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患者其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临床研究*

2020-04-07 11:17李鹏善张录强
陕西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入路置换术髋关节

李鹏善,张录强,肖 华,张 静

陕西省宝鸡高新人民医院(宝鸡 721006)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重,各种老年人疾病患病人数逐渐增多,其中占比较大的为骨科疾病,骨科中股股骨头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关节之一,当遭遇外界暴力冲击时易出现骨折现象,数据显示,股骨颈骨折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也对老年人生命及生存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2]。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一种,其应用目的包括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疼痛等,但有研究指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易出现深静脉栓塞、创口感染等并发症,降低患者预后,因而在关节置换术入路的选择上存在一定争议[3-4]。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前外侧入路组能够显著减小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创伤、术中出血量,同时能够加快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其关节功能,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现详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选择的手术入路将其分为前外侧入路组(47例)与后外侧入路组(39例),前外侧入路组患者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7~73岁,平均(61.61±2.17)岁,后外侧入路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58~76岁,平均(62.04±1.8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纳入标准:①均行髋关节置换术,资料齐全;②符合伦理学会批准实施;③家属对本次调研过程、方法、原理清楚明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初次髋关节置换术者。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者;②合并其他影响髋关节功能病变如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合并神经损伤者;⑥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如股骨干骨折、髋臼骨盆骨折等。

2 治疗方法 研究对象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包括制动、髋关节X线检查、体征监测、术后康复训练、皮肤护理等;后外侧入路组患者麻醉后取侧卧位,于患者大粗隆尖部后约1 cm处作为中心,近远端依次向髂后上棘及股骨干方向延伸,分离患者臀大肌,暴露其外旋肌群及梨状肌窝,而后切开关节囊,旋转髋关节使其脱位,进行股骨端和髋臼的处理,并进行假体安放;前外侧入路组患者麻醉后取仰卧位,将患者患侧臀部垫高,以其大粗隆尖部为中心,自患者切口近段逐步向臀中肌方向延伸,远端沿股骨轴线进行延伸,而后切口皮肤、皮下组织,行阔筋膜张肌分离,自患者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间进入,暴露股外侧肌及臀中肌,钝性剥离关节囊,外旋髋关节使其关节囊处于紧张状态,分离股骨颈关节囊前缘,而后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头、髋臼上缘、股骨颈,修整断端,并进行关节假体的置换。

3 观察指标及评测标准

3.1 临床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临床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3.2 髋关节功能评分:使用Harris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6周、3个月及6个月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Harris量表是临床上常用的髋关节功能评定工具,该量表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四大方面,量表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良,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尚可,70分以下为较差[5-6]。

3.3 髋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对两组患者术后6周、3个月及6个月时的髋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使用工具为通用量角器或方盘量角器,髋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取伸展、外展、内旋、外旋4个指标进行评估,每个指标测量2次,取平均值。

3.4 生活质量评分:使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分为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等8个方面,能够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估,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该量表可分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功能3大部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7-8]。

结 果

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经记录对比,前外侧入路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2 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经评估对比,前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6周、3个月及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

3 两组髋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对比 经评估对比,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外侧入路组患者髋关节伸展、外展、内外旋角度均大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见表3。

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经评估对比,前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6周、3个月及6个月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见表4。

表3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对比(°)

表4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讨 论

股骨颈骨折老年人是高发群体,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9-10],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临床调查显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6%[11-12]。此外对于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存在关节破坏X线征象,且伴有中度至重度持续性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患者,也可通过髋关节置换来进行治疗[13-14]。虽然髋关节置换术在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也要正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手术入路。学者高峰[15]通过将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的方式,就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后外侧微创入路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6周及术后20周时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患者,该学者分析认为微创术能够显著减小术中切口长度,同时尽量减小肌肉损伤程度,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学者何斌[16]等也通过将10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分组的方式发现,实施前外侧入路术的患者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后外侧入路组患者,该学者分析认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肢需要制动或活动减少,其小腿静脉丛以及腘窝部静脉瓣膜囊处易形成血液瘀滞,引起深静脉血栓威胁患者健康,而外侧入路术能够减小血管肌肉的损伤,减小血管壁损伤的可能,因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同时由于前外侧入路术对外旋肌群及关节囊损伤较后外侧入路术小,因而术后关节固定效果较后外侧入路好,发生关节脱位的可能性较低。

本文作者通过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方式,就老年患者不同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其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实施前外侧入路术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后外侧入路组,同时前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SF-36量表评分也高于后外侧入路组,且髋关节活动度较好。本文作者分析认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的重点有如下两点:①并发症(静脉血栓、关节畸形)的预防;②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传统的后外侧入路术虽然具有手术视野广、便于操作、对臀中肌损伤较小等优点,但同时由于其切口过大,也会引发出术中血量大、术后感染率高、关节囊功能恢复不佳、坐骨神经损伤等不良后果,与之相对的,前外侧入路组能够避免破坏后侧关节囊及过多的剥离臀大肌,对关节后外侧支撑结构的破坏较小,因而术后患者关节功能保留较好,不易发生关节脱位等事件,同时较小的切口也保证术后患者髋周及下肢肌肉有足够的力量,有利于其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实施。

总而言之,前外侧入路组能够显著减小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创伤、术中出血量,同时能够加快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其关节功能,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入路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