄阶段以及身心特点,把握住学生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及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设定主题,再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教学活动。对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细化来讲,包括“德育活动”“主题教育”以及“主题活动”等概述,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时,要紧密围绕这些主题实施相对应的活动。

二、影响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的因素

1.家庭因素。影响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就是家庭因素,学生除了上课时间,与家长的相处时间是最多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家长也是学生的终生教育者,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综合素养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教师在德育教学中或者是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家庭中存在着不恰当、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长自身的综合素养偏低。有些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常常在孩子面前说脏话;还有一些家长思想作风存在问题,不能够严于律己,无法为孩子树立榜样。第二、家长的教育方式错误。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认为他们做什么都是正确的,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不良习惯;还有一些家长善于运用“武力”解决问题,每当孩子犯错时,家长都会拳脚相加,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阴影。第三、家庭结构破损。有些学生的父母婚姻出现裂痕,不能够给孩子完整的家,使其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陪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自卑的心理,对其健康快乐的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2.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传入,对开展小学德育主题活动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前卫的思想和潮流逐渐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在上网时,大部分时间是在游戏中度过,同时网络上色情、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也会对学生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容易使缺少明辨是非能力的小学生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除此之外,西方文化的传入,使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洋节日逐渐成为学生中的主流节日,导致许多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是微乎其微,学生崇洋媚外的行为不仅影响主题活动的开展,还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学校因素。在开展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中发现,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依然使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被动学习相关知识,导致活动效果与活动目标相背而驰。教师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时,要注意其真实性,与客观事实相符,避免为了达到教学效果使用一些虚假的信息来欺骗学生,只有运用真实存在的信息,才能够体现出德育主题活动的价值所在,对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德育主题活动不仅要具有真实性,还要具有契合性,不仅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特征以及认知能力相契合,还要与其生活实际相联系,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德育主题活动中。

三、提高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卢梭曾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可见,兴趣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想提高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德育主体活动中,教师要意识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学会放权,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学习,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设计和制定活动计划和目标时,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以及发展特征等因素进行制定,并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引入其中,帮助学生共同解决。

2.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调动学生积极性。德育以无形的力量渗透在人们生活之中,社会中的各个领域都与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时,要想提高活动有效性,可以从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时,可以将经典的让座问题引入其中,地铁上的让座、公交车上的让座以及公园长椅上的让座等,让学生能够清楚知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要发扬和传承。

3.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相适宜的活动方式。教师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时,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点,选择相适宜的活动方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比赛应用其中,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活动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将多元化的活动方式应用其中,比如体育比赛、演讲比赛、歌曲比赛以及话剧比赛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在今后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征实施针对性的德育主题活动,在提高德育主题活动有效性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学生全面以及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伟平,刘凯,陆正芳.从活动走向课程——构建实施德育活动课程、提高德育时效性的探索[J ].思想理论教育,2016,(02):168.

[2 ]张晓川,周爽.试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环节——以“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为例[J ].上海教育科研,2017,(11):330.

[3 ]陈光全,洪涛.德育新探索——主题德育[J ].南京师专学报,2015,(09):145.

[4 ]钱蓉芳,胡晓霞.上海市小学班级德育主题活动课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8,(20):102.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小学德育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