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播

2020-04-07 03:38潘婷
科技资讯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教育

潘婷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历经五千年所遗留下来的重要财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及文化内涵。为了实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需在小学教育中进行渗透与传播,确保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以此改善当前小学教育现状。在此之上,该文简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与传播的作用,并通过开设传统文化教学课程、激发学生文化学习热情、实施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提供学生课外阅读效率等方法,确保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尤其在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教育作为重要教学阶段,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效果,从而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实现全面均衡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教育  综合素质水平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c)-0254-02

每个人都应当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当前小学教育中,虽说会为学生讲解许多新的知识,但并未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授,导致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没有充分的了解,致使小学生传统文化掌握程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此提高小学生教学质量。

1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与传播的作用

1.1 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具有较强的实践作用。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渗透与传播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个人成绩的提升之外,还关注学生品质方面的发展水平,促使学生成为新时代具备美好品质的优质学生。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体现出的显著特点是礼节性,纵观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包含了许多有关礼节的文化内容如孝亲敬老等,将其放于小学教育中可有助于小学生向着优良传统方面学习,以此确保小学生能够做到文明懂礼,具备美好品质。

1.2 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

中国教育从以往只注重文本知识到后来的兴趣培养,这都表明教育正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而今为了满足新时代需求,小学教育中需要格外注重小学生文化底蕴方面的积累,确保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曾给过世人相关的启示,如“孟母三迁”。这表明,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所以通过不断渗透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可为学生营造一个文化韵味十足的学习场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很有必要。

1.3 提高学生修养水平

小学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从中提高自身修养水平,成为一个有品德、有素质的新时代学生。另外,在小學教育中若能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可极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让其为身为中华民族儿女而倍感骄傲,以此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带来指引,让其肩负使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1]。

2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与传播的方法

2.1 开设传统文化教学课程

以小学语文教育为例,要想确保中国传统文化能在其中得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就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适当开设传统文化教学课程,并根据学生个人兴趣自由选择,以便可以学到我国重要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中,学生往往能够从中学习到适用于人际交往或是个人成长的人生哲理,也能从传统文化的人物身上学习到许多优点,从而弥补自身不足。比如,可在小学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学以为己”的教学内容。“学以为己”是《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基本含义是以往人们学习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自身品质,而今学习却是为了在他人面前炫耀,比如某些学习好的学生之所以努力学习并非为了增加知识储备,而是单纯想要获得一个好学生的名声而已,这与学习本质背道相驰。所以,小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为学生灌输“学以为己”的思想,让学生明确知晓“为什么而学”,以此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水平[2]。

2.2 激发学生文化学习热情

2.2.1 注重情感教育

传统文化在教授时通常会采用反复阅读的方式来达到强化记忆、积累知识的效果。这对于现代教学而言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小学教师可借鉴传统教学经验在开展古诗文学习过程中利用阅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小学教学水平。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也明确指出:在阅读古诗文时需注重声调与音量、节奏等方面的掌握度。

2.2.2 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语言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小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方面往往存在较为明显的学习阻碍。这就需要小学教师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让小学生从易于掌握的教学知识中对传统文化产生独特的见解。其中情境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大作用。具体是指在小学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便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文化时,它们往往具有较多的诗句,但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但从诗句中并不能直接了解节日的特征,所以,教师需结合诗句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

以《望月怀远》为例,其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重点描绘的是中秋节美景。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以下情境,将诗句与传统节日相融合:为了观看海景,两个人相约来到大海,此时正好看到一轮圆润的明月映衬在海面上,好像与海面混为一体。同时,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动画演示,此时可引发学生思考,让其对整首诗产生一定的探索欲望。由此体现出传统节日中秋节实则是家人团聚的节日,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特色,又体会到诗句中寄月托思之情。

2.3 实施家校合作教育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不断渗透与传播的过程中需实施家校合作模式。虽然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较长,但并不是他们学习与生活的全部,况且由于学生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做到一一指导,可能无法保证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最佳传播效果。所以,小学教师应当与学生家长始终保持紧密的联系,引导学生家长在日常家庭教育中也积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以此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环境。比如,当学生家长在家里为学生讲故事的时候,可引入《三字经》中孝道至上的内容或者通过相应的实践如“孔融让梨”等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2.4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率

对于小学生而言,应当积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注重语言能力的提升,让其对母语产生一定的民族意识。小学教材内容有限,故而应大力支持学生积极阅读课外图书,以此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并从日积月累中不断规范自身语言,提高阅读效率,或者从具有正面影响的影视资料中强化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进而让小学生在日常学习阶段体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优势,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传承与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小学教师应当在教学期间积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让其成为一个能够充分了解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及文化背景的优秀学生,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学校方面也应当适当增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从课堂上提高自身文化底蕴,促进小学生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立峰.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研究[J].学周刊,2019(5):26-27.

[2] 余明贵.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6.

[3] 叶妙诗.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4):215,217.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教育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