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盐碱区西瓜大棚春提早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2020-04-03 13:33苗锋李雅静赖德强刘英敏王胜蕊魏国强代鹏
中国瓜菜 2020年1期
关键词:春季大棚西瓜

苗锋 李雅静 赖德强 刘英敏 王胜蕊 魏国强 代鹏

摘    要: 河北省沧州市具有悠久的旱地西瓜栽培历史,由于该区域内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矿物离子,生产的西瓜口味独特、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尤其近年来大棚西瓜春提早栽培在当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播种面积达到700 hm2。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探索出冬前开沟集雨压盐、多膜覆盖、简化整枝、水肥管理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管理技术,实现了大棚旱地西瓜的优质、高产,促进了旱碱地西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瓜; 旱碱地; 大棚; 春季; 绿色生产

中图分类号:S6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2871(2020)01-073-03

西瓜营养丰富、味美多汁、清凉爽口,是北方夏季主要的消暑食品。具有一定的抗旱耐盐特性,在轻度盐碱地区能够生长良好。河北省沧州市东部环渤海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盐碱地,其中轻度盐碱耕地就达到8万hm2,大部分盐碱耕地被闲置[1],或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效益低下。沧州市种植旱地西瓜历史悠久,特殊的生态气候特点,种植的旱地西瓜品质优良,口味独特,市场供不应求,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大棚春提早栽培是当地旱地西瓜种植的主要茬口,利用大棚生产可提早定植,提前上市,市场售价高,经济效益显著。旱地大棚西瓜对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脱贫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几年由于大棚常年连作、品种更新不及时、缺乏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使得生产的果实质量参差不齐,产量低,品质差,已严重影响到当地西瓜产业的发展[2]。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经过多年试验研究,于2018年起草完成了沧州市地方标准《旱碱区西瓜大棚春提早生产技术规程》(DB 1309/T218—2019,由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9年4月26日批准发布,2019年5月26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发布实施,有利于旱碱区西瓜大棚春提早生产的标准化栽培,提高产量和品质,更好地培育旱地西瓜品牌、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从而促进旱碱区西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

1 育 苗

1.1 品种选择

西瓜品种选择抗旱耐盐、耐低温弱光、早熟、优质、丰产的品种,如‘双星‘早春红玉等。砧木选择与接穗共生性好、嫁接亲和力强的瓠瓜或南瓜品种。

1.2 浸种催芽

将西瓜种子放入55~60 ℃的温水中不断搅拌,保持该温度15 min,再搅拌至水温30 ℃时停止,然后继续浸泡4~6 h,并搓洗种子表面黏液。砧木用瓠瓜种子常温浸泡24 h,南瓜种子常温浸泡12 h。将处理好的种子用湿毛巾或纱布包好,西瓜种子置于28~30 ℃温度下催芽,砧木种子置于26~28 ℃温度下进行催芽,当种子大部分露白时即可播种。

1.3 播种

播种时间为1月中旬至2月中旬,砧木较接穗早播4~5 d。砧木播种采用50孔或72孔穴盘,每穴1粒种子,播种深度2.0~3.0 cm,播后浇足底水,覆膜保温保湿[4];接穗种子均匀地撒播在育苗盘中,覆盖1.5~2.0 cm厚的基质,播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1.4 播后管理

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夜间保持在18~20 ℃;50%种子出土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 ℃,夜间保持在15~18 ℃;苗齐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 ℃,夜间保持在12~16 ℃。

1.5 嫁接

当砧木的2片子叶展平、初显真叶,接穗的2片子叶初展、未见真叶时为适宜嫁接期。采用贴接法,用刀片沿砧木子叶一侧呈30°斜切去掉生长点及1片子叶,切口长约1 cm;接穗在子叶下1 cm处将胚轴向下削切成与砧木相吻合的斜面。将砧木与接穗的切面对齐,贴靠在一起,用嫁接夹固定紧。

1.6 嫁接后管理

1.6.1 温度调控 嫁接后4 d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夜间保持在20~25 ℃;嫁接后5~7 d,白天温度保持在22~28 ℃,夜间保持在18~20 ℃;嫁接8 d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 ℃,夜间保持在15~18 ℃;定植前5~7 d,白天温度保持在20~24 ℃,夜间保持在13~15 ℃。

1.6.2 湿度调控 嫁接后2~3 d,密闭棚室,使空气湿度达到95%以上;嫁接后3~5 d在清晨或傍晚结合透光,逐渐进行通风换气排湿,加强锻炼;7~10 d后嫁接苗不再萎蔫可按正常苗床湿度管理。

1.6.3 光照管理 嫁接后3~4 d内不见光,晴天可覆盖遮阳物;5 d后逐渐增加见光量,可在上、下午各见光2~3 h;7后可撤掉遮阳物,进入正常管理。

1.7 壮苗标准

幼苗健壮、接口愈合良好,真叶2~3片,节间短,叶色浓绿,子叶完整,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2 整地、施肥、做畦

冬前结合整地,667 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 000~5 000 kg,磷酸二铵30~5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30 kg,硼砂1 kg。其中有机肥50%撒施,其余肥料全部施入瓜沟,瓜沟宽50~60 cm、深30 cm,使肥土混匀,填平瓜沟,作成宽60~80 cm的平畦,做畦后覆盖地膜。

3 覆 膜

定植前15~20 d扣大棚外膜提温,棚膜厚度0.06~0.08 mm,要求透光性好、流滴性好;二膜厚度0.02 mm,与大棚膜间隔15~20 cm;棚内扣小拱棚,膜厚0.04 mm,用竹竿或钢拱做支架,定植后覆盖棚膜。

4 定 植

定植期需根据天气状况和大棚性能确定,当大棚地温稳定在12 ℃以上时即可定植,当地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定植。定植前在畦中部按照株距打孔,浇足底水,水渗下后,将西瓜苗帶坨栽培在穴内,苗坨与畦面相平,封严定植孔。根据品种特性,667 m2种植800~1 000株,行距1.5~2.0 m,株距0.4~0.5 m,单行定植。

5 田间管理

5.1 温度调控

定植后白天温度保持在30~32 ℃,夜间保持在16~18 ℃。缓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 ℃,夜间保持在14~16 ℃。进入开花结果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 ℃,夜间保持在15~18 ℃。坐瓜后,加大通风,白天温度保持在30 ℃左右,夜间保持在15~20 ℃。

5.2 湿度调控

定植缓苗后每天10:00—11:00进行通风降湿,保持棚内空气湿度在60%~70%;生长前期为避免降低温度,通风换气宜在中午进行。生长中后期可加大通风量和延长通风时间,保持空气湿度60%左右为宜。

5.3 水肥管理

缓苗后瓜苗开始甩蔓时浇水1次,水量不能过大。结瓜后,当田间大多数植株上的幼瓜长到10~15 cm时,浇1次膨瓜水,追膨瓜肥,667 m2施尿素10 kg、硫酸钾10 kg;至采收前10 d,视土壤墒情浇水,采收前10 d停止浇水。果实膨大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

5.4 植株调整及花果管理

当瓜蔓长满小拱棚时撤掉拱棚膜,4月下旬撤掉二膜(幕)。采用2~3蔓整枝,生长前期以理蔓为主,及时引蔓;主蔓长50~80 cm时,保留1~2条健壮侧蔓,其余侧蔓全部摘除,主蔓第2、第3雌花留瓜。授粉在8:00—10:00进行,采取人工授粉或蜜蜂授粉方法。瓜直径5~10 cm时,每株选留瓜胎周正、无病虫危害的瓜1个,其余去掉。

6 病虫害绿色防治

6.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及时中耕除草。全面清理地面病残枝叶,集中田外深埋或烧毁处理。

6.2 物理防治

利用防虫网防虫,设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等。

6.3 化学防治

6.3.1 主要病害防治 炭疽病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7~8 d喷雾1次,连喷2~3次。蔓枯病可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7~10 d喷1次,连喷2~3次。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湿粉剂800~1 000倍液、或20%三唑酮2 000倍液,7~10 d喷1次,连喷2~3次。

6.3.2 主要虫害防治 蚜虫可用5%吡虫啉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0.3%苦参碱1 000倍液喷雾防治[5]。红蜘蛛可用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500~600倍液喷雾防治。

7 适期采收

雌花授粉坐瓜后30~40 d果实成熟。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碰伤腐烂[6]。可保留瓜柄和一段瓜蔓,既防病又保鲜。

参考文献

[1] 郭造强,周玉林,张荣娟. 河北省盐碱地潜力分析及开发利用[C]//2012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2] 吕发河,马荣禄.旱碱地西瓜栽培经验[J].农村科技开发,1995(4):21.

[3] 赵洪颜,钱选民. 西瓜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6(15):95-96.

[4] 韩义. 陕北露地西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瓜菜,2017,30(9):48-50.

[5] 刘美,解昆仑,刘茜,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嫁接西瓜发生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J].中国瓜菜,2019,32(2):7-10.

[6] 王田利. 我国现代西瓜产业特点、问题与对策建议[J]. 西北园艺,2014(5):4-7.

猜你喜欢
春季大棚西瓜
雾霾天气下改良式大棚温度特性分析
大小西瓜
大棚讲课
当夏天遇上西瓜
浅谈春季锻炼应注意的问题
西宁市春季最高温度客观预报分析
浅谈学校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种植大棚草莓采摘效益可观
巧切西瓜
大棚蔬菜富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