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现状及对策

2020-04-07 03:53张红永王永勤周杨成
新一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一专多能农村教育

张红永 王永勤 周杨成

摘 要:本文试图从当前我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学科结构现状入手,寻找学科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及问题所在,同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对当前我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教育;学科结构;一专多能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四项重磅政策,其中《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此项政策,明确了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重点部署六个领域,包括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形成一个大格局,即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治理新格局[1]。而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强农村教育这一薄弱环节就成了关键。为了解和掌握我区农村学校师资结构情况,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破解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本课题以陇南市武都区例,在农村学校展开调查研究,现将研究情况论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武都区在编教师5540人,小学1585人,初中891人,高中349人,幼儿园280人,职业教育30人,其中乡村学校教师3135人(含幼儿园教师),另有服务期特岗教师265人。截止目前,全区有副高级以上职称309人,其中乡村学校教师118人;一级教师1708人,其中乡村学校教师849人。全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20人,其中农村8人;本科学历3506人,其中农村1908人;专科学历1838人,其中农村1094人;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390人。全区男教师平均年龄为40.3岁,女教师平均年龄为39.8岁(数据由武都区教育局人事股提供)。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中小学学校57所,其中初级中学14所,九年制学校15所,学区28个。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2476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4.2%,专科以上学历占82.2%;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1%,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74.2%。全区5805名教师中,全日制专科学历教师2506人,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教师837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57.9%。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占全区教师总数的42.6%,其中全日制专科964人,占比38.5%;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294人,占比35.1%[2]。

从年龄结构及男女比例看:40岁以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2.4%,41-50岁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3.8%,51岁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3.8%,其中男女教师比2.2:1。从学科结构看,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对口率低于30%,尤其是语言学科教师和艺术教师。從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以学校管理层为主,不能全身心地深入到教学一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中级教师以老教师为主,占比达80%左右,平均年龄48.2岁,在教学中力不从心,教学观念、教学技能已不适应教育发展形式,更多的老教师处于等退休状态。入职10年左右的年轻教师由于受学校职称编制的影响,职称(职务)的正常评聘困难。从教师学历、专业及来源看:教师初始学历偏低,在职教师中全日制本科生基本流失殆尽,学历统计中的1908名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基本是在职函授学历,专业五花八门。初始学历为中师(专)学历的教师占比达48.2%。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学校教师学科结构失调,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008-2011年,武都区农村学校借5.12灾后重建之机,使得学校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初级中学学生人数一度达到1000人以上,学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教师和学生人数一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受办学水平的限制,灾后重建结束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导致大批学生流向城区学校,城区学校学生数急剧上升,农村学校生源锐减,新建校舍大量闲置,教师人数超编。2010年后,为缓解城区学校师资不足的压力,我区开始从农村学校选调教师,大量农村青年学科骨干教师进入城区中小学,艺术类教师进入城区幼儿园,农村学校教师开始从超编逐渐走向缺编。语数外主要学科的教师在农村学校不能成建制进行搭配,学校只得把主要师资力量集中到毕业班,导致教学质量逐年下滑,城乡教育差距越拉越大。师资力量的缺失和优质生源的流失让农村学校陷入了恶性循环,教学质量下滑必然导致优质生源流失,生源的流失让学校失去了最原始的发展“本钱”。由于每年新招录教师数远远低于自然减员和城区选调教师数,从而造成农村学校教师逐渐缺编、骨干教师流失、优质生源锐减的尴尬局面。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目前师资结构严重失调、科班出身的专任教师缺乏,基本上一些学科由非专业教师兼任,像小学部的科学课、品德课,初中部音乐课、美术课,在农村各学校基本上是形同虚设;课程表上开足、开齐了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学科结构的配置的不合理却成了摆设,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背离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宗旨,严重制约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教师队伍缺乏活力,制约了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育是青春的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中老年教师所占比例过大,课堂就失去了欢声笑语,更多的是老夫子的教条,学校因此而失去活力。教学没有活力,没有创新,没有进取,教育教学就失去了生机。据调查,目前农村学校50岁以上教师占33.8%;完小和教学点教师73.5%以上为民转公的老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受年龄结构和师资结构力量的影响,先进的教学设备,诸如电子白板、理化生实验室、小学科学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大部闲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操作能力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理念跟不上教育现代发展的步伐。

(三)农村学校教师流动机制单一,使得教师产生了职业怠倦期。

农村学校教师走出去的机会只有单一的城区教师选调机制,由于受年龄、专业、学历的影响,能走出去的教师基本都是年轻的学科骨干,老教师走不出去,年轻教师留不住,这一方面加剧了教师的老龄化,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调查中发现,有71.3%的教师从入职就从未调动过,且工作年限已达15年以上,进入了职业怠倦期。

三、建议和对策

(一)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选调机制和有效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

1.近年来,国家落實了乡村教师补贴,但与城区学校教师相比,补贴力度并无诱惑力,工作环境也无对比性,并未能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来;这说明农村学校对优秀人才的诱惑还不能使得他们动心,对农村教育的改革还缺乏商鞅变法的魄力,农村教师幸福指数远低于城区教师。

2.城区教师选调机制应规定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年限累计不能低于10年,让新入职的教师落根基层,再进入中心乡镇,最后选调进城,这样更有利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可考虑有计划地消化有进城意向农村老教师,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下找到教育的兴奋点,消除职业怠倦期。

3.县域内教师的单向流动,对农村学校的发展具有破坏性。国家应考虑建立县域内的城乡教师双向交流长效机制,并切实落实好“长效”二字,“长”一要切实体现政策的永续性,二要落实农村支教和跟班培训时效性,交流时间1-2年为宜;“效”要切实体现这项工作落实的效果,要建立城镇教师去边远农村学校支教,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培训学习的实效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理流动、共同提高,而不是做做形式[3]。同时,乡村学校的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教师时间不宜过长,可考虑在同一片区进行轮换交流,将10年以上的教师在片区内进行交流。

(二)加强现有教师业务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建立科学的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

以县(区)为主体,整合教师培训专项资金,集中优势资源,选派县区级骨干教师到省会城市或教育发达的地区进行为期1-2年的顶岗学习培训,减少县域内短期的集中培训;加大网络培训的时效性,培训时间以学年为周期,培训内容以教学技能和师德师风为主题,并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制度。面向农村教师建立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和学习之后的素质提高与运用考评机制,以解决上述农村学校教师结构现状中仍存在的素质偏低、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等现实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同时,在校内以青年教师为载体,遴选骨干教师进行跨专业、跨学科教学尝试,使得他们逐渐向一专多能型方向发展,以解决农村学校面临的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窘境;学校在教师管理中要有政策性倾向,让一专多能的教师具有优越感和归宿感。当然,要想从根本上衍生全科教师,这还要从师范类院校专业设置上找突破口,设置义务教育阶段文科、理科、艺术教育专业,培养专业知识过硬的一专多能型教师。在教师准入和退出上,可以考虑设置教学工勤岗位,让老教师实现内退,挪出编制,优先录用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农村基础教育缺的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博士,而是师德高尚、学科结构知识完备、专业技能过硬,能扎根农村、乐于献身的人民教师。

(三)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整合教育资源、集中财力将现有农村初级中学改建成区域内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村全寄宿制学校;取消完全中学和九年制学校初中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优化、布局合理、管理科学,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均衡发展。通过这种改制重组,使农村寄宿制学校地域条件、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师资结构得到加强,教学质量才会提升,生源自然就会多起来;有了优质生源这一本钱,农村学校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四、结语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而决定一个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是拥有一支学科结构合理、专业技能知识过硬的教师队伍。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作为决定教育质量发展的主体资源-教师,其学科结构状况在农村学校实令人堪忧,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只有推陈创新、破除枷锁、留住人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才会稳固;只有拥有一支学科结构搭配合理的教师队伍,农村基础教育面貌才会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王丹.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投入产出的时滞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2]张红永.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现状调查报告[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6):125-129.

[3]彭方毅.农村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现状的调研与思考[J].学校教育研究,2017(10):67.

猜你喜欢
一专多能农村教育
学科融合背景下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演员一专多能促进戏曲发展
文化艺术学校要重视培养一专多能的戏曲人才
浅谈中职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向高职教师转型
略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策略
以规范管理提升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