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研究

2020-04-07 03:50刘璐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沙棘青海资源

【摘要】沙棘是青海特色农产品之一,是青海省较为常见的一种树种,其作为一种生命力较强的小乔木果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繁殖速度较快,营养价值丰富,经济价值较高。本文通过介绍沙棘产业发展现状,针对青海沙棘产业存在的资源有待利用、科技比较落后、销售渠道较窄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宣传推广的对策。

【关键词】青海特色农产业沙棘发展

一、沙棘产业发展现状

青海拥有诸多高原特色农业资源,沙棘是其中的一种。沙棘是一种生命力较强的果树,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其药用价值显著,具有止咳、壮阴、升阳等多种医药功能。青海地处高原,高海拔、气候寒冷、紫外线强、空气干燥稀薄,这种自然条件适合沙棘生长,因此发展成为沙棘主产区之一,其地域分布广,北起祁连山,南至澜沧江上游,东起省界,西至格尔木南的青藏公路附近都有分布,[1]早在1980年初青海省共有沙棘面积89万亩,而截至2019年青海省共有各种沙棘资源近300万亩,约占全国沙棘资源总量的十分之一。仅青海东部地区,沙棘可采果面积达到80万亩,亩采果量30—50公斤,年可采果量达到2.4万吨以上。

沙棘产业的深加工潜力较大,青海省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沙棘产业。现有的产品种类有沙棘果、沙棘籽油、沙棘原浆、沙棘茶、沙棘果粉和沙棘咀嚼片。沙棘果的平均销售价格为每百克价格2.5元,沙棘原浆与果粉的为每百克价格16元,沙棘咀嚼片为每百克58元,沙棘茶为每百克400元,通过对比沙棘产品的价格可以发现,延伸产业链能够提高沙棘产品的附加值,沙棘衍生品的价格远高于未经加工的沙棘果价格,并且后两种产品由于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因而价格更高,而沙棘茶产品易贮藏,其制作原料为野外自然生长,未使用农药化肥,远离污染源,人工采摘需要时间长,因而价格更高,随着沙棘资源的充分利用,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有待利用。上世纪80年代初青海省尝试种植沙棘林,主要将其作为防风固沙用途,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普遍采取生态型培育方式,对沙棘的利用程度较低,未对其进行高产复合型开发,沙棘资源种植较为分散,多数分布在河漫滩地、山区的河谷、阴坡和半阴坡上以及洪积扇缘上,[2]沙棘普遍生长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不易采摘的地区,因此沙棘资源难以充分利用,至今青海超過六成的沙棘资源未被利用。当前青海沙棘产业发展总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资源、技术、市场等各种产业发展要素尚在不断调整,其产业发展尚未进入良性阶段,未能形成规模,缺乏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不能够发挥龙头企业辐射作用,使沙棘资源优势无法转变成经济效益。

(二)科技比较落后。尽管在市面上已经拥有了多种沙棘产品,但是销售产品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从加工方面看,沙棘加工机械设备主要引进于其他地区,并且缺乏高精尖的质检机械设备与科学方法,在沙棘采摘环节,一般使用人工采摘,用剪刀采摘的效率较低,导致很多成熟沙棘腐烂,影响收成。从销售方面看,尚未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进行消费者对沙棘产品进行喜好分析,缺乏对市场的科学研判,对沙棘产品的消费趋势不够了解,不能及时优化产品口味,导致消费者满意度下降,产品的经济利润减少,使农民缺少种植沙棘的热情,也阻碍了产业发展进程,其产业效益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销售渠道较窄。长期以来,由于青海地处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不利于青海沙棘产品打开市场。近年来,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提高,对药用价值较高的沙棘果、沙棘原浆、沙棘籽油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沙棘茶、沙棘果粉、沙棘咀嚼片等产品的需求更加明显,青海省一些企业如雪域人家、安贞堂、呀啦嗦等纷纷推出沙棘相关产品,然而始终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知名度响亮的特色品牌,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缺少特色品牌,缺乏对已有沙棘品牌进行大力宣传,尚未形成大型的沙棘交易市场,尤其与世界各国的贸易交往中,沙棘产品未能充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推介,未能借助中巴经济走廊很好地走出去。

三、推动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合理利用资源。沙棘产业要实现长久发展,需要合理利用沙棘资源,转变资源重点培育对象。基于目前青海野生沙棘较多、人工沙棘林较少的现实情况,需要进一步合理开发野生资源,科学规划野生资源开发用地,提高野生资源产量,保障沙棘资源的原料供给。增加人工沙棘林比重有利于扩大沙棘资源的种植规模,需要重视人工培育沙棘,制定沙棘人工林的发展规划,建立沙棘产业培育基地,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人工沙棘林的产量。

(二)加大科研力度。科技支撑对发展青海沙棘产业有重要的作用。联手省内外科研院所与知名公司共同研发沙棘资源培育的新技术,在生产环节优选沙棘品种,培育特色新品种,保证苗木质量。集中力量研发采摘成果的机械设备,以机械代替人工降本提效。在加工环节研发多种沙棘产品,如沙棘面膜、沙棘啤酒、沙棘染发剂等,以提高经济效益。重视研发冷链锁鲜技术,确保沙棘不因长途运输、长久贮存而失去新鲜品质。汇聚各方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广泛推广新技术,逐步形成技术优势,以实现青海沙棘稳定高产,从而促使沙棘产业发展壮大。

(三)积极宣传推广。青海沙棘产业要做大做强,不仅需要高质量的沙棘产品,更需要迎合市场需求,大力宣传推广。首先,充分利用已有的本土特产销售平台将产品销往其他省市,积极与国外开展合作交流,打造大型出口集市,开拓海内外市场。在此基础上,运用抖音、小红书、微商等自媒体方式宣传,邀请网红带货,提高沙棘产品销量。其次,广泛参与“清真食品节”“青洽会”“年货节”等各类活动,打响知名度,提升青海沙棘的社会影响力,以此形成“青海沙棘”金字招牌。

【参考文献】

[1]郑杰.青海沙棘产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J].青海科技,2008(04):6-10.

[2]王秀萍.基于青海沙棘产业化发展问题的研究[J].经济师,2018(06):225-226.

作者简介:刘璐(1995年-),女,汉族,江苏省,研究生在读,单位:青海民族大学,研究方向:青海地方经济

猜你喜欢
沙棘青海资源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沙棘颂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大美青海
沙棘在西藏的发展前景探讨
沙棘产业的直销之路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