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与前景分析

2020-04-07 03:50李嘉恒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俄两国石油

【摘要】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接壤,政治上两国政府之间具有高度互信,经济上互补性较强。在乌克兰事件爆发生,美国联合欧洲对俄进行了经济制裁,同时欧洲对能源需求渐渐疲软,俄罗斯为保证国内经济稳定,就需要扩大能源市场,特别是要加强与亚太地区在能源贸易上的合作。

【关键词】中俄合作能源远东政治互信战略伙伴

第一章中俄能源合作进程

1.1起步阶段

中俄两国边界线漫长,大约4300多公里。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俄两国就进行了石油领域合作的商谈。为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就石油贸易问题与俄罗斯进行谈判,希望扩大中俄石油贸易。

199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与西伯利亚远东石油股份公司展开会谈,两国商议后,由俄方主动提出修建一条从中国大庆到俄罗斯安热罗苏真斯克的输油管道,简称叫“安大线”。但当时俄罗斯国内形势不稳定,经济处于待复兴时期,中国国内能源开采量能够满足自身需要,所以两国对次项目兴趣平平,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俄罗斯深受其影响,导致国内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开采能源总量已不能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两国认识到了发展两国能源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开始积极商谈中俄石油管道建设的问题,并于1999年两国签署了《关于开展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对中俄管道建设问题的可行性达成统一意见。

21世纪初,普京第二次就任俄罗斯总统,面对石油外交中存在的政策性的问题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对于东亚能源市场的开发,提升了中国作为战略协作伙伴的重要性。但本应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建设的“安大线”,由于俄方政策上的调整和日本的介入,最后不了了之。随后中、俄、日进入到了有关输油管道路线的博弈中。直至2005年,最终得出了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的线路,才使得中俄能源合作得以进行。俄方承诺将在泰纳线的基础上,修建通往中国的支线。

随后2006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石油与俄石油公司签署了《关于在中国、俄罗斯成立合资企业深化石油合作原则协议》。2008年,两国政府发布《关于在石油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两国经过十多年的磨合进入了实质性合作阶段。

2009年中俄两国进行了能源谈判代表会议,签署了《石油领域合作协议》,该协议中同意中石油与俄罗斯管道公司共同建设石油管道。两国能源合作关系有了实质性发展。2013年两国签订框架协议,规定俄罗斯自2013年至2038年间向中国运输4亿吨石油,价值约4000亿美元。

第二章中俄能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能源定价问题

俄罗斯为实现能源利益最大化,奉行着“能源外交”政策,并且歐洲国家天然气主要来自俄罗斯,就使得俄罗斯天然气能源出口量居高不下,甚至保持一种较高的增长率。按照俄罗斯所提出的条件,天然气价格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一旦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然导致中国进口天然气价格上涨,中国希望以较低的价格来购买俄罗斯天然气,这与俄罗斯“能源外交”政策背道而驰,不利于扩大俄方利益。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国国内天然气价格并不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统一定价出售的,这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国天然气企业,使企业对于争取中俄天然气贸易中的定价权兴趣缺失,产生消极影响。

俄两国在石油领域上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两国建设石油管道的路线上并不顺利,一方面由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运输成本,两国对于运输起点一直未达成统一,俄方一直称俄中管道路线铺设成本高昂,并以此为理由哄抬石油价格。另一方面,中国采取“贷款换油”的方式,但两国对于利率问题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最终采用了俄方提出的固定利率,石油价格却随着国际油价的变动而变动,虽最后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这份合同的是基于中国作出巨大牺牲后才得以签署的。

纵观两国在油气领域的合作,不难看出两国互补的优势并未显现出来,由于国际油价波动,以及两国都从自身战略目的考虑在油款的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所以导致供油时断时续。

2.2俄罗斯对于能源合作法律效力不足且税收较高

虽然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中过程中签订了一系列的文件,但是这些文件并没有任何强制力,执行力度无法保障。俄罗斯要想以能源带动经济发展,必须制定相关法律及税收政策。俄罗斯关于能源的法律不完善,许多条款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并没有实际意义。这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俄罗斯的寡头政治,国内各种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都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干扰政府决策。在俄罗斯能源问题上,各种 社会集团、部门、地区及联邦机构等方面的利益没有一致性。相互之间因利益 的不一致引发争斗,所以造成了对两国关系深刻的负面影响 。

石油出口作为俄罗斯经济支柱产业,是俄罗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俄罗斯政府对于能源领域相关企业征收高额的税,使得俄能源企业积极性大幅缩减,也对外国资本进入如俄罗斯造成障碍。虽然征收高税能够增加国家收入,可以调节国内经济结构,但是容易打击企业积极性,增加石油成本。

2.3中俄能源合作中互投水平不足

国际间的相互投资不仅直接影响着能源合作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水平发展,能够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更能增进投资双方的经济依赖程度,促进双方在更深层次的合作。

俄罗斯为了扩大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建设了多条输送管道,保障运量及速度,而建设管道所需要的费用是十分庞大的,所以由外国进行投资对俄罗斯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内的建设也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中国对俄投资近50亿,投资过末站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到1%,俄罗斯对华投资仅有区区3000万美元,不到中国吸引外资的千分之一。中国、俄罗斯彼此并不是经济建设主要投资来源。其投资项目档次不高,大多投资对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高尖端产业方面的投资。俄罗斯主要人口都集中在欧洲部分,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不够重视,且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开发,只能依靠外资进行开发建设。

俄罗斯对中国是相当重视的,但由于俄罗斯投资环境不理想,加之官员腐败、政府效率低下,利益集团相互斗争,“中国威胁论”的传播导致了对中国资本进入俄罗斯的排斥。在能源领域上,不光光是中国对俄进行投资,其他国家对俄罗斯的投资热度有增无减,相对于欧美国家投资水平来说,中国对俄投资比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俄罗斯奉行“能源战略”,但要想扩大能源生产量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就现在俄罗斯的国内状况而言,这笔资金对俄而言短期内是拿不出来的,所以就需要外资企业的进入。

2.5中国能源企业发展低于国际水平

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虽然在国内是能源行业中的领头羊,但是与世界领先的能源企业相比差距较大。中石化的总资产为22284亿元,中石油的总资产为9137亿元,中海油的总资产为11623.8亿元,而世界 顶尖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的总资产超过了2000亿美元,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能源企业的总资产与埃克森美孚公司相比,相差甚远。在能源勘探与开发技术上,相对于国际顶尖能源企业稍显落后。能源领域的投资需要的是强大的资金为后盾,过硬的技术为依托来进行的,并且具有高投入,高回报但回笼资金周期长,需要的后期投入大等特点。国内企业在各个方面来说,与其他国家能源跨国企业竞争力较弱。近年来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国能源企业加快自身技术与开发水平,积极与国际先进企业进行交流与学习,但由于时间较短,还未见成效,开拓国际能源市场的能力不够充足。

结论

当今世界由于经济全球化在加速发展,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国与国变得更加紧密。能源显得十分重要,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部分,对于国家来说也愈来愈重要。俄罗斯目前能源贸易中心在欧洲市场,但由于乌克兰事件爆发之后,面对美欧等国家的联手制裁,使得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贸易受到打击,俄罗斯转变战略,开始开发东亚市场。目前俄罗斯正积极与中国合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本文介绍了两国能源合作发展历程,对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历史背景及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1)中俄两国在油气方面的合作多以“以贷换油,以贷换气”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另外中俄两国企业共同建议合资企业来开展合作。(2)核能领域属于技术合作,由中方提供资金,俄方提供技术联合建设。(3)煤炭合作类似于中俄油气合作“以贷换煤”的形式。(4)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是具有互补性的,所以两国的合作是双赢的。中俄两国有先天优势,地缘优势,两国政治高度互信,拥有多年的贸易经验。中国与俄罗斯开展能源合作,有利于缓解中国国内能源短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扩宽了能源进口渠道。中国投资俄罗斯,不但为俄罗斯开发远东提供了支持,同时也促进了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5)在未来的合作上两国的前景广阔,为了推进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保障合作能够顺利进行,我国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多与国际能源企业交流学习,加强两国政治互信、民间互信、商业互信,俄罗斯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减少腐败问题,为外资企业进入俄罗斯提供一个稳定而又安全的政治环境。(6)两国在合作中应该建设一套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用以保障两国在金融、投资、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两国合作往好的方向发展。最后为中俄兩国能源合作中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能够更好地推进今后的能源领域合作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学昆.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意义分析[J].和平与发展,2013(04)

[2]刘乾.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对外能源政策调整解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4,22(04)

[3]陈昱.中俄能源争端解决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14)

[4]王晓梅.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与中俄能源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2015(04)

[5]富景筠,张中元.世界能源体系中俄罗斯的结构性权力与中俄能源合作[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6(02)

[6]徐洪峰,王海燕.中俄能源合作的新进展及存在的制约因素[J].欧亚经济,2017(01)

[7]翟立强,谢慧.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知识经济,2017(06)

[8]陈昱.中俄能源争端解决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14)

[9]陈宪良.中国能源安全与中俄能源合作[J].东北亚论坛,2017,26(03)

[10]胡心媛. 中俄合作丰硕成果织密东北亚能源网[N]. 中国贸易报,2018-04-12(004).

[11]师成.新形势下中俄油气能源合作前景展望[J].对外经贸,2018(02):29-31+56.

[12]郭晴,刘双芹.“一带一路”视角下中俄能源博弈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05):180-184.

作者简介:李嘉恒(1995- )男,朝鲜族,吉林省珲春市。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政治,延边大学,吉林省延吉市,133000。

猜你喜欢
中俄两国石油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