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在企业项目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2020-04-07 03:50彭立生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企业项目企业管理项目管理

彭立生

【摘 要】 现代科技创新发展下,数字化企业成为当前企业转型的一大趋势。文章通过对数字化企业特征进行分析,对数字化在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 数字化 企业项目 项目管理 企业管理

1引言

计算机与智能手机正逐渐成为我国民众标配,数字化手段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我国各领域,因此企业必须顺应数字化大趋势,开展数字化项目管理探索。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数据信息管理零散、各信息系统接口不统一等问题广泛存在于我国各类企业,在数字化项目管理探索中,这类问题的解决必须得到重视。

2数字化企业的特征

构建数字化企业,可以从发展目标、主导范式、演化特征三个维度来理解。企业实施数字化的目标是提升陷入停滞的生产效率。因此,无论构建数字化企业,还是发展智能制造模式,数字化成长的最终的目标都是打通用户需求和企业生产,在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实现规模定制生产,并最终构建起物联网生态模式。从主导范式看,为了满足以上目标,国内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两种技术范式,或者还包括腾讯提出的产业互联网,这三种主导范式的技术路线或有不同,但都是为了实现数字化成长,打造数据信息从生产到消费畅通无阻的物联网生态。数字化成长范式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生产组织形态,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单元、工厂、企业等组织形式,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是价值提供方式,向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产品,更加智能便捷的物流和售后服务。如果说物联网生态是数字化成长的目标,智能制造或者工业互联网则是技术手段。但以智能制造或者工业互联网为手段实现规模定制并提升生产效率的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实现的。可以说,数字化是基础,然后实现网络化,最终实现智能化。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关键是,能够应用大数据技术,对于零散的数据信息进行挖掘,使得整个企业的经营系统越来越智能,越来越高效。

3数字化在企业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3.1平台化建设。平台化企业的核心是新的数字化方案。该方案的参与者包括了具有个性化需求的用户以及运营者、设计者、供应者和生产者等各种社会资源;方案的产出有两类,一类是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另一类是用户以及各类参与者之间互动而产生的大量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企业洞察用户的价值主张和需求,以此开展精准营销、敏捷响应和智能生产;当然,组织、流程等方面具有开放、合作特性的企业在数字化平台的支持下,业务就具备了敏捷和快速创新的特性。例如,在汽车流通环节中,对于汽车经销商来说,传统观点认为汽车品牌和产品都是厂家的,经销商唯一拥有的就是客户资源,经销商利用厂家的品牌和产品以及自身服务客户的能力实现盈利。然而,当经销商把用户和不同的汽车厂家、零部件供应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甚至自由的维修人员等都集成到数字化平台上时,那么相关的连接数就会大幅度增长,经销商服务于用户需求的业务范围以及业务量自然会得到增长。进一步从满足用户需求出发,汽车厂商其实也在数字化转型,例如,奥迪汽车就正在基于亚马逊的AWS平台,试验基于智能互联汽车的共享经济服务,通过满足来自家庭、小区和写字楼等不同用户的需求,用不同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移动出行问题,奥迪汽车开辟了一个新的业务领域。

3.2数字孪生模型建设。通常情况下,数字孪生模型是通过数字的方式在虚拟空间呈现物理对象。简单来讲,是通过数字化的模式为物理对象建设虚拟模型,其中的模型便是现实环境中存在的行为特征,属于整体产品生命周期数据。站在生产企业来讲,数字孪生模型可以有效融合生产中的生产流程,达到一系列的数字化。采用集成设计与生产,数字孪生模型能协助企业达到全流程的透明化、规划细节、改善整个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在国外国防部便提出了信息镜像模型,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其中,信息镜像模型有三个部分,分别为真实世界的物理产品、虚拟设计虚拟产品、虚拟以及真正产品中的数据与信息。数字孪生模型在生产中最为主要的作用便是,预见设计质量与创造过程,促进设计与生产协调发展。数字孪生模型最为主要的意义便是,能达到现实世界物理系统和虚拟空间数字化系统间的交互和反馈,进而达到产品全周期内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和谐一致,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对其实施仿真、数据收集、人工智能应用,保证它和物力系统相适应。

3.3开展数字化交付。开展数字化交付工作,只有各个专业都能够在数字化模型中开展协同作业,才能够有效完成。所以,想要更加深度地实现数字化交付,就需要使相关专业的工程设计人员积极转变自己的意识,积极在模型中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养成良好的使用设计软件的意识,尽可能通过模型开展专业间的资料交互,并可以通过模型提交自己的工作。并且,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操作,保证其所设计的建模可以提供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数据。

3.4围绕生产业数字化转型要求,增强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信息基础设施的要求,现有信息基础设施仍需加强普遍服务。另一方面,数字工厂、智能工厂对信息基础设施的要求远高于消费互联网,如要求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传输,实時控制精度要求有时会达到毫秒级,现有4G网络无法满足。现阶段,基于明确需求和应用场景的5G建设在生产领域可以适当加快,但不建议为了宣传和“显示度”全面推进5G建设。

4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是智能生产的基础,智能生产基于数据信息共享和优化塑造出新的生产模式。以生产过程为例,通过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将推动我国生产自动化水平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应用进程,改善工作流程,实现精益生产,将大大提高企业总体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企业项目管理数字化发展将会更加优越,更好的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1] 陈龙伟.离散型制造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数字通信世界,2019(05):129.

[2] 刘学英.数字化在企业项目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0):161.

猜你喜欢
企业项目企业管理项目管理
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基于公众视角的民族地区地方企业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关于当前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建设的探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