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学生官”问题及解决机制

2020-04-07 03:50龚芮雷倩王贤俊王新月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解决机制大学校园

龚芮 雷倩 王贤俊 王新月

【摘 要】 大学生是中国发展重要的后备力量,频频发生的“学生官”事件深刻反映出社会错误思想、高校行政化管理模式、学生组织官僚风气、扭曲家庭教育以及个人功利化思想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应对“学生官”问题应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现高校内部统筹治理、学生组织回归为学生服务本色、提升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解决。

【关键词】 大学校园 官僚风气 解决机制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之校园,文化之殿堂,是国家培养创造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的学术基地。大学对于青年来说,是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兴趣、提升涵养、追逐梦想的地方。但就在如此神圣的校园,部分学生,尤其是校园内的学生干部群体,他们逐渐背离作为学生的初心,转而关注其在学校的“地位”、获得的利益而走上“社会化”、“官僚化”的道路,成为所谓的“学生官”。

一、“学生官”问题现状

“学生官”问题一直存在于大学校园内,但因学生有苦难言、有口难开,或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原因而未被暴露在公众眼前。近几年出现了几件影响较大的“学生官”事件,才让人们更多的关注到大学校园内的官僚风气现状。

中山大学发布于官网上的新一届学生干部任命公告,对大学生冠以“正部长级”、“副部长级”的职称;成都高校学生会QQ群,大一干事@学生会主席,被部长“教育”;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内学姐森严的等级制度等事件被曝光在了大众的眼前。事件曝光后,所涉院校都做出了相关的回应。其中,中山大学将发布的任命公告撤销,并公开发文致歉。公告是撤销了,但校园内“正部长级”“副部长级”的官阶思想是否也在学生们的脑海中被“撤销”?这些“问题”学校开始整顿,但那些未被曝光的大学作何反应?是否打算解决校园内所存在的问题?

笔者做过一个关于烟台地区高校大学生学生干部官僚化问题的社会调查。在社会调查的过程中,给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是在调查学生组织内部竞选学生干部方式时,有调查对象在问卷上填写“有后台”的回答;二是有多名受访者向我们表示,此问卷调查内容简直“大快人心”,希望那些“学生官”们看见了此份问卷能够知道有人正在关注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希望他们不要“胡作非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另外,受访者还向我们反馈了一些他们身边的“学生官”问题。例如:学生干部聚餐大肆铺张浪费、以权力欺压低年级同学、利用职务便利骗取组织经费、花钱拉拢班级同学、说话“官言官语”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中山大学“学生官”等一系列事件过去两年后,“学生官”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二、“学生官”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下错误思想浸染

中国发展了两千多年的“官本位”传统思想价值观不断影响着青年大学生,即使是在如今,家中若有一人为官,便足以达到“鸡犬升天”的地步。为选官而专门设立的科举制度更是在向大学生们诉说着:学而优则仕,仕则有权有势,从全国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也可略见一二。

现代中国在不断面临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西方文化不断传入,夾杂着落后文化,不断充斥着中国的文化市场,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未形成正确认识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极易导致他们产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这也由此导致了大学生对“学生官”地位权力的盲目崇拜。

(二)高校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影响

从现象看,高校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与学生毫无关系,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仍然能够发现其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在大学,教师群体因课时少、科研任务重与学生接触少,对学生的关注也较少。但教师中的另一个群体——辅导员,则弥补了这个缺憾。辅导员主管学生工作,与学生密切接触的同时,其自身行为举动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此类老师拥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与学校行政工作联系紧密,且多数表现出重行政轻教学的现象。行政化管理模式在辅导员身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又基于其与学生的频繁接触,尤其是学生组织内的学生干部,身上带有的行政化气息不断向学生干部“传递”,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失范。[1]从而,辅导员行为影响也成为“学生官”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组织内部的“官僚风气”

在学生组织中,“官僚风气”最为严重的莫过于各级学生会。学生会中,主席副主席部长干事,权力制度层层划分,“等级分明”,且人浮于事,官僚作风异常严重。主席对部长随意颐指气使,部长对干事任意发号施令;换届竞选时,主席拉部长选票,部长拉干事选票,“机智”的学生还找到老师送礼;举办文化活动,外出拉赞助,生生将其办成了一个商业广告会。身处此类环境的大学生又如何能够坚守自身、端正品质?原本以服务同学、服务老师、建设校园文化为宗旨,以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为目的的学生组织,如今却变成了“官场术”钻营的试验场,不得不令人惋惜。[2]

(四)家庭教育歪曲

在此分析两类家庭对子女思想观念的消极影响。一类是出生在优渥、有权势家庭的学生,不少人因找父母办事而拎着烟酒、拿着红包登门拜访,上门者卑躬屈膝、点头哈腰的样子都被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看在眼里,这时若没有父母对子女的正确引导,此类学生将会无比崇尚权力;另一类是出生在落魄家庭的学生,因无权无势而遭到社会的各种非难,此类家庭痛恨权势的同时又渴望着权势,父母期盼着子女飞黄腾达,有一天能身居高位改变这个家庭的状况。这些家庭出来的学生往往容易被校园内“学生官位”思想所同化,甚至成为此类思想的推崇者。

(五)个人功利化思想

很多同学进入大学以后,认为参加尽可能多的学生组织,提高自身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才是当前大学生活最紧要的事,因此将大学生活的重心放在学生组织每天的工作任务上。另外,一些大学生为了能够在大学里“吃得开”而积极参加学生组织,拓宽自己的人脉;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荣誉和利益而去巴结同学、巴结老师,首选之路便是成为学生干部。但学生组织成立的初衷并不是为这些学生的“成功”、“荣誉”提供垫脚石,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同学,帮助老师,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抱着如此心态进入学生组织的学生,实在不能确保他们所做工作的务实性,早晚有一天他们会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而选择丢掉集体利益!

三、“学生官”问题解决机制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官本位”思想成为“学生官”问题形成原因之一,归根结底是因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动摇。[3]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高校应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作用。现大学内存在着授课教师、学生均对课程重视程度较低的现象,学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增加此类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提高课程所占学分,增加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时间;二是从授课教师出发。教师讲解课程内容的同时,也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加与同学的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三是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户外教学。学校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进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性,增加實践学习机会。

其次,大学生也应主动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三观,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现如今大火的“学习强国”APP,不仅可以在上面学习专业知识,更可利用其了解最新国家大事,与全国的优秀共产党员一起学习,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二)实现高校内部统筹治理

1.强调教师育人职责

教师应尽到育人职责。辅导员应以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重,而不要避重就轻的只求绩效不顾本职工作,授课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所有的大学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对学生应高度负责,用良好的专业知识、教育知识,以崇高的思想品德、高尚人格给学生以积极正面的影响,坚决落实“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行为准则。

2.强化学生组织管理

学生组织虽是以学生为主的自治组织,但学校仍起到对学生组织的管理作用,绝不能放任学生干部在学生组织内“为所欲为”。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组织的监管。第一,规范选拔任用学生干部标准和程序。在选拔任用学生干部的时候,不仅要工作能力与生活品行相统一,还要除老师、组织成员以外,邀请其他学生参加选拔,对干部选拔进行民主监督;第二,建立健全学生干部考核程序。两周一小“考”,四周一大“考”,考核内容也务必做到全面规范细致,考核完成后,及时公布考核结果,做到公开透明,真正让“学生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第三,严厉打击学生干部不当行为。不论是学生主席贿选行为,还是学生干事收礼办事,都应“老虎苍蝇一起打”,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轻微的可给予警告处分,对那些预备实施的“学生官”行为起到威慑作用。

(三)回归学生组织为同学服务本色

学生组织是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组织,但如今却成了学生干部争权夺利、谋取不当利益的工具,泯灭了其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首先,学生组织应该回归其初创时的性质和宗旨,转变组织风气,形成一个风清气正、开放、平等的组织。注重对组织成员的服务意识教育,紧抓成员意识形态,开展服务意识培训,建立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4]

其次,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组织的重要主体,对学生组织的影响重大。因此,树立学生干部正确意识必不可少。第一,转变学生干部思想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学生干部是从同学中来,是以服务学生为目的而非凌驾于学生群体之上;第二,积极承担起学生干部职责,为同学干实事。在与学校的“交涉”中,学生干部应更多的为学生争取利益,切切实实为学生干事,杜绝形式主义;第三,深入同学,了解最新关切。放下学生干部的架子,在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同学们的诉求,积极解决;第四,角色定位分明,重回学生本职工作。在做好专业知识学习之余,利用课外时间处理学生工作,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提高工作能力。

(四)以家庭教育督促大学生自我教育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要想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首先,父母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虽然父母身处社会,看多了其中的世态炎凉,但若以积极正面的眼光看待社会,不仅可以增强自身应对社会生存艰难的信心,更可以向即将出身社会的大学生展现出社会的“正面形象”,减轻大学生对即将到来的社会生活的焦虑,端正学生面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其次,父母应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的环境,鼓励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知识,树立良好榜样!

四、结语

作为青年大学生,应该不断增强自身抵御“污秽”的能力,做到干净而纯粹,做到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作为高校,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在大学生踏出社会之前,为其留出最后一片净土,保留最后一份宁静;作为社会,青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希望,更加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呵护与守望,支持与鼓励,更加需要给予青年人以成长时间和成熟空间![5]

【参考文献】

[1] 彭春霞.《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高教论坛,2019(16):16.

[2] 田建伟.《高校学生社团过度社会化问题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2(2):74.

[3] 覃优军、罗玉华.《破除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旧习气”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69.

[4] 刘翔宇、刘天一.《高校学生组织“官僚化”的反思与学生骨干培养》 [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41.

[5] 中纪委网站.《“学生官”充斥校园,歪风早该刹一刹》[J/OL].https://www.guancha.cn/culture/2018_07_21_465031.shtml,2018-07-21.

作者简介:龚芮(1998-),女,汉族,四川广安市人,学生,本科,山东工商学院法学院

项目: 2019年度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校园‘学生官问题及解决机制”(项目编号:S201911688032)

猜你喜欢
解决机制大学校园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紧凑型大学校园人居环境规划策略
论欧盟投资法庭的建设及对中欧BIT谈判的影响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机制研究
非正常涉诉信访解决途径探索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意识形态理论视角的大学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