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新形势下关于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思考

2020-04-07 03:50蔡涛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慢就业高校毕业生

【摘要】“慢就业”现象的出现,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徒增。本文主要从“慢就业”现象的分类,成因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分类成因措施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1]。然而,2020年年初,全球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威胁,与此同时,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中又出现了“慢就业”现象,且势头有所蔓延,这使得2020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徒增。

慢就业是指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没有选择立即去工作,而是通过游学,支教或社会体验来确定自己职业的一种现象,也称为错峰就业[2]。根据毕业生主观意愿可将“慢就业”分为“积极慢就业”和“消极慢就业”。“积极慢就业”是指毕業生在积极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因自身能力、学术条件、身体等原因而无法满足工作要求造成的未就业现象。“消极慢就业”是指毕业生毕业后为了逃避工作而出现的“怕就业”、“赖就业”甚至“不就业”的现象。

目前针对大学生出现的“慢就业”现象,社会评价褒贬不一[3]。其中批判者认为,“慢就业”是人才资源的浪费,是啃老的遮羞布,是享乐主义,应该摒弃;支持者则认为,只有在经过游历,社会实践才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和岗位,这是一种理性的择业观。对于“慢就业”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理性对待,探究其出现的原因,出台应对之策,尽量缩短大学生择业和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

一、“慢就业”现象的成因

1.2010-2017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以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攀升[4],2018年毕业生首次步入800万大关,2019年毕业生人数再创10年来新高,社会层面上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

2.我国经济稳中有进,长期向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数连年下降,高校毕业生家庭条件也越来越好,对于毕业后需要立即进入工作岗位解决温饱问题的现象越来越少;同时,中国父母对于稳定的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岗位始终比较青睐,部分毕业生受到父母思想的影响,对于企业招聘基本不予理睬。

3.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300万人左右,创历年新高。本科毕业后选择进一步深造是一大部分同学的第一选择,特别是朋辈的考研影响,同时,提高升学率也是各大高校的主要引导方向之一,但是对于首次研究生入学考试失利的同学,约有5%-10%选择放弃就业,继续参加第二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4.高校专业设置和市场人才需求有一定的差异,市场对人才技能的需求是动态的,往往根据市场变化而变化,高校专业设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滞后性;另外,现在大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学生对自己生涯规划的意识还不是很强。

5.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调自己的兴趣爱好,希望一次性找到和自己兴趣相投的工作,但是又对自己认知不够,对社会认知不够,生涯规划不充分,对于找工作总是挑来挑去,不清楚自己的方向,造成不匹配现象。

二、应对措施

“慢就业”现象的出现,是大学生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需求侧的变化势必会引起供给侧的改革,不然就业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1.高校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普及率和质量,推动大学生有意识的去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同时将毕业实习课程提前至大三第二学期,让学生尽早的接触工作,将“慢就业”缓冲期前置。

2.毕业生要通过朋友,亲人或者量表测试,增强主体意识,加强自我认知,知道自己擅长的方面和兴趣点在哪里,不应人云亦云。

3.就业部门提供精准的“靶向服务”[5]。根据现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的特点,收集求职者岗位意向,结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定向推荐,同时将慢就业者根据就业意愿进行分类,对于技能欠缺的提供培训支持,对于主观就业意愿不强烈的要从心理方面进行疏导。

4.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国家层面应进一步扩大就业岗位的供给,各高校组织线上招聘会,引导毕业生参加线上简历投递,用人单位实现线上招聘,线上面试,既有助于疫情防控,又节省了毕业生面试成本。

三、结语

政府报告中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1]。那么正确认识高校“慢就业”现象,合理采取措施,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就是打赢“就业攻坚战”的中坚力量。每一位毕业生就业择业不仅仅关乎自己的生活状况,这也关乎着国家稳定健康发展的大局,顺利完成就业就是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2019

[2]潘英,陈薇,刘玉峰.“慢就业”现象下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思考[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29(01):157-160

[3]刘玉升,诸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慢就业”现象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3(01):34-38

[4]郑东,潘聪聪.大学生提速“慢就业”的服务策略[J].江苏高教,2019.(02):81-84

[5]韩影.多措并举 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3):1-3

作者简介:蔡涛(1990-),男,汉族,陕西咸阳市人,讲师,理学硕士,单位:海南大学,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本文是海南大学园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慢就业”形势下育人模式的改革探索”,项目编号:HDYYJG12

猜你喜欢
慢就业高校毕业生
“慢就业”,待富不光荣
你想试试“慢就业”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