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04-07 03:39盛贤
商情 2020年5期
关键词:绩效审计

盛贤

【摘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分析了环境审计由此产生,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比如环境审计总体研究不够深入,相对薄弱,某些地方政府审计不到位,几乎没有开展过专业的环境审计工作等类似的问题,最后对我国环境审计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及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环境审计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环境审计  环境责任  绩效审计

一、环境审计产生的背景

环境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以及社会审计组织依照法律法规或环境审计准则对政府有关部门或相关企业组织等被审计单位主体开展的环保项目规划的公允性、合法性、效益性的监督鉴证活动,以此来评价被审计单位审计程序执行的程度,评估其程序是否违反国家的资源环境政策,以符合新时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环境审计的本质是一种鉴证。环境审计延展了常规审计的范畴,与保护环境、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资源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飞快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直线式上升,工业企业不仅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与此同此也排放着大量的工业废弃物,污染着环境。因此进行环境审计很有必要,但是就目前来说,环境审计发展得并不成熟。

二、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美国审计总署在1969年对其控制水污染方面进行了审计,然而环境审计真正的兴起是起于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具体实施环境审计也仅仅局限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中。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审计萌芽期相对来说比较迟缓,对于环境审计的理论尚未结出成熟的果实,综合来看,我国环境审计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环境审计主体没有各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环境审计当前的局面主要是政府作為主体来实施, 政府审计单位主要审计的是国家专项环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评估的是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实行情况,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民间审计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涉及。所以说审计力量薄弱,政府审计单位形单影只。

第二,关于环境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应用很少,主流依旧是合规审计,环境绩效审计还停留在幼苗期。然而,和作为公民遵守法律法规是合法公民应尽的义务道理一样,作为企业管理者,遵守环保法律也是企业的责任。也就是说,环境合规审计只是入门级别的环境,符合环保法律法规是基本条件。另外,审计环境审计范围窄,审计内容单调。环境审计在开展范围上有待拓宽。只针对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是不够的,比如环境审计准则,重要的是去用理论指导实践,只针对理论开展大刀阔斧的研究论战往往容易忽视环境审计是一个整体,对于环境审计,不能单独的把各要素割裂开来看,这样往往会造成了理论要素联系不起来甚至说是产生矛盾。

第三,环境审计的权威性没有凸现出来,要普及群众环境优先生态优先发展的认识,提高群众对环境审计的认识,增强群众的环境审计素养。总体来说,对环境审计这一理论缺乏深入的开展,现有的文献多的是对环境审计重要性的解释,但缺乏的是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如何使得环境审计理论更具有前沿性方向性和系统化,因此缺乏应用型人才。环境审计与常规审计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本质都是审计,但是环境审计做好了,造福的是子孙后代,故而强化环境审计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目前我国环境审计在法律法规方面以及被审计单位方面皆存在问题:被审计单位存在着公款挪用、利用率低等现象普遍出现;缺乏针对具体环境问题的审计准则指导,环境审计实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规范问题;如何使环境审计实务操作规范化,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我国环境审计萌芽较为迟缓,环境审计涉及范围很广,包括诸多学科诸多方面,审计人才队伍并不是很壮大,往往在审计实务中,环境审计方面审计人员业务不是很突出,专业性有待提高,同时环境审计技术也不是很成熟,对于涉猎各个领域的环境审计数据的获取分析过程往往有很多困难。

三、关于环境审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审计主体的各种优势,从环境审计主体的角度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措施,完善环境质量评估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国家环境审计、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三个环境审计主体的积极作用,明确环境审计主体的相关审计目标,环境审计的出现的前提条件是受托环境的保护以及管理责任的存在。内部审计也要发挥自身优势,监督企业的环境政策,督促生产企业生产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监督好企业内部的环境保护专项基金的使用,帮助企业在合法的情况下生产,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牺牲掉环境,因此企业作为审计主体应该积极去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进行环境保护;由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独立性就是审计的灵魂,所以民间审计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积极参与到环境审计中来。

第二,目前来看,大力推广绩效审计还是很有必要性的,所谓绩效审计说的就是你的资金投入和产出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环境审计资金用在了哪里、怎么用这方面必须严格把好关。绩效审计实施的不好的被审计单位,需要对其进行实质性分析程序,确保环境审计资金最大化有效利用。审计与会计是密不可分的,有会计假设就有审计假设,制定好环境审计假设,做好正确的会计核算,找到最佳的审计计划审计决策,为环境审计提出合理有效的意见,提高知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成功率,以此达到最佳的审计效果。

第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审计方面的立法,净化监管环境;同时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传统审计人员固有的知识局限性可能会限制其适应当前环境审计工作,因此完善审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抓好入门的第一道防线,从招聘阶段就严格把好关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就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环境审计涉猎内容极其广,而审计人员不会样样精通,所以缺少多领域全能的人才;对于触及审计人员知识盲点的领域,基于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以及对被审计行业的了解,必须严格控制审计人员的入门标准从源头上避免道德风险,听取审计单位机构的意见和建议,使其与时俱进的同时,培养各相关部门间的默契度,比如说聘用环保领域的专家来指导审计人员来完成环境审计工作,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结合,为环境审计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猜你喜欢
绩效审计
非财务计量绩效信息审计基本理论框架
江西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及障碍分析
我国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现状
试论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施的现实问题的思考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探析
论我国绩效审计模式
环保资金审计研究
土地资源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